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玫瑰

有一個螃蟹定律: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竹簍中放一隻螃蟹,必須蓋上蓋子,否則它就會爬出來。但如果你多釣幾隻放進去,就不必再蓋上蓋子了,因為這時螃蟹是爬不出來的。為什麼呢?

當有兩隻以上的螃蟹在簍子裏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爬。但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由另一隻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向上爬。如此循環往複,無一隻螃蟹能夠成功。

這就是螃蟹式的心理:如果我過得不開心,那麼我就想看到別人也不開心;如果我爬不上去,那麼我也拉住別人,讓別人也爬不上去。

人又何嚐不是這樣?

絕大多數人痛苦,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平庸而痛苦,而是看到身邊人比自己成功而痛苦,或者身邊有人忽然超過了自己,而感到無比痛苦。

他們總喜歡看到身邊有人失敗,並因此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以及情緒上的寬慰,這種感覺甚至比自己取得成就還快活。

隻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隻有你過得慘淡痛苦,我才能與你惺惺相惜。

這其實是人性裏最惡的一麵,也是典型的小人物格局。更有意思的事實是,這種心理在熟人之間更加強烈。

更有甚者,會有很多人開始偷偷地暗算你。世上最可怕的對手,不是來自敵人的明槍,而是來自身邊人的暗箭。

電影《東邪西毒》中說:“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隻要你嚐試過什麼叫嫉妒。”

我們為什麼總是見不得別人好?其實,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對尊嚴的自我保護機製,它是與生俱來的。它會不停地暗示你,隻有自己的想法、喜好才是最優秀、最合理的。

當大腦掃描到外界的人和事超出自己認知的範圍時,這些信息就會令我們感到無知、無能。這時,自我保護機製就會迅速啟動,在大腦裏收集一切線索去證明他們是因為客觀因素而僥幸成功的,如果自己有同樣的客觀條件,隻會比他們更好。

而且,萬一這些成功人士是自己身邊非常熟悉的人,內心的保護機製會更加強大。就像上學的時候,我們熱衷於討論學習好的人都是書呆子沒出息;長大之後則變成了,同事升職了是因為會拍領導馬屁,同學創業成功了是因為家裏給了巨額的啟動資金。

如果上述原因都找不到,還有最後一招撒手鐧,他們就是運氣好。

所以,我們看到同事升職加薪了,就諷刺他不是溜須拍馬就是潛規則,看到別人成了人生贏家,就說人家賺黑心錢,或者機遇好,沒什麼大不了。

這就是人性,這是對他人極度刻薄的表現,所謂的吐槽卻是滿滿的惡毒。

別人成功靠運氣,我成功則靠實力;別人失敗是他傻,我失敗則怪時運。

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越來越低,我們對周遭的環境,對周邊的人,乃至身邊的人,總是充滿了敵意和揣測。

比不上別人,索性就詆毀他,詛咒他,這樣心裏就會很舒服。所以,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嫉妒他人是一種不幸,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寧肯去證明別人的不幸,也不肯麵對自己的不幸。

生活已經很難了,為什麼還要互相為難?

其實,人和人的區別就在於:有的人將自卑轉化成不斷提升自己的動力,有的人卻將自卑轉化成對別人的羨慕嫉妒恨。

生活在一個遠不如你的人群裏,和生活在一個都比你厲害的人群裏,顯然後者才對你更有利。因為,你永遠都能借勢,甚至被捎帶著進步。

而很多人寧可生活在一個都不如自己的人群裏,寧可被連累,寧可被扯後腿,寧可互相踩擠,也不願意看到身邊的人飛黃騰達。

你身邊的人如果都發達了,你也不會差到哪裏去;你身邊的人如果都先後落魄,你又能好到哪裏去呢?

身邊都是富人,總比身邊都是窮人好;身邊的人有錢了,總比外人有錢要好。

在關鍵時刻,能拉你的人,一定是和你熟悉的身邊的人,而那些陌生人,再發達也不可能給你絲毫的幫助。

喜歡送花的人,周圍滿是鮮花;偷偷種刺的人,身邊滿是荊棘。善待身邊的人,其實是在給自己鋪大道。

嫉妒身邊的人,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複。見不得身邊的人好,其實就是在斷自己的後路,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雙贏才是最高境界的贏。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成就別人,才是成就自己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