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適當彎腰,妥協和退讓也是一種智慧

教師對學生說,佛家的哲學便蘊藏於這個小門中,人生的哲學亦如此。人生之路,尤其是通往成功的路,基本上沒有寬廣的大門,絕大多數的門都必須彎腰側身才能通過。暫時的寄人籬下,暫時的委曲求全,是一種度過暫時逆境的策略,可以成就自己輝煌的明天。

的確,正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學會適時低頭,懂得及時規避,蓄勢待發,讓自己永遠保持良好狀態,才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相反,一個人倘若不懂得適時低頭,凡事爭強好勝,以自我為中心,希望身邊的人都主動給他讓路,最終必然被撞得粉身碎骨。曆史上有許多胸有點墨之人,卻未能抵達人生的巔峰,便是由於在途中不懂適時低頭,不會韜光養晦,最後落得一事無成。

不會彎腰的軀體是僵硬的。不會彎腰,是頑固,是呆板,是色厲內荏。無論何時都要記住,彎腰是為了更筆直地挺立著。彎腰以後,一定不能忘記將自己的腰杆挺直。假如我們一味地低頭,總是習慣於卑躬屈膝,那麼隻會顯得我們很卑微。一言以蔽之,低頭彎腰應是暫時的,過猶不及。

為人處世,太剛則易折,太柔又缺乏風骨。所以,一個睿智的人,懂得做到剛柔相濟、適時彎腰。彎腰能磨礪人的意誌;彎腰是一種成熟;彎腰與麵子之間也沒有什麼必然的聯係。眾所周知,高昂著頭的稻子顆粒幹癟,麵子有了,收獲卻沒有了;彎腰的稻穀,意味著成熟,也預示著大地的豐收。越懂得彎腰,才會越成熟。


用理性的妥協消除“應激反應”

學會妥協才意味著成熟。有人指出,理性的妥協是消除“應激反應”、適應社會環境的一種健康的心態,更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良好的合作行為,就好比在兩個不同的數字之間去尋求到一個公約數。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確實,人際關係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並不是一潭死水,勢必會發生一些磕磕絆絆,衝突紛爭。比如,彼此相愛的一對情侶,一個性格外向、樂於社交,一個文靜內向、喜好“宅”生活;一個是球迷,一個酷愛文學創作;一個癡迷於事業,一個則更在意小家庭的和美……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倘若互相之間缺乏諒解,各行其是,難免傷害感情,促使矛盾進一步激化,甚至因此而分道揚鑣,淪為陌路人。

環顧我們周圍,包含著妥協的例子不勝枚舉:同一年級的同學,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教學有方的老師會“折中”地選擇一種教學進度。於是乎,有一部分同學因此被迫放緩了學習進度,有一部分同學不得不快馬加鞭,拚命追趕。倘若這些同學都不樂意遷就,勢必會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老師自然也不能按時完成教學計劃。

其實,妥協的含義不限於此。某些時候,求同存異、除弊存利,尋找雙方利益的結合點,同樣也是處世中的理性妥協。當下,很多人都在談民主。其實,“民主”的實現就是需要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們之間的妥協,形成某種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共識”,然而,這裏的“共識”並非是全體一致,而是某種互相妥協的方案。

教師對學生說,佛家的哲學便蘊藏於這個小門中,人生的哲學亦如此。人生之路,尤其是通往成功的路,基本上沒有寬廣的大門,絕大多數的門都必須彎腰側身才能通過。暫時的寄人籬下,暫時的委曲求全,是一種度過暫時逆境的策略,可以成就自己輝煌的明天。

的確,正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學會適時低頭,懂得及時規避,蓄勢待發,讓自己永遠保持良好狀態,才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相反,一個人倘若不懂得適時低頭,凡事爭強好勝,以自我為中心,希望身邊的人都主動給他讓路,最終必然被撞得粉身碎骨。曆史上有許多胸有點墨之人,卻未能抵達人生的巔峰,便是由於在途中不懂適時低頭,不會韜光養晦,最後落得一事無成。

不會彎腰的軀體是僵硬的。不會彎腰,是頑固,是呆板,是色厲內荏。無論何時都要記住,彎腰是為了更筆直地挺立著。彎腰以後,一定不能忘記將自己的腰杆挺直。假如我們一味地低頭,總是習慣於卑躬屈膝,那麼隻會顯得我們很卑微。一言以蔽之,低頭彎腰應是暫時的,過猶不及。

為人處世,太剛則易折,太柔又缺乏風骨。所以,一個睿智的人,懂得做到剛柔相濟、適時彎腰。彎腰能磨礪人的意誌;彎腰是一種成熟;彎腰與麵子之間也沒有什麼必然的聯係。眾所周知,高昂著頭的稻子顆粒幹癟,麵子有了,收獲卻沒有了;彎腰的稻穀,意味著成熟,也預示著大地的豐收。越懂得彎腰,才會越成熟。


