第10章 ——征伐天下——滅楚——楚國稱王始末

[楚國,一個和秦國相愛相殺的國家。

一直以來,楚國和秦國都被山東六國稱為蠻夷之國,秦國,養馬的出身,楚國雖然很早就被周天子封爵,但是很可惜,最低等的子爵,諸侯會盟,隻配在一旁守篝火!

子爵在下麵就隻有男爵了!

而我們現在可考的男爵國有:許國、宿國、驪戎、易國。

除非是專門研究周朝曆史或者查閱資料,不然這些名字基本主打一個聽都沒聽過。

而秦楚被稱蠻夷原因。

第一:出身不高。

第二:秦國靠近犬戎,楚國靠近蠻荊。是即和蠻夷作戰,也被蠻夷影響。山東各國覺得他們和蠻夷也沒多大和區別。

第三:非姬姓宗室,秦國贏姓,楚國熊姓。

也就兩國還算有點戰力,不然得享受和宋國一樣的待遇。

諸子百家但凡要勸導君王、教育別人,都得拿宋國人出來開涮。

我們熟悉的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宋人禦馬,宋人資帽等等用宋國人舉例!

為啥? 宋國可是子姓,正兒八經的殷商移民,爵位還高可是公爵!

用其他國家舉例搞不好就說到自己那家親戚上,說秦楚,一個蠻夷,一個虎狼,膽子不大的還真不敢。

就你宋國,實力又弱,還是前朝遺民,還白得一公爵,不說你說誰?

孔子祖籍也是宋國人,不過是出生在魯國。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所以孔子是一正兒八經殷商遺民,可他比這姬姓各國君主更想恢複周禮,天下大同。

當然,具體原因可以等後期我們講到殷商時候講,等不及的朋友這裏也推薦一本書《翦商》,大家可以去看看,博主很喜歡。

至於說到我們宋襄公為什麼在天下不在遵守周禮的同時,自己還要遵守,不半渡而擊而導致兵敗,那可就太能理解了。

人家和周天子不是親戚就是聯姻的,人家不遵守沒事。

可你宋國要是不遵守,那其他各國可太有理由打你,你不遵守周禮,是不是準備謀反複國?畢竟你們又不是沒幹過,武王剛死你們就叛亂。

畢竟你宋國占的地方有好,還富裕,平時偶爾打打秋風,畢竟還沒到徹底禮崩樂壞的時候,不能滅你國占你土地。

你這要是不遵守周禮,那可就是叛亂了,那我們可要滅國絕祀,分土地了!]

宋襄公隻覺得後人可太懂我的難了!我能不知道不半渡而擊我打不過嗎?

我不打輸了,宋國還在,祖宗宗廟還在!

我打贏了,馬上這天下各國怕是馬上就能組合聯軍把我宋國瓜分了,祖宗祭祀斷絕!我能怎麼辦?

天下人都說寡人傻!寡人真的傻嗎?(腦補寶兒姐:他們都說我瓜,其實我一點都不瓜,聰明的一筆!)

[而這時楚國的國君是熊繹,他回到楚國,國人還以為熊繹在諸侯會盟上是大展風采,揚楚國威,結果國君回來一說,大家都不幹了!要和周天子拚了!

咱們的熊繹也是個有腦子的,知道這和周天子翻臉那和送死也沒多大個區別。

就向國人說道:我楚國受中原諸侯和王室欺淩,無非是他們嫌我楚國國小位卑,財富貧乏,兵微將寡,可眼下若是和中原翻臉,便是自取滅亡,我楚國若要生存強大,不受欺辱,隻有發憤圖強,方可立於列國。

嗯,像極了舔狗追女神,隻要我努力,女神一定會喜歡我的!]

而各朝楚人雖然聽不懂這舔狗究竟何意,但大概也能知道不是啥好詞。“你才是犬,你全家都是!”

