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我們對他最大的印象必是人才輸出基地了。
但其實魏國可是戰國初年第一強國,要是在戰國初年討論誰能一統天下,那大部分人肯定選魏國。
有人肯定會說,你這是不把我大秦放眼裏啊!
博主得提醒各位:這時候的秦國還沒經曆商鞅變法!
完全是一個班上最差的學生,不僅學習差,身體還體弱多病!文化不行!國力不行!打架還打不贏!完全沒一樣行的!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魏秦陰晉之戰,秦軍五十萬打魏軍五萬,結果大敗而歸,可以算得上秦國最屈辱的一仗了!
所以才有了後來秦孝公用商鞅變法!畢竟魏國變了法,五萬就能打我五十萬,那我也變法圖強,不變就要亡國滅種。]
[而魏國的強大也始於變法:時任國君魏文侯可以稱的是一個人才招募大師了。
吳起、李悝、任座、魏成、樂羊、西門豹等都是被他招攬任用的!
這個西門豹就是我們小學時候學習的《西門豹治鄴》的主人公!
大家應該很熟悉,畢竟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博主們是被老師要求背誦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一樣!
這篇課文原記載於《史記·滑稽列傳》中,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博士——褚少孫。]
“夫子,這後人說他們小學時候,這既有小,那便應該有中、大,莫非後世有專門供百姓讀書之所?”
“你且看這天幕主播,這樣貌白淨,身上衣服一看也是精雕細琢之作,若是個貴族家裏之人那隻能說是家族傳承,若他是個普通人家孩子,且你看他對這曆史之了解,隻怕那後世書籍成了隨處可見之物,便是尋常百姓也可入這小學讀書!
若真如此,那後世文道何其鼎盛,吾道不孤也。”
“夫子,不若評論問問。”
“你怕是忘了天幕限製,不過問一問,不是有一次被天幕修改評論的機會嗎?
問問也好,真想知道後世是一個什麼景象啊!”
宰予(最強嘴炮王):這可是人人都可讀書也?學習哪樣經典?
(提示:該評論修改難度過大,您可以用修改機會兌換天幕對本問題的詳細回答。
請問是否兌換?)
兌換
已確認,天幕為您解答:
後世華夏實行九年義務製教育,即小學六年,初中三年,初中畢業考試成績優異者進入高中學習 、成績差者可報讀職業技術學院(中專)——在某些經濟發達地區已經實行十二年義務製教育即包含高中三年!
義務製教育: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費用。
高中畢業進行全國統一考試: 根據成績進入不同的大學進行某一項或者幾項的專業係統學習。
主要學習科目:語文、數學、外語、物理、政治、曆史、生物、化學、地理!
非主要學習科目:音樂、體育!
解答完畢,您的修改機會已用完,請謹慎發言!
“夫子,這語文應是語言文字之意。
數學便是算數一道,曆史、地理也望文生義可知,可這義務教育對全國人教政治?就不怕造反嗎? 還有這外語,應是外邦語言文字之意,怎的後世還要學那蠻夷?”
“這後人和我們相隔上千年,上千年我華夏先祖刀耕火種可能想到我們今日?至於為何學那外語,吾不知也。”
“您可是吾等夫子,怎會不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宰予!”
“知道了,夫子,不過這後世僅能人人讀書識字,可真是難以想象,竟然不需要花錢,那得多富有啊!不過天幕給我這個昵稱是什麼意思? 我看不懂。”
“哈哈,宰予,嘴炮嘴炮,有嘴你還看不懂,怕是這天幕也知曉,你這張嘴,死人都能被你說活過來,哈哈。”
“顏回,你竟敢嘲笑我,莫跑,吃我一拳。”
“好啦,宰予,顏回,莫要玩鬧,趕路吧。”
“夫子,這後人都說將來是那虎狼之秦得了天下,我們現在還繼續宣揚禮治,怕是沒人聽了。”
“那秦縱是以秦法治國,難道就不講禮了嗎?不講孝了?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
難道那秦國不講嗎?縱然是虎狼之秦,可他們終究不是虎狼,也要講人倫道德。
那法隻能管住一個人道德的最低下限,可若人人都道德低下,拿法何用?
