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欣賞自己的活法or羨慕他人的活法

《離騷》reference_book_ids":[7339781088899779646,731416532654594768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8,"start_container_index":8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4},"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349009968063859774,7349009968017706046,7349009968051260478,7349009968391015486,7349009968059665470,7316124677716315162,6959122730671164446,7294566445017467956,7358292589516164158,7349009970152606782,7337179647366401086,7267090239162682427,7337179643356646462,7314150187625090074,6833642850618444808,7349009968059649086,7349009972245564478,7349009968013528126,7071200596837010446,7311605383963872308,7345052556646681662,7085661452316445733,7329735886336166974,7337179641477598270,7349009970081319998,7349009968072248382,7340532082692590654,7349009968009333822,733717964739995551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5,"start_container_index":8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1},"quote_content":"《春秋》reference_book_ids":[707817353316296604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也許你想成為太陽,可是你卻隻是一顆星辰;也許你想成為大樹,可是你卻隻是一株小草;也許你想成為大河,可是你卻隻是一泓山泉;做不了太陽,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上發光發熱;做不了大樹,就做棵小草,以自己的顏色裝點希望;做不了偉大,就做得實在,平凡而並不自卑;關鍵是要做到最最美好的自己;未必總是羨慕別人,最應欣賞的恰恰是自己。

羨慕是一種非常令人不快的情感。當我們完全被羨慕的情感所淹沒,心中感到刺痛時,我們感覺非常不好,自己像處於絕對的“劣勢”,並且相信,與別人相比,我們受到了極不公平的待遇,而且連任何改變這種狀況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這中感覺傷害了自我價值感,不論承認與否,我們的自我價值感失去了平衡,必須重新進行調整。這種傷害使我們生氣、惱怒,並產生破壞性,但這一切都不是公開的,是隱秘的。

羨慕總是這樣一種形象:陰沉著臉,生活空間沒有陽光,沒有溫暖和感動,時刻為焦慮所煎熬,想要把他人的東西或者有利條件據為己有。天長日久,生活在羨慕之中的人容易滋生嫉妒。

嫉妒是痛苦的最大製造者,更是心靈上的一顆毒瘤。尤其對於女人來說,嫉妒就如同是一條毒蛇,一旦被纏上,那麼生活中就會出現太多的不平和抱怨,甚至是憤恨。

上帝是不公平的,於是便有了貧窮與富貴、善良與邪惡、美麗與醜陋、成功與失敗、幸福與不幸。上帝又是公平的,它給了你金錢往往就要奪走你的真誠與善良;它給了你成熟,往往就要奪走你的年輕和純真;它給了你美貌,往往就要奪走你的智慧和毅力;它給了你成功,往往就要奪走你的健康和幸福…… 其實,羨慕別人所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像空氣一樣輕的小事,對於一個嫉妒的人,也會變成天書一樣堅強的確證;也許這就可能引起一場是非。”如果發現自己身上開始有了羨慕甚至是嫉妒的苗條,不妨用用下麵的處方:

處方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所謂的成功並不是和別人進行攀比,成功有好多種:改善生活、體現自身價值、為他人作貢獻等。因此,當發現別人在某一方麵超過你的時候,你一定要告訴自己,自己肯定也有某一方麵是超過他的。這表麵上看是在安慰自己,可實際上是讓自己樹立一種正確的價值觀,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就能在別人有成績時,會肯定別人的成績,並且虛心地向對方學習。

處方2:樹立健康的競爭心理

如今的競爭無處不在,有人成功,有人失敗。當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的時候,不要盯著別人的成績怨恨,更不要企圖把別人拉下馬。如果你這樣做了,就表明你的競爭心理是不健康的。

在自己不如人的時候,你可以往後看看,後麵還有很多不如你的人,這樣心理上就會平衡一點。當然,這種方法並不是很好,對自己的成功沒有什麼好處,最好就是采取正當的策略和手段,在“幹”字上狠下工夫,努力努力再努力,直到你成功的那一天。