[而後熊繹親自帶頭,史載他們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篳是荊、竹、樹枝之類;

路,同「輅」,就是大車。

藍縷,即「襤褸」,破爛的衣服。

啟,就是開。

意思是說就地取材製成車子,穿著破衣服,去開發荒山野林。]

[說到這裏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很多穿越者回去最喜歡幹的事,就是向皇帝說海南島啊還有往南的遠方,那些地方一年三熟,咱們搞快打下來開發,不缺吃啦。

在這裏提醒一下要穿越回去的各位,你最好往宋朝後麵穿,明清最好。

往前了這地方還不如湖北,湖北從楚國開發一直到南北朝之後隨著經濟中心不斷南移到唐朝末年才有顯著效果。

而整個南方是隨著戰亂遷徙不斷開發的!第一次是在漢末→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南北朝。

第二次則是唐末→尤其是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南宋就隻剩下南邊這點地方了,可不得大開發。

而“蘇常熟,天下足”這句諺語最早就出自——宋代陸遊的《渭南文集》第二十卷。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是“蘇湖熟,天下足”

而至於大家聽的更多的“湖廣熟,天下足”就得等到清朝了。

所以如果你穿越到秦始皇時期想要辦到這件事,你的大發徭役,且不說一路過去的瘴氣、路途、人養馬喂這些成本。

你就算算需要多少成本才能開發成功,你派人去開發,得有官員管吧、要有大軍隨行吧?

不然天知道這群人中途會不會跑完?

得保證他們餓不死、冷不死吧,基本生活所需得有吧?

好家夥,而且還需要時間!搞不好你秦始皇時候去的,咱們就算這些人都是NPC,每天勞動,活到八十!沒日沒夜的幹活!不會餓死也不會冷死!也不會造反!

開發好都到漢朝了。

漢家帝王一看,咦,這裏可是我華夏自古以來哈,你們這些秦朝遺民也是我華夏子孫,好了,這裏我接管了!

得,主打一個秦朝受苦,漢朝享福。

不過我想嬴政大大不會介意的,畢竟咱們漢朝開國帝王劉邦可是貨真價實的秦二世!]

不,朕介意,很介意!

“蒙恬,之前統計劉姓之人之事可安排妥當,查查有沒有這劉邦,我大秦十四年而亡,這人現在或是孩童、或已及冠。著重去查!”

“陛下,找到了該如何,莫不是?”蒙恬輕輕用手比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哈哈,找到了當然為朕所用,能成一朝之開國帝王,多少是有些本事的!

不過嘛,這後世兒孫怕是壓不住他,朕死之日便讓他陪葬皇陵,也不算委屈了他。

畢竟按後人所說,他可是貨真價實的秦二世,給我這個父親殉葬應該不過分吧?”

而此時已經登基為帝的劉邦正左手拿著酒杯,右手攬著美人。

笑眯眯的對著蕭何說道:“相國,你說這秦皇可真會開發那什麼海南島?畢竟可是一年三熟啊!若是他真開發,那我大漢可有福了!”

蕭何看著劉邦噴了自己一臉酒水,沒好氣的說道:“陛下,天幕說了不同選擇會有不同時空,雖不太解其意,但想來若是秦皇真做了什麼事,也不會對您現在有什麼影響!

您有心情考慮這個?還不如考慮考慮那個時候的秦王會不會活刮了您,那可是滅國之仇”

“你這說的什麼話,滅秦的是項羽,乃公滅了項羽,幫秦皇報了仇,他還得感謝乃公!

再說了,那後人都說我是貨真價實秦二世,大不了乃公拜他為義父也不是不可以。

何況你都說了影響不到現在的我!那殺的是過去的乃公!

大不了他死了,乃公彌補彌補過去的自己,告慰他在天之靈。”

“啊?啊?怎麼彌補?”

“乃公今日要玩十個美人,畢竟乃公那時候可沒這條件!”

好家夥,合著你玩了就相當於以前的你也玩了。怪不得天幕給你取名叫老無賴,我可不止無賴,還是個老流氓!

[而後隨著五十多年的大開發,楚國疆域擴大,財富充盈。

當初你對我愛搭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直接就不給周天子朝貢了,這個時候是西周的第四任君主周昭王姬瑕在位。

周昭王那可忍不了!這時候的周還不是後來那個吉祥物!

直接舉兵伐楚,把宗周六師都帶上了!