用理性的妥協消除“應激反應”

學會妥協才意味著成熟。有人指出,理性的妥協是消除“應激反應”、適應社會環境的一種健康的心態,更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良好的合作行為,就好比在兩個不同的數字之間去尋求到一個公約數。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確實,人際關係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並不是一潭死水,勢必會發生一些磕磕絆絆,衝突紛爭。比如,彼此相愛的一對情侶,一個性格外向、樂於社交,一個文靜內向、喜好“宅”生活;一個是球迷,一個酷愛文學創作;一個癡迷於事業,一個則更在意小家庭的和美……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倘若互相之間缺乏諒解,各行其是,難免傷害感情,促使矛盾進一步激化,甚至因此而分道揚鑣,淪為陌路人。

環顧我們周圍,包含著妥協的例子不勝枚舉:同一年級的同學,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教學有方的老師會“折中”地選擇一種教學進度。於是乎,有一部分同學因此被迫放緩了學習進度,有一部分同學不得不快馬加鞭,拚命追趕。倘若這些同學都不樂意遷就,勢必會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老師自然也不能按時完成教學計劃。

其實,妥協的含義不限於此。某些時候,求同存異、除弊存利,尋找雙方利益的結合點,同樣也是處世中的理性妥協。當下,很多人都在談民主。其實,“民主”的實現就是需要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們之間的妥協,形成某種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共識”,然而,這裏的“共識”並非是全體一致,而是某種互相妥協的方案。

理性的妥協,不僅可以避免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營造出一種“和而不同”的局麵,還能夠從照顧對方利益中獲得自己的利益。

在一個原始森林中,有一頭花豹和一條巨蟒。一天,它們幾乎在同一時刻將目光盯在了一隻羚羊身上。花豹注視著巨蟒,巨蟒注視著花豹,各自心懷“鬼胎”。

花豹盤算著:假如我要吃到羚羊,必須得先將巨蟒幹掉。

巨蟒盤算著:假如我要吃到羚羊,必須得先將花豹幹掉。

就這樣,幾乎在同一時刻,花豹撲向了巨蟒,巨蟒撲向了花豹。

花豹撕咬著巨蟒的脖頸,心想:假如不下力氣咬,我就會被巨蟒纏死。

巨蟒纏著花豹的身子,心想:假如不使出全力糾纏,我就會被花豹咬死。

就這樣,雙方都拚盡全力投入“戰鬥”。

最後,羚羊安詳地邁著步子走了,花豹和巨蟒卻同時倒在了地上。

一位親眼目睹了這一場“戰鬥”的獵人非常感慨,說:“假如花豹和巨蟒同時朝著獵物撲過去,而不是同時朝著對方撲去,然後平分獵物,它們都不會死;如果花豹和巨蟒同時走開,不約而同地放棄獵物,它們都不會死;假如花豹和巨蟒中有一方走開,一方撲向獵物,它們都不會死;假如花豹和巨蟒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互相鬆開,它們也都不會死。花豹和巨蟒的悲哀就在於把本該具備的妥協與退讓轉化成了你死我活的爭鬥。”

生活中的悲哀也常常由此而起。要想避免類似的事件發生,我們必須樹立妥協的理念和意識,學會妥協的智慧和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並不提倡無條件、無原則的妥協。妥協的條件必須是彼此(或多方)處於平等的位置。如果缺失“平等”這個前提條件,妥協就僅僅是“城下之盟”罷了;妥協必須講原則,即守住自己的“底線”。舉個例子,中國政府當年跟英國政府談判香港問題,承諾可以保留資本主義製度,保持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實行港人治港,不過收回對香港的主權這是一個“底線”,是一個大原則,在這一問題上,不能討價還價。

再有,理性的妥協也不等於麻木、迂腐和世俗,更不是棄昨天而不思,避明天而不想,處今天而無慮,沒有一點憂患意識與危機感。妥協也不盡是委曲求全,比如在正確地教育孩子、義務贍養父母、克服對身心健康不利的不良嗜好等事情上,就不能對無理的一方作出遷就與讓步。不過就算如此,也應該包含著平心靜氣的商議、耐心的疏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最大限度地獲得共識,讓問題得以解決。

當兩隻野獸相遇的時候,其中的一方會大聲吼叫,因為隻要對方退下,就可以避免一場戰鬥。世界上的事情總是會有些說不清、道不明或不盡如人意之處。不過,為了人生路上多一些微笑,為了給人生航程“清淤”導航,我們必須學會妥協的藝術。


