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地勢險惡的峽穀,澗底奔騰著湍急的水流,幾根光禿禿的鐵索橫亙在懸崖峭壁之間——鐵索橋。山勢的巍峨,澗水的轟鳴,越發烘托出橋的危險與簡陋,經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澗底。
一行四人來到橋頭,一個盲人;一個聾人;兩個耳聰目明的健全人。鐵索橋,必須攀附。路至此,絕無退路。四個人一個接一個地抓住鐵索,淩空行進。結果呢?盲人過橋了,聾人過橋了,一個耳聰目明的人過橋了。另外一個則跌下鐵索橋,喪了命。
難道耳聰目明的人還不如盲人、聾人?
他的弱點恰恰緣於耳聰目明。
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心平氣和地攀索。聾人說,我的耳朵聽不見,不聞腳下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那麼過橋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論是,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何幹?急流與我何幹?隻管注意落腳穩固就夠。
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在麵對各種挑戰時,也許失敗的原因不是勢單力薄,不是智能低下,也不是沒有把整個局勢分析透徹,反而是把困難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徹、考慮得太詳盡,才會被困難嚇倒,舉步維艱。倒是那些沒把困難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夠勇往直前。
有位年輕的姑娘,10年前被車撞倒,江湖醫生說她癱瘓了。她相信了江湖醫生的話,於是感到頭腦呆滯,雙腿麻木,覺得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了。她整日坐在輪椅上,肌肉漸漸萎縮,變成了癱瘓人。
轉機發生在第二次車禍。5年後的某一天,當她連人帶車被一輛三輪車撞出人行道時,她突然覺得疼痛難忍。家裏人不相信她會疼痛,送她到一家大醫院,醫院外科專家確診她根本沒有癱瘓。經過一段時間的物理治療,她很快就能站立起來行走了。當她站起來時,除了深感幸運外,還深感遺憾,別人說自己癱瘓了,自己就信以為真,當初自己為什麼不去試試呢?
是的,她如果試一試,就不會被他人的話所控製。可見,心理上的無形障礙會使人情緒萎靡,自信心喪失,肌體功能失調。久而久之,人會變得膽怯,這也不敢幹,那也不敢做,無形中就把自己歸類到那些“注定”不會成功的人裏邊去了。
怕了一輩子鬼的人,一輩子也沒見過鬼,恐懼的原因是自己嚇唬自己。世上沒有什麼事能真正讓人恐懼,恐懼隻不過是內心中的一種無形障礙罷了。不少人碰到棘手的問題時,習慣設想出許多莫須有的困難,這自然就產生了恐懼感。其實,遇事你隻要大著膽子去幹,就會發現事情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困難。
有位推銷員因為常被客戶拒之門外,慢慢患上了“敲門恐懼症”。他去請教一位大師,大師弄清他的恐懼原因後便說:“你現在假設站在即將拜訪的客戶門外,然後我向你提幾個問題。”
推銷員說:“請大師問吧!”
大師問:“請問,你現在位於何處?”
推銷員說:“我正站在客戶家門外。”
大師問:“那麼,你想到哪裏去呢?”
推銷員答:“我想進入客戶的家中。”
大師問:“當你進入客戶的家之後,你想想,最壞的情況會是怎樣的?”
推銷員答:“大概是被客戶趕出來。”
大師問:“被趕出來後,你又會站在哪裏呢?”
推銷員答:“就——還是站在客戶家的門外啊!”
大師說:“很好,那不就是你此刻所站的位置嗎?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回到原處,又有什麼好恐懼的呢?”
推銷員聽了大師的話,驚喜地發現,原來敲門根本不像他所想象的那麼可怕。從這以後,當他來到客戶家門口時,再也不害怕了。他對自己說:“讓我再試試,說不定還能獲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要緊,我還能從中獲得一次寶貴的經驗。最壞最壞的結果就是回到原處,但對我沒有任何損失。”最後這位推銷員終於戰勝了“敲門恐懼症”。由於克服了恐懼,他當年的推銷成績十分突出,被評為全行業的優秀推銷員。
我們也是一樣,不應該因為其他人在某方麵比自己強就不敢前進,勇敢的走自己的路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