處方3: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總是會胸懷寬闊,做人做事光明磊落,即便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也不會眼紅,隻會衷心地表示祝賀;而心胸狹窄的人,則是相反,表麵上是祝賀,而實際上是嫉妒,恨不得把對方的成績毀得一幹二淨。

一條河隔開了兩岸,此岸住著凡夫俗子,彼岸住著出家的僧人。凡夫俗子們看到僧人們每天無憂無慮,隻是誦經撞鍾,十分羨慕他們;僧人們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樣的生活。日子久了,他們都各自在心中渴望著:到對岸去。

終於有一天,凡夫俗子們和僧人們達成了協議。於是,凡夫俗子們過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們過上了凡夫俗子的日子。

沒過多久,成了僧人的凡夫俗子們就發現,原來僧人的日子並不好過,悠閑自在的日子隻會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便又懷念起以前當凡夫俗子的生活來。

成了凡夫俗子的僧人們也體會到,他們根本無法忍受世間的種種煩惱、辛勞、困惑,於是也想起做和尚的種種好處。

又過了一段日子,凡夫俗子和僧人們各自心中又開始渴望著:到對岸去。

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便想去一個新的地方,生命大抵如此。正是因為太熟悉了,也便忽略了它的美。當我們到了對岸,才知道原來我們待著的地方,也是那樣的美麗。

總是在羨慕別人,這大概是人們的一種共同天性,隻是程度不同罷了。小孩子仰慕大人的成熟穩重,大人也會顧念小孩子的清純率直;女孩子向往男孩子的堅強豪放,男孩子也會偷偷豔羨女孩子的嬌嗔靈動;普通人往往欽慕名人的卓越尊顯,名人又何嚐不垂涎普通人的平凡自適……

可以說,羨慕往往都是相互的,孩子往往羨慕大人,大人也往往羨慕孩子。普通人往往羨慕名人,名人也往往羨慕普通人。試想我們在羨慕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是別人眼中的風景。

也許隻有處在別人的位置上時,才會理解別人,才會留戀自己的位置。一個既不理解別人,又對自己的位置毫不留戀的人,就很難在別人的心目中有什麼位置。當然,這同時也意味著,任何時候都不要因自己的位置炫耀自己,任何時候都不要因別人的位置貶低別人。

與其羨慕他人,不如多欣賞自己吧!

曆史上凡是事業真正成功的人,工作和學習時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如癡如醉的程度。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居裏夫人有著非凡的注意力。她小時候讀書很專心,完全不知道周圍發生的一切,即使別的孩子為了跟她開玩笑,故意發出各種使人不堪忍受的喧嘩,都不能把她的注意力從書本上移開。有一次,她的幾個姊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她身後造了一座不穩定的木塔。她由於在認真看書,一點也沒有發現頭頂上的危險。突然,“木塔”轟然倒塌引起周圍的孩子們的哄笑。至於大科學家牛頓把懷表當雞蛋煮;黑格爾一次思考問題,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愛因斯坦看書入了迷,把一張價值1 500美元的支票當書箋丟掉了等類似的逸事,都是這些偉大人物注意力高度集中,事業上成功的寶貴經驗。

美國當代管理學家托馬斯·卡林經過研究發現:“在任何一個領域裏,隻要持續不斷地花6個月的時間進行閱讀、學習和研究,就可以使一個人具備高於這一領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識。”要想成為某個方麵的專家,也隻要3年至5年就可以;如果是業餘研究,隻要每天花幾小時細細研讀,持之以恒,10年之後,就可如願以償地成為專家了。

研究表明,專家並沒有什麼神秘之處,他們的智慧不過來自於有5萬至7萬條專業信息知識點的持續積累。這充分說明了專家主要靠積累。隻要擁有5萬至7萬的專業知識點積累,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專家,如果能有50萬至70萬的知識點積累,那就是一個大專家了!如果沒有專門的長期的大量積累,就根本不可能有專家的產生。