終究還是得靠禮,這國家才能興盛!
若是我這身看不到這盛像,還望二三子若能看到便來墓前告我一聲。
二三子,可還願隨我行走列國,宣揚王道,以期天下大同!”
“願隨夫子同行!”
而在魏文侯時期的朝堂,滿堂同僚對西門豹那簡直是羨慕嫉妒恨啊,他不就殺了幾個裝神弄鬼的巫師,這樣就名傳後世了!
我也行啊,不知道現在去殺還來不來得及啊! 我也想名留千古啊!
[而魏國基本上出道即巔峰,巔峰之後就是斷崖式降落,再也沒爬起來。
剛才我們說到了魏文侯招攬的人才,而其中有兩個人最為重要:李悝和吳起。
而最為重要的就是李悝,雖然不能說是整個古代史變法第一人,但稱呼他為戰國變法第一人還是沒有任何問題。
而且人家還做到大多數變法者做不到的一點,變法成功且善終,回顧曆史我們就能發現,變法要麼變到一半阻攔的壓力太大,變法終止——比如宋朝的王安石變法。
變法成功但發起者不得善終——比如秦國的商鞅。
變法成功且發起者善終,但是死了立馬被清算,刨棺戮屍——比如明朝的張居正。]
[而大多數都認為我國古代唯一變法成功的唯有——商鞅變法。
秦孝公死了,商鞅被新任國君車裂,但是秦法一直堅持了下來,直到秦朝滅亡。
但秦朝滅亡,漢卻承秦製,隻是對秦律做了刪減修改,把有些律法變的寬鬆,就這麼神奇,秦一統天下十四年而亡,漢承秦製——除去中間王莽篡漢的十年,從總共是四百零五年,若是加上季漢的四十三年!那可接近四百五十年了!
也不知道如果真有黃泉世界,政哥和我們的老流氓劉邦會怎麼對話。
畢竟劉邦可是貨真價實的秦二世。
虛假的秦二世——胡亥
真實的秦二世——劉邦]
“胡亥!!!蒙恬,起駕回鹹陽!!!派人先回去把那逆子給我關進大牢去!”
而咱們的始皇大大這可真是怒氣衝衝,一點不顧禮儀就向著山下疾步走去。
“先生,這季漢,會是哪位劉姓宗室所立?”
“主公,何有此問?為何不能是您?”
“雖得先生輔佐,可備也知自身,備如今身無寸功,地無寸土,髀肉複生,若能在老死之前能完成先生所定大略之一,能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備足矣。”
“主公,莫要做那小兒姿態,我看這季漢必是主公所立,且看這後人講吧。”
[而為什麼我說李悝變法成功了還善終了,為什麼不是成功的變法?
很簡單,和大多數失敗的變法一樣,人亡政息。
我們先簡單講一下李悝變法的內容,因為隨後而來整個戰國的變法都受到了李悝的影響。]
[第一:打通上升通道,廢除世襲製度,根據能力選拔官員,取消舊貴族的世襲俸祿。
打壓吃飯不幹活兒的貴族;
選拔製度化,延攬天下英才,比如特別能打的吳起,就是因為在衛國不受待見,所以跑來了。
是不是很熟悉,商鞅變法也有這個,大同小異。]
[第二:正式廢除周王朝的「井田製」,廢除原本「井田製」的土地界線,鼓勵老百姓墾荒,允許土地私有買賣。
不要覺得土地私有很落後,要分時間段!
在戰國時候,土地私有可比周天子那套井田製先進多了。
商鞅也有這一條,大家很熟悉,鼓勵耕戰中的耕!
