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7章
魚鷹的大部分產業,搬到海峽島後,他們也慢慢的從作坊式,轉入批量生產。
雖然以前,唐學誌就已經將工匠從頭到尾作業中,改成了一個人專門生產某些零件。
規模上卻依然還不足以稱之為工廠,而隻能稱之為作坊。
隨著產業規模擴大,他們生產的東西,也有許多次品。
這些東西,品質上對於魚鷹來說,或許不達標,但卻超出了大明朝鑄造火銃的標準。
加上唐學誌發明的火藥定裝技術,用起來比大明生產的火銃,還得心用手一些。
劉守成和周林二人,此時已經劃入了唐學誌名下,但是經費卻是朝廷供給。
他們嚐到唐學誌裝備的甜頭後,開始尋求采購一款火銃和一些火炮。
唐學誌當然樂意,將這些次品賣給他們。
因為這些東西,成本早就扣除了。
就算他們不買,魚鷹的工匠,也會將之回爐。
相當於白賺了一筆銀子。
消息傳到廣東、福建和江浙。
一些水師和都司的人,紛紛找上門來。
陳公讚他們開始大做軍火生意。
加上魚鷹本部,在大明的銷售業績大幅提升,光是崇禎五年上半年,魚鷹本部就淨賺一百多萬兩銀子。
加上郭大牛年底從南洋捎回來的一百萬兩,魚鷹庫房已結餘三百萬兩。
而且這份利潤還在持續擴大。
另外,他們還從南洋每年帶回來幾十萬擔糧食,現在海峽島接納十幾萬移-民,完全不是個事。
崇禎五年六月~
經過一年多的醞釀,海峽島播種的六萬畝土豆終獲得了豐收。
按照黃莫風傳來的消息,土豆的平均畝產達到了三千斤。
而且這還隻是經過初次用磷肥改善土壤的結果。
由於土豆口感好,相比之下紅薯則比較甜膩。
他們決定大規模播種土豆,爭取下半年將規模擴大的十萬畝。
隻是這些土豆,不好長期保存,他們隻能做成土豆幹,曬幹後保存。
一百多萬擔土豆,就算曬幹了,縮水到百分之三十,也還有四五十萬擔。
足夠十萬人吃上一年了。
海峽島已開墾的土地,足足有兩百萬畝,雖然不可能全部種植土豆,但是他們完全有信心養活百萬人口了。
金門~
郊外的山下。
這裏距離羅堂風大炮研究所有一裏多遠。
隻因為這地方,臨近山穀,來這裏的人也比較少。
他們幹脆將這地方作為了大炮試射場。
一群人站在一門二十四磅炮麵前,指指點點的,旁邊還有七八名士兵幫忙。
幾個火藥場的工匠,從一個疊著稻草的木箱子裏,搬出來一個沉甸甸的家夥。
他們小心翼翼,輕拿輕放,沒敢有半點馬虎。
“慢點,別急,慢著點,往這邊來點。”
在一旁的是賀元龍,火藥研究總做頭。
而箱子裏這枚黑漆漆的家夥,是他試驗了一年之久的彈頭。
真正的開花彈,在十九世紀初期才被法國人研製出來。
而在此之前,雖然也有所謂開花彈在使用,但是,那並非有革命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