一點本領即可成為專家,但這一點可不是平平的一點,而是要突破,要傑出,要卓越,要高於眾。追求的境界高,付出的努力必然就大,目標就必須專一。

人的時間精力極其有限,不可能什麼都學,學什麼都精。如果今天學經濟,明天攻物理,後天鑽哲學,精力分散了,就不可能積累5萬至7萬條專業信息知識點。而專攻一點,則給人人當專家提供了絕大的可能性。

有人曾經問愛迪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麼?”愛迪生答道:“能夠將你身體與心智能量鍥而不舍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而不會厭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嗎?每個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個小時。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問題是,他們做很多很多事,而我隻做一件。假如他們將這些時間運用在一個方向、一個目的上,他們就會成功。”高度專一與否,一天就有很大的差別,一月、一年、十年呢?那差異就更大了。因此,卡萊爾說:“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於單一目標,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強的人,分心於太多事務,可能一無所成。”

承認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挖掘出自己的潛質,對於擁有完整的人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個人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是各種積極與消極的特質彼此調和的結果,無論少了哪一方麵都稱不上完整。

1.要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

人不能十全十美,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人既不會事事行,也不會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能說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說明事事不行,優點和缺點不能隨意增加或丟掉,成功失敗也不是自說自定。一個人應該接納自己,並肯定自己的價值,不自以為是也不妄自菲薄。

其次,要確立合理的評價參照體係和立足點。你隻有在比較中方能定出高低優劣,自我評價不同,可以激發或者壓抑你的積極性,以弱者為參照會自大,以強者為標準則自卑。因而人應該選擇合適的標準,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為標準,按照自己的條件評價自己的價值。有的青少年無性中重視了別人,貶低了自己。人應該立足自己的長處,清楚,接受並盡力該進自己的短處。成功時應多反省缺點以再接再厲,失敗時多看到優點和成績,以提高自信和勇氣。

2.確立目標要合理恰當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為自己確立的目標要符合自己的實際能力,不苛求自己,不被他人的要求左右,雖然,每個人都不可能完全不顧他人對自我的期望和評價,但不能被他人期望所束縛,隻為父母,老師或他人學習,生活。事實上,個體越能獨立於周圍人的期望,其自我意識的獨立性就越強,所遭遇的衝突也越少,對青少年來說,必須明確自己的期望是什麼,以及這種期望的來源是來自自我的本身能力和需求,還是從滿足他人的期望出發。隻有明確這一點,才可以真正認清自己,規劃自己的發展方向,最終建立獨特的自我。

3.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人各有所長所短,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應欣賞自己的獨特性,並不斷地激勵自己。

當我們能夠正視自己內心的陰暗麵,正視自己的所有缺點時,也就意識到了這些“缺點”的積極意義。我們隻需要引導自己的行為,既不刻意壓抑自己,也不刻意否定自己,這樣就可以化缺點為優點。

山裏住著一個人,他擁有一尊巨大石像。這尊石像麵朝下躺在門前的泥地裏,這個人對此毫不理會,因為對於他來說,這尊石像不過是一塊石頭,並且還占去了他的門前的一大片空地。

一個城裏的學者經過他家,看到了石像,便問他能不能賣給他。山裏人聽了哈哈大笑,十分懷疑地說:“你要買這塊又髒又臭的石頭?我一直為沒法搬開它而苦惱呢!”

學者說:“你就一塊錢賣給我吧!”山裏人高興地答應了。因為他收獲了一塊錢,又搬走了石頭,他的門前場地也空多了,一舉三得。

石像被學者運到了城裏,幾個月後,石像的主人進城在大街上閑逛,看見一間十分華麗的屋子前圍著一大群人,有一個人在高聲招呼:“快來看呀,來欣賞世界上最美、最奇妙的雕像,隻要三塊錢就夠了,這可是世界上頂尖的作品!”