而李悝還是個數學人才。
丈量全國土地,估算產量,以此來製定稅收政策,隻要不遇天災,每塊地收成多少,你別想偷稅漏稅!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數據化,畢竟以前魏文侯對自己有多少家底兩眼一摸瞎。
現在不一樣,每年能收多少稅、能有多少糧食基本能算個大差不差,這些清楚,你才可以知道自己能動員多少大軍,後勤能夠支撐多久!]
[第三:完備法製建設,建立魏律,出台《法經》。
《法經》對於國家法令、政府職能、官員升遷獎懲、軍功獎勵都做出了完備的規定。
後來的商鞅變法在此基礎之上直接加強,變成戰爭升級版,]
[第四:改革軍事製度,
建立武卒製,對軍隊的士兵進行考核,獎勵優秀者。
武卒待遇極高,一經認證先分得百畝土地,同時解除奴隸身份,再免除武卒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稅。
將軍功細化分級,分為「上功」「次功」。
根據不同的軍功,給予不同的獎勵,大功者甚至家屬子女也有重賞,這也算得上最早的「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另一半」。
「武卒」如狼似虎,軍功全民擁戴,李悝在製度上給出了不能再優厚的配合。
李悝的一整套變法改革幫助魏國在製度上確立起了遠超那個時代的先進性,但沒有人才,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全國再尚武,大將是草包也不管用。]
[而幫助他完成軍事製度的落實便是另外一位大神——吳起。
講吳起之前先說一個關於李悝的冷知識。
李悝的老師是孔子的嫡傳弟子——子夏。所以李悝其實可以算是孔子的徒孫。
還有荀子,因為自己兩個弟子李斯、韓非被開除了無數次儒籍。 後世儒家大多不承認荀子屬於儒家,認為他應該歸到法家。
還有一個更冷知識:那個從秦昭襄王活到秦一統天下,又從秦亡活到漢朝建立一直活過漢高帝→漢惠帝→漢文帝→直到漢景帝五年才去世的張蒼也是荀子的徒弟。
張蒼活了一百零四年,也有一說百餘年。
反正不管那種說法,一百歲是跑不了的。
好家夥,咱們政哥翻個倍都還沒人家多,也不知道這張蒼是怎麼保養的!好想知道!]
朕才四十九,他一百多,不是,憑啥啊?
“張蒼,你怎麼那麼能活?啊!!!”
不是,陛下你這是什麼話,我也不知道我那麼能活。
“陛下,臣不知啊,現在的臣怎麼能知道將來的事啊?”
而我們嬴政的目光來來回回上上下下的不停打量著張蒼!也沒啥特殊的啊,除了皮膚白點,咋就這麼能活,足足經過九代皇帝!憑啥啊!!
張蒼看著始皇的目光可就太害怕了,不是,陛下這該不會把我切成片去煉藥吧!天幕害我啊。
[而吳起可以算得上是戰國初期的第一戰神。
嗯,真正的戰神,沒有任何貶義那種。
吳起訓練的魏武卒,身披三重甲,持戈佩劍,操十二石的弩,帶五十支箭,攜帶三天口糧(連盔甲帶裝備大約五十斤左右),半天能急行百裏(相當於現在的四十公裏左右)。
而前麵我們提到的陰晉之戰就是吳起指揮的。此戰控製了崤函地區,將秦國壓縮在了華山以西的無險可守地帶。]
[魏國的地理資源也好:土地肥沃、河東之有好幾個大鹽池儲量巨大而且開采加工很方便。
眾所周知人不吃飯會死、不吃鹽也會死。而魏國此時兩樣相對於其他國家完全占優勢。而鹽自古以來就占稅收大頭,曆朝曆代對於私鹽販子都是寧殺錯不放過。
而魏國的中條山脈是我國冶鐵的發源地之一,河東的銅礦資源在當時也名聲在外。
高端的技術加上豐富的儲量,使得魏國在農具和兵器占巨大優勢,而農具占優勢的情況下又會帶來耕地麵積的增長,進而帶動糧食的增產。]
[而隨著變法的開始,魏國先是一舉殲滅中山國。
而後聯合韓趙進攻齊國,斬首三萬,俘獲兵車兩千輛。
隨後還是聯合韓趙三國攻楚,大敗楚軍。]
[而隨著魏文侯,李悝的接連離世,魏武侯繼位,但魏武侯在繼位之初,仍然還是按著變法的路子在走,直到魏武侯九年,吳起正在向秦國腹地推進的時候。那個熟悉的畫麵又來了。
公叔痤讒言,魏武侯懷疑吳起,導致吳起投楚。而吳起接下來的故事,我們留到楚國時候再講。
而公叔痤與吳起的矛盾很簡單,守舊派與變法派的矛盾。
主導變法的李悝死了,支持他的魏文侯死了,現在你吳起要麼走,要麼死,這國家還是得回到當初的日子,由我們貴族治理!]
