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江東去(結局上)

“度田以光烈十四年元旦為界,全國含十三布政使司、兩京,共有耕地五百八十二萬頃,約兩億九千二百萬畝。”

“在冊丁口兩千一百五十萬,人口約九千八百萬。”

江西,鄱陽湖畔,昔日軍山湖戰場遺址之側,正是數年前朱由榔下旨敕建的忠烈祠。

祠中供奉著軍山湖一戰,犧牲的兩萬一千五百餘名將士。

為此,專門在祠堂正門內樹立的一座寬百步,高八尺的長廊,把犧牲將士的姓名刻上去。

但事實上,真正能找到姓名的,隻有不到一半,許多基層士卒,甚至姓甚名誰,都不知道。

祠堂內,還有塔天寶、馬進忠等十餘位在戰役裏犧牲的將領牌位。

塔天寶,也是皇家親自供奉的“軍山湖神”。

朱由榔一邊靜靜看著長廊上雕刻的名字,一邊聽著身後中書侍郎謝穎的彙報。

然後發問道

“關外的呢?還有安南那邊,不是也去了很多投資嗎?”

謝穎接著道

“關外主要是遼寧、甘肅經略司,其實主要是東北的遼寧,這五年來屯墾,大約有耕地九百五十萬畝,隻是考慮到人口不多,人均耕地反而是關內的四五倍以上。”

朱由榔微微頷首

“東北氣候苦寒,且一年一熟,應當的。那南邊呢?”

謝穎也是昨天才收到南京遞過來,有關這次時隔十年度田和人口統計的數據,但他的記性非常好,又給朱由榔做了快十年的秘書,隻是看了幾眼就記得差不多了,根本不需要看稿子。

“安南、暹羅、緬甸、呂宋等地,華商投資很多,尤其是福建、浙江的商人,在那邊建有不少莊園,雇傭本地人屯墾,產出糧食又輸送回國內市場。”

“隻是這些土地難以統計,分散太廣,隻從戶部、通貿署、理藩院的登記數據來看,大約在一千萬畝左右,實際數據可能要多兩到三成。”

關外,尤其是東南亞,土地不限兼並,所以許多國內資本動了心思,向外投資,設立莊園,幾年下來倒是也頗具成效。

說到這裏,謝穎也笑了起來

“這兩年糧食產量一直增長,雖然江西、河南、山東也遭了些洪澇災害,但朝廷普及新作物,還有關外的糧食輸入,如今江南地區米價已然跌到了一石一百八十文,北直、河南米價也不過二百四十文以內,比記載的永樂、宣德年間還要低啊!”

朱由榔稍稍點頭,卻是吩咐道

“也要囑咐內閣,注意征購糧食調運,不要讓穀賤傷農。”

“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鼓勵民間,搞一些經濟作物,或者養殖業嘛,百姓吃飽了,也該吃得更好,更豐富些,這些也是亟待開發的市場啊。”

謝穎連忙拿出隨身攜帶的記事本揮筆寫下,這些天子的意見都是要事後總結為條陳,回報內閣討論的。

說到此處,朱由榔有些踟躕,接著道

“廣州那邊鄉村的模式......”

他稍稍愣了一下,還是搖頭

“算了,朝廷就不要幹涉了,這種事情,還是要看民間自發,衙門切記不可拔苗助長,百姓有這個需求,朝廷再從政策上給與便利,在此之前,理應靜待自由發展。”

謝穎再次允諾

於是,朱由榔又在忠烈祠看了看,然後就有隨駕的中書舍人前來稟報

“陛下,寧宇都督到了。”

寧宇都督便是李定國,其實他現在已經不是都督了,早已升為大都督同知,後來又改任樞密使,隻是大家都這麼習慣稱呼他。

“寧宇來啦,引他進來吧!”

朱由榔當即道

時光荏苒,李定國現在也已經是年越不惑的中年人了。

君臣二人,各自都已經留了長須,比起十五年前初見之時,少年意氣,風華正茂,不免又是一番滋味。

“寧宇這些天不好受吧?”