山裏人付了三塊錢走進屋子去看了他用一塊錢賣掉的那尊石像,可是他已無法認出這個曾經屬於他的石像。

在一個人看來毫無價值的垃圾,在其他人手裏可能就會變成價值連城的寶貝了。世界上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不要小看垃圾,它可能隻是放錯了位置的寶物。

同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但要想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就不那麼簡單。隻有找到自己的長處,給人生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如果沒有給自己確定一個準確的位置,你就可能會失敗。

美國柯達公司在製造感光材料時,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視力正常的人一進暗室,猶如司機駕駛著失控的車輛一樣不知所措。針對這種情況,有一位經理突發奇想,建議說:“盲人習慣於黑暗中生活,如果讓盲人來幹這種工作,定能提高工作效率。”於是,柯達公司決策層下令:“將暗室的工作人員全部換成盲人。”

在暗室裏工作,盲人遠遠勝過正常人,真可謂善於用人,將短處變為長處。柯達公司巧用盲人這一行動,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給公司增加了利潤,而且給公眾留下了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良好印象。很多高素質的大學生、研究生和專業人才,都爭先恐後地到柯達公司效力。利用好劣勢,劣勢就能變成優勢。

經營自己的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經營知道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是廢物。對於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最關鍵的是選準自己的位置和目標。

鄧肯上高中時,校長對他的母親說:“鄧肯或許不適合讀書,他的理解能力差得讓人無法接受。他甚至弄不懂兩位數以上的計算。”母親很傷心,她把鄧肯領回家,準備靠自己的力量把他培養成才。然而鄧肯對讀書不感興趣。

一天,當鄧肯路過一家正在裝修的超市時,他發現有一個人正在超市門前雕刻一件藝術品,鄧肯產生了興趣,他湊上前去,好奇而又用心地觀賞起來。不久,母親發現鄧肯隻要看到什麼材料,包括木頭、石頭等,必定會認真而仔細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磨和塑造它,直到它的形狀讓他滿意為止。母親很著急,她不希望他玩弄這些而耽誤學習。

鄧肯最終還是讓母親失望了,沒有一所大學肯錄取他,哪怕是本地並不出名的學院。母親對鄧肯說:“你已長大,走自己的路吧!”

鄧肯知道他在母親眼中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他很難過,決定遠走他鄉去尋找自己的事業。

許多年後,市政府為了紀念一位名人,決定在政府門前的廣場上置放名人的雕像。眾多的雕塑大師紛紛獻上自己的作品,最終一位遠道而來的雕塑大師的作品獲得了市政府及專家的認可。

在開幕式上,這位雕塑大師說:“我想把這座雕塑獻給我的母親,因為我讀書時沒有獲得她期望中的成功,我的失敗令她傷心失望。現在我要告訴她,大學裏沒有我的位置,但生活中總會有我一個位置,而且是成功的位置。我想對母親說的是,希望今天的我至少不讓她再次失望。”

這個人就是鄧肯。在人群中,鄧肯的母親喜極而泣,她終於明白自己的兒子不笨,隻是當年她沒有把他放對位置而已。

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在人生的坐標係裏,一個人如果站錯的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用他的長處來謀生的話,那是非常可怕的,他可能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在選擇職業的同時一樣也是這個道理,你無須考慮這個職業能給你帶來多少錢,能不能使你成名,你應該選擇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職業,應該選擇最能使你的品格和長處得到充分發揮的職業。

如果你已經選好了要走的路,那就勇敢地走下去吧!你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生活中,善不善於接受批評,敢不敢於接受挑戰是衡量一個人能力強弱、品行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檢驗自己能不能向競爭對手學習的手段之一。