然後咱們的周昭王就落水而死了。

我們通過史料記載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周昭王死在了漢江。]

[而怎麼死的,那可就眾說紛紜。

《呂氏春秋·音初》:“周昭王親將征荊,辛餘靡長且多力,為王右。還反涉漢,梁敗,王及祭公殞於漢中。”

所謂梁敗,即為“橋梁倒塌”。

按照這種說法,周昭王死於橋梁垮塌。周人在漢水上架設浮橋,但不知何故,橋梁垮塌,昭王落水而死。]

[皇甫謐《帝王世紀》稱:“昭王德衰,南征,濟於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王,王禦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於水中而崩。其右辛遊靡長臂且多力,遊振得王,周人諱之。”

也就是船突然解體了。

但對於這種說法很多人提出了疑問:如此多的人過江隻能分坐多艘船隻才可以。

既然分坐必定有先有後,而昭王以周天子之尊,不可能坐在前行的船中。

先行的船必然會首先脫膠解體,後麵的周昭王不可能明知前船已解體而仍然坐這樣的船過江,更不可能先後出發的船隻同時解體,致使六師全部沉水。

而且皇甫謐主要的貢獻是在醫學上。

這個關於船隻解體的說法最早可見就是皇甫謐的帝王世紀,而且由於皇甫謐是晉朝人,所以大家對《帝王本紀》的說法基本覺得完全不可信。

畢竟李密可是在《陳情表》說:伏惟聖朝以孝治天。

哈哈,所以對於晉朝,除了宋朝真的要好好感謝一下之外,可真沒那個大一統王朝瞧得起,要沒有晉朝,我大宋可就是倒數第一啦!]

“夫子,以孝治天下不好嗎?為何還會被瞧不起啊?”

“唉,怕是隻剩下孝了!”

“夫子,這是何意?”

“宰予,你個笨蛋,不仁、不義、不忠、不智、不勇、不禮、不信,可不就剩下孝了!”

而我們的大宋太祖趙匡胤,剛才聽到南宋就隻剩下南邊的地方,可真是怒發衝冠,拿起棍子。一手盤龍棍使出,打的兩個兒子苦不堪言。

邊打還邊罵:“本來朕以為最多就是一直到滅亡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才被後人恥笑,沒想到啊,沒想到,你們後代這麼不爭氣,北邊一點沒剩下,就剩南邊!

朕給你們留了那麼多錢,那麼多武將,你們是怎麼打的!你們是豬嗎?”

好不容易被趙光義勸住,放下手裏棍子喝著茶看著天幕講講那周天子之死,也算換換心情,沒想到啊,這都能扯到我大宋!

“德昭!你這後代到底做了什麼事,怎麼會淪落到和那晉相比?

你行不行?

不行讓你叔叔當皇帝算了! 我可不想將來死了還被後人一直嘲笑。”

“皇兄,臣弟可萬萬不敢有此意啊,您別說氣話,孩子嘛,多教育教育就好了,不行再打一頓德昭好了!讓他好好長長記性,教育好後世兒孫。”

趙德昭都被打的都說不出話了,聽到這話也是恨恨的看著自己叔叔。

不是,叔叔,你要當皇帝就直說,你這是想讓父皇打死我吧!

還再打一頓,剛才那頓我就沒了半條命,再打一頓,我怕得先去見列祖列宗了。

[《竹書紀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的記載。

其中的“雉兔皆震”,被理解為大地震,周人信仰天命,史官對地震這樣意味著天罰而導致周天子之死的事件采取避諱態度,是為了避免公布周昭王死因真相後引起社會動蕩,動搖周人的思想統治基礎。]

[而根據第一種說法,又延伸出一種,即鱷魚說,說周昭王撤退到漢江邊上時候軍隊驚擾了鱷魚,包括周昭王在內的所有人都葬身鱷魚腹了。

《公輸》記載:“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裏,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

而根據我們現代考古研究發現,那時候湖北真有鱷魚,而追溯到商周時期,中原地區還有大象。]

[而天子落江而死,這可是周朝建立至今從未發生過的事。

往日天子親征,都代表著替天行道,戰無不勝,如今遭遇如此醜事。

不僅是把周朝的顏麵都給丟盡了,還把周朝的天子代天牧民的理論打個粉碎。

所以當在鎬京的大臣們聽到噩耗時,直接不公開周昭王的死訊,也舉行葬禮,隻是以天子「南巡未歸」為名,悄悄把周昭王埋葬了。]

[公元1976年,陝西扶風一村民平整土地時候發現一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窖藏。