[而隨著吳起投楚,魏軍真的應了那句話,再精銳的士兵遇到豬一樣的統帥,也不過優秀將領帶領的一群農夫!
接下來魏國的戰績那不說十戰十敗,那也是十戰九敗。
而隨著守舊派的回歸,曾經的變法戛然而止。魏國還是曾經的那個魏國。]
[而對於魏國是什麼時候開始衰敗的,網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理論,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下。
魏國的衰敗是從他一開始的戰略就錯了。他們的目光一直放在逐鹿中原,眼光一直看著中原之地——也就是河內地區。
至於原因嘛!
第一:這塊地方自古是華夏正統、發祥地,政治上的意義也比較高。
第二:土地肥沃。
第三:地勢平坦,好進攻!
第四:在這塊的都不是什麼大諸侯國,軍事力量也不強。一旦開戰損失小,收獲大。
在經濟、成本與政治的三料美味下,魏國終究沒有能夠扛得住誘惑。]
[但是吧,你魏國知道這裏好,沒道理其他國家不知道?
你占領這裏那就得花百倍的心思才能守下來,畢竟當初你打人家好打,現在其他國家打你,那也好打,一馬平川,騎兵一個衝鋒就來了。
你防守的成本都快趕得上收獲了,運氣差的時候還得倒貼兩個,可又舍不得丟掉,不丟吧,偶爾有賺,丟吧,這麼多年的成本全虧了。
就像快餓死的人碰到一個有毒的饅頭,吃等一下會死,不吃立刻就會死。
死循環,無解。
所以有一種說法,要是當初他們如果放在關中平原,那可就沒後來秦國什麼事了!]
[為什麼博主明明講的是滅魏,為什麼一直講魏國成立之初,因為秦滅魏是真的沒什麼好講的!
當然主要說的是秦王政滅魏之戰,在此之前還是有很多可以講的,比如魏無忌信陵君竊符救趙,白起攻魏之類的。
但是我們主要講始皇,也受限篇幅所致,就先不講。畢竟講起來,沒個幾萬字那可真停不下來。
但到了嬴政時期,這魏國早被昭襄王和白起以及隨後的 摎、蒙驁、打的基本也沒剩下多少城池了!
秦王政二十二年,秦派王翦的兒子王賁先進攻楚北部地區占領二十餘城。使楚國不敢輕舉妄動,保障攻魏秦軍的側背安全。
又揚言要從河北邯鄲進攻魏國,調動魏國主力於河北。又突然南下繞過楚國38座城池,包圍了魏都大梁,安陽邑。秦軍封鎖黃河,阻擋了北方援軍的南下。
都城魏軍拚命防守,秦軍強攻無果,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
三個月後,大梁城壞。
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秦以其地建為東郡。
魏國主力之後被王翦發動的平陰之戰消滅,魏亡。秦在魏東部地區設置碭郡。
而秦滅魏僅用三個月,基本算是六國堅持最短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