有的人似乎有這樣的毛病,總是喜歡批評別人,而不喜歡被人批評,更不喜歡來自競爭對手的批評和挑戰,麵對競爭對手提出的批評和挑戰,表現煩躁,大有不屑一顧之勢。其實,接受批評和挑戰,是敢於承擔責任的表現;善於接受批評和挑戰,才有超越對手的可能。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人再聰明、再能幹,也總有失敗犯錯誤的時候。

一個人對待錯誤的態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業精神和道德品行,敢於承認錯誤可以使人更偉大,而不肯認錯的人則遲早要被公司清除出去。

列寧說過:“認錯是改正的一半。”隻有善於接受批評的人,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有積極實施改正的正確態度。那麼另一半是什麼呢?另一半就是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來彌補自己的過錯。這不僅可以將你為錯誤付出的代價最小化,還可以讓老板更進一步了解你的能力和潛在價值。

李平是一家建築公司的工程核算員,專門負責監督審核估算部對各項工程所需價款的估算。有一次,他發現一個項目被估算部主任王暉估算錯了16萬元,就把這事向老板作了彙報,順便找到王暉,指出他算錯的地方,請他拿回去更正,並希望他以後在工作中細心一點。

王暉不肯認錯,也不願接受批評,反而認為李平故意找茬,有意在老板跟前敗壞自己,無非為了巴結老板,爭奪自己的職位。他大發雷霆,責怪李平沒有權力複核他的估算,沒有權力越級報告。

李平見他既不肯接受批評,又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就想這個人驕傲自大,以後離他遠點就是了。可是老板因為這事專門找王暉進行了一次談話,並說本想對他進行降級處理,但念他平時工作成績不錯,所以這次就算了,以後要多注意,並希望他跟李平好好溝通一下。

老板的談話讓王暉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專門來到李平的辦公室,虔誠地向李平道歉,虛心地接受了李平的批評,兩人進行了長時間的坦誠交流,李平經過分析指出了王暉的估算結果出現錯誤的原因,互相交換了對於估算學的經驗和看法,李平在交流中向王暉介紹了一種新的、更加科學的估算方法,讓王暉茅塞頓開,獲益匪淺。

過了一段時間,王暉在一個新項目中運用了李平介紹的新的估算方法,並請來李平現場監督指導,不合適的地方及時改正修訂,很快出色地完成了估算任務,得到了專家和公司領導的好評,並因此被提拔為公司副經理,這時王暉沒有忘記李平,向老板推薦由李平擔任估算部主任,老板高興地同意了他的推薦。從此王暉和李平,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和搭檔,在批評和接受批評的過程,互相向競爭對手學習,共同提高,實現了雙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工作中最大的失敗,就是明知自己錯了卻不肯承認錯。如果你認識不到這一點,那你隻能在失敗的泥潭裏越陷越深。如果敢於承認錯誤,虛心向指出錯誤的人請教,就會在接受批評和挑戰的過程中學習對方的優點,補充自己,提高自己。

能坦誠地麵對自己的弱點,有足夠的勇氣承認錯誤、麵對錯誤,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結果,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謹慎行事,而且別人也會很痛快地原諒你的錯誤。還是那句話,競爭中不怕有人指出自己的過錯,怕的是有了錯誤卻沒有人指出。

沒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大致有兩種情形:一是個人態度決定,你排斥他人,聽不進外人的意見,對於批評難以接受,這樣的話恐怕無人肯為你指錯;二是個人行為決定,你聽取他人的批評,卻不肯積極改正自己的過錯,不願為過錯承擔責任,久而久之,他人也就不會對你提出批評了。聽不到外人的批評,看起來風平浪靜,你可以過幾天清靜日子了,其實不然,沒有批評和挑戰,就沒有改進的機會,沒有改進,人隻能故步自封,最終被激流勇進的社會淘汰。

鬆下幸之助說:“偶爾犯了錯誤無可厚非,但從接受批評,處理錯誤的做法中,我們可以看清楚一個人。”老板所欣賞的是那些能夠正確認識自己錯誤,善於接受批評,並勇於承擔責任,及時加以補救的員工。