其中有一牆盤,牆盤鑄於西周共王時期,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牆的人為紀念其先祖而做

牆盤型巨大,底部鑄有銘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別飾鳳紋和獸體卷曲紋,雷紋填地,圈足有折邊。

銘文前段頌揚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績。

後段記敘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亞祖、文考和做本盤者自身六代的事跡。

而在其中明確的記載:“弘魯昭王,廣批荊楚,唯狩南行”]

[而接下來到了春秋時期,楚國不甘寂寞,弑兄取得君位的熊通是個頗具野心的人,先是聯姻娶鄧國公主鄧曼。

鄧國可是個曆史悠久的國家,鄧國建立於黃帝時代,曆夏、商、周三代,先後為登姓、姒姓、子姓、隗姓和曼姓所取代。]

[而後向西攻滅了幾代楚國君主都沒能滅掉的權國。

權國是商王武丁的後裔在漢水西岸建立的一個國家。]

[而我們的熊通覺得自己行了,也要北上中原,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呢?

因為自從西周初年周昭王征楚而亡之後,周天子算是明白了,這楚國不好打,那時候楚國基本除了主要城池,基本就是原始森林的狀態,你一打進去,人家就進山,打下去的成本太大了,不值得。

所以就在楚國漢水南岸分封自己同姓姻親,既是監視,也是防備,防止楚國一路北上。

隨、唐、庸、蔡、應、息、江、沈、房、弦、鄂、蓼、呂等國都是為了防備楚國而設立。

而隨國是其中最為強大的一個。]

[咱們熊通覺得既然正麵打不過,那我就動腦子和你玩。

殺雞儆猴,先幹隨國。

先是拉攏諸國會盟,隨國肯定不會去,隨國可是侯爵,姬姓宗親。哪會給你一個小小的子爵蠻夷會盟。

好家夥,給你臉不要,我楚國就打你。

隨國也受不了,再強也受不了隔三差五的被偷襲。

所以派了一個叫少師的來談判,記住這個少師,他很高傲,也很得隨候信任。

楚國就把老弱病殘擺在大營迷惑少師,少師一看隻覺得果然如此,蠻夷就是蠻夷,打仗連精壯都湊不齊,便趾高氣揚的對熊通講周禮,你們這樣偷襲我們按周禮是不對的,我們爵位比你們楚國高,你們國君見到我隨國君王都要行禮,快快認錯,這件事就過去了。

而也是這個時候楚王喊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吾蠻夷也”

兩國談判不歡而散,談不攏那就隻有打了。]

[而隨國還是有聰明人的,季梁說君上,不如我們假裝投降吧,示敵以弱,而且還可以提升軍隊士氣,畢竟我們可是候國,還是宗親,士兵可受不了向蠻夷投降這口氣。

而且楚國肯定不會答應我們的投降的,要是答應了那更好,投降時候反戈一擊,那熊通可就跑不了咯!]

[而咱們說我們少師不僅深得隨侯信任還高傲。

便罵道:我們堂堂侯爵,宗親,怎麼能用如此下作手段,再說我在楚軍大營看見的全是老弱病殘,還需要用計?

看我率大軍一個衝鋒直取那熊通首級。]

[果不其然,少師拿下了,不過是被熊通拿下了。

而咱們隨侯對少師可是真愛啊!

眼見少師被拿下,那是馬上派人求和談判:“大哥,你有什麼要求就說,我盡力辦,你可得把少師安安全全送回來”]

嬴政:朕算是看透了,這後人莫不是龍陽君轉世,但凡君臣之間,他不說點花樣出來反而奇怪。

“蒙恬,傳令,把全國名劉邦者全帶到鹹陽來! 寡人要是知道誰是這姓劉的老祖宗,寡人親自打爛他的嘴!”

[而咱們的熊通現在還是個意氣風發少年,就想學學中原那些霸主。

便對隨侯說道: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阿,呸,不對!

我楚國也想尊王攘夷,但是我的爵位又太低,楚國又地處荒蠻。

你們隨國是周王室正統,煩請你們給周天子傳個話,能不能給我們更高一點的爵位。]

[隨侯是把話帶到了,周天子可就受不了,鄭莊公欺負我,你一個蠻夷也欺負我,給你臉了。

你就是子爵,再哇哇亂叫給你貶成男爵!]