君臣二人矗立在忠烈祠正中的碑文之前,朱由榔輕聲問道

李定國長歎

這一年多來,他都不太好受

一場政治風暴所牽連的,不僅僅隻是官僚和士紳,軍隊也在其中。

戰爭已經結束七年,許多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現在卻又變成了敵人。

曾經許多可以舍生忘死的忠勇之士,如今卻變成了作威作福的官老爺。

壯士斷腕,何其難也!

一年之內,被查辦的營級以上軍官,超過了兩百人。

好在經過十多年建設,軍隊的體製化、政治化已經卓有成效。軍中基層軍官,基本上都出自軍校,且調動程序成熟,早已不是兵為將有的時候了,所以並沒有出太大動亂。

隻是畢竟都是些老兄弟,下起手來還是頗有唏噓。

朱由榔亦是歎息

“是啊,寧宇你也是民軍出身,當初揭竿而起,也是被逼無奈,活不下去。官府地主不讓人活,所以要造反!”

“後來清兵南下,燒殺搶掠,女真韃子不讓人活,所以要抗清!”

“如今韃子被打跑了,昔日的朝廷也早已稀巴爛,都說我是個大明皇帝,可須知,我這個朱皇帝也是你們這幫子當年的‘反賊’抬上來的!”

“所以,江南那些個世家大族們怎麼樣,我不稀奇,可為何當年龍場歃血的老弟兄,也變成了這樣呢?”

李定國知道,天子這是在說去年的馬騰雲和王道亨兩案。

二人都是當年參加過龍場盟誓的西軍、順軍餘部將領。

“你回去時,告訴他們”

朱由榔沉默良久,突然道

“榮華富貴,隻要有朕,有朱明皇室的一天,就絕對有他們的一分!我內帑每年進項不下數百萬,有海務公司,有銀行,皇室集團航運、地產、出版、貿易,以後還會有金融、期貨、股市。”

“都說我是勤勉之君,殊不知朕恰恰是這大明最富有的人!”

這也是光烈朝皇室從來不需要征收金花銀作為內帑的原因,在從光烈初年開始的市場浪潮中,皇室本身就是佼佼者。縱使朱由榔本人並不貪婪,對於財富也無所謂渴望。但為了有力量做成一些事情,為了成為經濟轉型的榜樣。皇室本身,就成為了整個大明資本市場中,天字第一號的大資本集團。

皇室占股的海務公司,是整個亞洲地區最大的海洋商貿集團;皇家銀行每年的利潤,可以和一省商稅媲美;曾經隻是為了普及教材和降低印刷成本,啟發民智的啟民書社,現在是全國最大的印刷出版商,控股《啟民報》,還有全國的教材出版。

除此之外,皇室在市舶司自貿區的房地產和土地買賣;呂宋、中南半島的殖民地莊園、礦產,也各有不小財產。

根據大管家皇後王芷統計,僅是光烈十四年,皇室一年的利潤分紅就高達三百八十萬。

這還隻是利潤,如果算資產總數,大概是利潤的十倍以上。

而在支出方麵,除了每年固定的教育投資和獎學金外,皇室成員的消耗,滿打滿算還不到二十萬。

“可我這個皇帝,本來就人丁單薄,除了太後,還有老婆孩子,其實花不了多少。我也定了規矩,從我這代起,凡宗室出三代五服者,不記族譜,自力更生。”

朱由榔看著那鐵畫銀鉤的碑文,緩緩道

“他們如果想坐吃山空,我分一份股份出來便是,不說世世代代永享富貴,保他子孫衣食無憂斷然沒問題。想要個長遠行當的,皇室給投資,給貸款,隻要說一聲,這麼多年的交情,有什麼不能給的?”

“但隻有一點,不要想著那些人一樣,兼土蓄奴,貪贓枉法,欺上瞞下,靠著刮地皮養自家富貴!”

“誰要是跨過這條紅線,就不要怪朕無情!”

李定國聞言默然,隨後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