積極意義上的退讓,是退一步進兩步

美國獨立戰爭中,在最黑暗、最失落之際,華盛頓將軍率領的美國軍隊,不斷後退,從休斯頓退到新澤西,從大河邊退到大山中。士兵們的抱怨聲此起彼伏,軍官們的彷徨迷茫情緒也在蔓延,他們質問華盛頓:“我們打算去往何處?究竟還要後退到哪裏?”華盛頓回答說:“假如一直沒有出現戰機,我們將不斷後退,越過美國的每一座高山,越過大地上的每一條河流,直到擊敗英國人的戰機出現為止。”

妥協並不代表承認失敗與放棄努力。積極意義上的妥協,目的是在冷靜中見機行事,然後準確出擊,出奇製勝,是退一步進兩步;積極意義上的妥協,是一種爭取更大勝利,贏取更廣闊發展空間的策略。

鄭偉華任職於某化妝品公司,是一名業務推銷員。該公司數次想跟另一家化妝品公司合作,但均未能得償所願。後來,在鄭偉華的不懈遊說下,另外那家化妝品公司終於應允跟鄭偉華所在的化妝品公司合作!不過,對方的合作是有條件的,即必須在其化妝品廣告詞中加上該公司的名字。

起初,鄭偉華所在公司的總經理並不同意,覺得這是在花錢給別的公司做廣告。就這樣,協商再次陷入僵局。合作公司的相關負責人發信息給鄭偉華:“希望貴公司能夠在兩天之內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複。”

鄭偉華收到信息之後,直接走到總經理辦公室,催促總經理馬上答應,不然會錯失良機。總經理很不爽地說:“我堅決不妥協。你知道嗎?他們這是以強欺弱。”鄭偉華則覺得將產品和一個著名的品牌捆綁起來是有利的。在他的勸說下,總經理最終同意了合作的條件。

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如鄭偉華預想的那樣。由於公司的生產情況蒸蒸日上,銷售額不斷攀升,鄭偉華也因此被提升為市場部經理。

程屹擁有一家三星級的賓館,經朋友介紹,他結識了一位頗有名氣的導演。這位導演打算在他的賓館為某影片辦一個開機發布會。

程屹很痛快地答應了,但是在租金問題上,始終未能跟對方達成一致。程屹開口要價5萬元,導演說最多出到3萬元。就這樣,雙方爭執不下。朋友知道此事後,勸程屹說:“你別犯傻了,3萬元就3萬元吧,3萬元背後的money可不僅僅是這個數。這幫人都是大名人,平日裏請都請不到的。”

不過,程屹還是不願意妥協,堅持要5萬元,還對朋友說:“你看你介紹的人,還真是守財奴,像葛朗台似的。”朋友見勸說不過,隻丟下一句話,便轉身離去了。朋友說:“既然如此,我也沒有你這個見識短淺的朋友。”

在程屹賓館的左側是一家四星級賓館,該賓館的總經理獲悉了導演某影片開機發布會的消息後,第一時間聯係到導演,說他樂意將賓館大廳租給導演,而且隻需要2萬元的租金。

就這樣,導演租下了這家四星級賓館。

開機發布會那些天,除了湧入大量的記者、演員之外,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粉絲,十幾層的賓館無一空房。還有,由於諸多影視明星的光臨,這家四星級賓館也迅速爆紅。

程屹看到這一幕後,很是後悔當初的一意孤行,但後悔又有什麼用呢?一切都太遲了。

這兩則一正一反的案例,不難看出,妥協是一種交易,一種權與利的讓渡。積極意義上的妥協,往往以退讓開始,以勝利告終,表麵上貌似以對方利益為重,實則是為自己的利益開道。我們是不是受到一些啟發了呢?

在森林裏,老虎被尊為“百獸之王”。它威風凜凜,令森林中的小動物們聞風喪膽。然而,倘若你仔細觀察,老虎在捕捉食物的時候,總是先退幾步,然後猛奔前進,牢牢地抓住獵物。在進攻時,老虎尚能知曉先往後麵退幾步,以便產生更大的勢能,而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又怎麼可以隻知道前進,而不曉得後退的道理呢?


切忌毫不妥協地爭取權益

我們知道,妥協大致可分為明智的妥協與不明智的妥協,前者是一種適當的交換。為了實現主要目標,可以在次要目標上做適當的讓步。這種妥協並非徹底放棄原則,而是以避退為進,通過適當交換來確保自身要求的實現。相反,不明智的妥協,就是缺乏適當的權衡,或是守住了次要目標而將主要目標舍棄,或是妥協的成本太大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明智的妥協是一門讓步的藝術,而掌握這門藝術,是一個人成熟處世的必備素質。具體到爭取權益這一問題上,過於計較,毫不妥協,顯然是不明智的做法。