[熊通怒了:“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你不給我是吧,那我自己封自己!

你是周天子,那我就是楚天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楚第一次自立為王。

更早之前熊渠就幹過,還更過分。把自己兒子也封王了。

熊渠生子三年。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閑民和,乃興兵伐庸、楊蠆,至於鄂。

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不過這第一次純屬自己鬧著玩。

王:在周王室的冠冕未被徹底打落之前,王即代表天子,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天下都是王的,天下的君主都是王所分封的。]

[而熊通也是說幹就幹,直接稱王,和你周天子平起平坐。

而咱們的隨國也是和楚國簽訂盟約,這一簽,周天子可就把隨國罵一頓,你打不過就算了,他都稱王了,你和他簽訂盟約是幾個意思?

結果楚王也覺得不對勁,你這才和我簽訂盟約,就去找周天子,你該不會還想著報仇吧!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得,楚國反手就把隨國滅了。

可真是兩麵不討好。]

[而楚國一直行的是封君製,本質上是周朝分封製的弱化版,主要分封的也是宗親貴族。

西周行分封製的原因很簡單:沒人。

這天下那麼大,周管不過來。

再說了,大多數地方蠻夷野人混居,還未開發。

好吧,各位幫著我老周家打天下,我也沒啥東西好謝大家的。

喏,這塊地給你齊國了,這塊給你晉國了,你們直接帶人去接手,要是有人攔著,你們順路滅了。

征召軍隊的權利給你們,但是得按照規定來不能超過。

不過收稅的權力給你們,地是你們的,人也是你們的。

你們按照我規定的時間來給我進貢,我要喊你們打仗你們也得來,按著周禮做事。

至於其他的你們自己決定。]

[楚國也是同樣,那時候湖北那邊簡直原始森林,除了沿岸的大型城池,不是人跡罕至,鳥獸蟲蛇。

就是夏商一直存在的方國,還有當初武王伐紂,南逃而來的殷商遺民建立的國家。

沒辦法,想擴大疆域,那就學周天子吧,分封,你們要麼是我老熊家實在親戚,要麼是對我老熊家有大功勞的。

咱們一起開荒到今天,終於有了點成績,咱也沒啥好給各位的。給各位封地封民吧,我把地封給各位,地上的民眾也給大家。

不過就是這可能人家主人不太願意,不過也沒關係,允許你們征兵打他們,稅收也給你們優惠。

隻是以後咱老熊家有事,你們得幫著咱幹。

值得一提的是應該是直到吳起變法,楚王才徹底的把發兵之權收回手中。]

“額,夫子,這後人說話還真是粗鄙,不過還真是淺顯易懂,怕是田間老農都聽的懂。”

“是啊,吾等讀史書,晦澀拗口,若沒長輩前人注釋講解,怕隻識其字,不得其意。

後人卻能如此淺顯易懂,真想一觀後世之教育!”

“二三子,吾等轉向,往秦國去。”

“夫子,這是為何?那秦國按後人所說將行秦法一統天下,怕是吾等此時去,人家可不會正眼看我們,怕是人家就等著那商鞅出生!”

“吾不知,這天幕降世之後是否還是那秦國一統天下,可這秦法嚴苛,必然會有殘民、害民、虐民之舉。

那秦用秦法一統天下,卻十四年而亡,那漢對秦製稍加修改,便能享國四百餘年。

我想這秦國君王不會隻想打天下,不想定天下吧。

吾等此去宣揚王化,若是使得那將來秦國行法之時,能對民眾稍微寬待,便足亦。”

“夫子,可您不是最信奉周禮的嗎?

難道我都不應該讓各國君主 行王道,守周禮,尊周王嗎?”

“周禮是行王道,行德政,行禮治,使天下免於紛爭,百姓安居樂業。

至於那王也好,皇帝也罷,是誰?

很重要嗎?”

“夫子,您怎會有如此大逆不道之想法?

您從前可從來不會說你出這樣的話來!”

“天幕降世,你且看這後人把這一統天下之始皇講完,怕是你我就講看到那所謂戰國時代提前來臨了,天下各國必將頻頻攻伐,血流成河。

這個時候,沒人會在乎周天子的!

走吧,去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