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思維

有一次,孔子給顏回講了一個道理。

一場賭局中,決定勝負的東西是什麼?

其實既不是技巧,也不是運氣,而是你賭博時下的注。

為什麼呢?

有人拿普通的瓦片當賭注,他賭得自如瀟灑,因為他不在乎這個瓦片,所以不急不躁,穩紮穩打;有人拿昂貴的帶鉤當賭注,他賭得戰戰兢兢,因為他總擔心輸掉了帶鉤,所以心存恐懼,束手束腳;而那個拿帶鉤當賭注的人,在賭局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神誌昏亂了,其結局可想而知。因為他太在乎每一場結局,患得患失,氣度和魄力全無。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總是輸,總是走不出困境,都是因為被自己手裏的東西束縛住了。

我見過很多人談自己的產品時,反複地說產品多麼多麼好。從材料到做工,從價格到服務,怎麼都比市麵上的其他產品好很多,但就是賣不出去,為什麼呢?

因為決定產品價值的,根本就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之外的東西。比如,喝茅台真的是為了喝那個酒嗎?排隊買喜茶真的就是為了一杯茶嗎?如果不放下產品去談產品,就會永遠被套在產品裏出不來,越陷越深。

同樣的道理,很多人一上來就給你推銷東西,迫切地想把產品賣給你,這種人充其量就是一個銷售員。真正厲害的銷售是放下銷售談銷售,不知不覺中就把東西賣給你了,還讓你覺得自己占了一個大便宜,籠絡了你的心,從而進一步挖掘你的購買潛力。

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張嘴就談設計的設計師充其量是個普通的設計師,張嘴就談策劃的策劃專家充其量是個普通的專家,因為真正駕馭某項技能的人,早已不會被技能束縛。他們能直達本質,把專業變得通俗易懂。

人生的最高境界無非兩個字:放下。如果能放下產品做產品,放下生意做生意,放下策劃做策劃,那麼,你就成功了。

武學中有一句話叫:“心狠手不準。”意思是:心越狠的人,出手越不準。因為他總是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對方置於死地,所以每一招都是撒手鐧。但越是這樣的心態,越打不準對方的要害。

還有一個例子:一個男生追女生,越在乎女生,心中越放不開,反而越追不到。為什麼呢?因為他太想得到對方了,以至於做每一件事的目的性都很強。這導致女孩會有一種被挾持的感覺,潛意識裏就想離這個男生遠一點。

而那些能放下的男生,都善於用“欲擒故縱”的辦法,真正掌握了追女生的大道。他們看起來若即若離,卻在悄然間抓住了女生的心。

很多人事情做不好,就是因為把手裏的東西攥得太緊了,或者總是盯著目標不放,總是放不下。“凡外重者內拙”,意思是越看重身外之物的人,思想一定越笨拙。

世間所有的技巧都可以學習,人的能力和機遇也都差不多,人和人最關鍵的差別就是心態。

實際上,如果一個人能放下,就在他放下的那一刻,一切死結就都解開了,人也頓悟了,心境馬上就不一樣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就有了。

但是,現代人的欲望都太強了,恨不得一口吃成大胖子,甚至把每次機會都當成一夜暴富的救命稻草。在麵臨各種機會的時候患得患失,束手束腳,驚慌失措。但越放不下,越容易失去。

所以,絕大部分人不是敗給了對手,而是敗給了自己。世間的大部分失敗,其實是敗給了“在乎”二字。

為人做事,“放下”就是最高層次的操控,就是主導一切變局的秘訣。

放下產品談產品,放下創業談創業,放下理想談理想,才能真正地觸及本質問題,才能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每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都帶著一個共同的目的:求名圖利。但如果一個人能放下名利心,那麼,便能名利雙收。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隻有將自己置身於事物之外,才能把事物看得更透徹,才能對局麵把握得更精準,才能有一種超然的心境。

放下吧,所有的答案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