在一個小村莊中,生活著一戶人家,家裏有兩個男孩。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哥兒倆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是,父親並不感到欣慰,因為家境不算很富裕,哥兒倆時常為一些小利益而爭執不下,一旦到了分家那天,天曉得會發生什麼爭端。

有一天,父親得了重病,臥床休息。這時,哥哥過來伺候。父親說:“把你弟弟喊過來,我有話要說。”

弟弟到了。父親坐起身來,說:“真是病來如山倒啊,我感覺自己時日不多了。”哥兒倆勸父親安心養身體,別想太多。父親擺擺手,說:“其實吧,這病倒不是我最擔心的,因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有那麼一天的,我擔心的是,假如在我死後,你們為了計較那些家產,反目成仇,那就是咱家的‘病’了,我死不瞑目啊。”哥兒倆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父親顫顫巍巍地移步到院子中,指著院子空地上的幾隻雞,意味深長地說:“瞧瞧它們,蹲在那裏相安無事,這不是很好嗎?”然後,又慢騰騰地回屋端出了一大碗穀粒,悄悄走到屋後,將大多數穀粒撒在地上,隻留了不多的一些端回到院子中,撒向那些雞。那些雞看見穀粒來了,紛紛迎上前你爭我搶,揮舞著翅膀,大聲亂叫起來。這為數不多的穀粒,將本來清靜的場麵打亂了。

哥兒倆笑了,他們明白父親的意思。父親又說:“你們都瞧見了,更多的穀子在屋後……”

是的,退一步,更多的穀子在屋後。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毫不妥協地爭取權益是萬萬不行的,這樣做隻會讓人迷失雙眼,看不見更大的權益。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要切忌毫不妥協地爭取權益。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則出自《百喻經》的小故事。

有一對年輕的夫妻,盡管新婚不久,卻也互不謙讓。隔壁鄰居向他們賀喜,特意烘烤了一種糕餅,送給他們。夫妻倆吃著酥脆美味的糕餅,你一塊兒,我一塊兒,吃得很是津津有味。吃著吃著,一盤的糕餅就剩下最後一塊了,他們都伸手爭著去搶,男人發話說:“我是這個家的頂梁柱,這餅應該我吃。”女人聽了,振振有詞地說:“這個家裏裏外外,哪兒不是靠我打理著,我才是吃這餅的最佳人選。”

他們唇槍舌劍,你一句我一句,吵個沒完沒了。

男人眼看妻子如此堅持,心生一計,狡猾地說:“既然咱倆都很想吃剩下的這塊餅,不妨這樣,我們來打個賭,互相對視不能出聲,假如誰先張口說話,誰就輸了。贏的人,才是有資格吃餅的人!這個辦法如何?”女人聽了,為了爭一口氣,毫不猶豫地說道:“賭就賭!一言為定!願賭服輸!”

就這樣,夫妻倆圍著餐桌對坐,誰也不讓誰。他們從清晨對坐到中午,又坐到夕陽西下。夜漸漸深了,萬籟俱寂。這對小夫妻認真地對坐著,隻聽見呼吸聲此起彼伏。忽然,木頭門發出一聲微響,一個小賊躡手躡腳地爬窗而入,眼睛骨碌碌地搜尋著他的行竊目標,發現廳中居然坐著兩個人,趕緊收回了身影,屏氣觀察。啊!沒有動靜,原來是兩個木頭人。

小賊寬心了,膽子越來越大,從臥室、客廳到廚房,將這對新婚夫妻的妝奩家當、金飾財物都偷了個精光,還打開廚櫃,拿出酒菜佳肴,明目張膽地坐在小夫妻之間,大快朵頤地吃起來。小賊酒足飯飽之後,背起裝滿財物的袋子,正要離去時,順眼一看,喲,這個女的長得還行,常言道“飽暖思淫欲”,便壯了壯膽子,對小妻子開始動手動腳。

女人瞅著家裏財物被席卷而空,自己還受到了非禮,終於忍不住說:“有賊喲!有賊喲!快來抓賊啊!”

小賊聽到這話,嚇得拔腿就跑。這時男人卻歡呼雀躍地拍著手掌說:“哈哈!你先張口說話了,這塊餅輸給我啦!”

除了這對小夫妻,在很多人看來,妥協貌似都是軟弱與不堅定的代名詞。他們認為,貌似唯有毫不妥協,方可顯出英雄本色。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實際上是認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沒有絲毫妥協的餘地。

其實不然。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由依賴與被依賴的關係,轉向相互依賴關係。比如買物品,過去物品短缺,供小於求,於是價格自然是鐵價不二,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但在市場經濟下,形勢不同了。在巨大的買方市場麵前,買家與賣家的關係變為相互依賴,進而造成討價還價流行開來。在這種情況下,假如不願意作出一些妥協,最終隻會失去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機會,淪為生活悲慘的平庸者甚至是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