善於接受批評,勇於知錯就改,這才是一個人保持持續競爭力的源泉。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得優秀,過得順利。可是每當遇到生活中的煩惱與挫折時,有的人心浮氣躁,甚至暴跳如雷,整天處於悲憤與怒火中,結果一事無成。相反,有的人卻能心平氣和地坦然麵對一切並積極地使自己做得更好,用自己的成功化解煩惱和憂愁。這是因為他們真正懂得生氣不如爭氣的道理,也隻有這樣,一個人才能積極進步,每一天都過得充足而快樂。

生氣有損鍵康,也無助於解決問題,還是不生氣的好。不生氣,有利於保持一個好的心情,輕鬆、愉快、理智地麵對生活,麵對人生,使人生活得更有情趣,更有價值,更有意義。豁達,蕭灑,有氣質。

有人做了錯事,做了不應該做的事,做了對不起人的事,做了荒唐的事,甚至大逆不道的事;令人生氣,憤慨,使人長時間鬱悶不樂,憤憤不平,這樣的現象是不少見的。但是,細想一下這又何苦呢?何用呢?何必呢?生氣不過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實在是沒有必要的,實在是劃不來的。氣出病來沒人替,再有個三長兩短,更是愚蠢到頂的事。

天要刮風,天要下雨,誰又能有什麼辦法。能避免就避免,避免不了也沒辦法。自己生閑氣又何苦呢?比如下崗、失業,是痛苦的事,怎麼就輪到自己頭上了?但既然企業破了產,這是社會問題,又有什麼辦法?生氣又有何用!對腐敗問題,遠的罵,近的怕,當麵還得說好話,那又有什麼辦法!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發展規律。不是不報,時侯未到,時侯一到,一切都報。需要等待的時侯還得等待,著急上火是沒有用的。

凡事想開一點,沒辦法的事就糊塗一點,落得個心寬,心靜。事情既然出現了,什麼大不了的,總有個解決的辦法;解決不了,是時機未到,又何苦自尋煩惱呢?

氣傷肝,往往釀成重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有的人受了不公平的對待,遭到傷害,氣大傷身,一兩年便命歸黃泉,鬱鬱怨怨地去了另一個世界。

鬱悶怨憤是奢侈品,還是不用的好!其實,在有些時候,麵對令人氣憤的事能夠沉默,報以輕蔑的一瞥,更容易理智地處理問題。大發雷霆,火冒三丈,正說明自己缺乏麵對生活和駕馭生活的能力,需要扭轉,改變這種局麵。人生本來就是複雜的,為何不可以幽它一默?

著名的三國的故事有一段講的是三氣周瑜。周瑜英年早逝,東吳徒失一員大將。而孔子厄而作《春秋》,司馬遷宮刑而寫了《史記》,屈子逐而賦《離騷》。這些名賢前聖,在不公平待遇麵前,在遭厄運之際,沉著應對,做出了光照千秋的業績!

凡事隻有順其自然,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杞人憂天成為千古笑談。擔心天會塌下來,毫無必要,也毫無用處。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和;由亂而治,由治而亂,循環往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有誰能躲得開,免得了呢?那是不可能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還是聽天由命順其自然得好。爭強好勝,強行實行個人的意誌,恐怕隻落得個自尋煩惱。

情緒的好壞是永遠和人生相伴相隨的。永遠保持一種平和平靜的心態,是人生修養的高境界。多些順其自然,少些人為的煩惱,多些對人生社會規律的認識,少些主觀、盲目自尋苦惱。中國古代有個說法,人的經曆多了,磨煉多了,到了五十歲就會知天命,到七十歲就會耳順,能夠自如地麵對社會人生。年輕人加強修養,早日學到前賢的修養境界,早日進入耳順之期,自如地麵對社會人生,保持一個好的心境,應該是能夠做到的,也會是十分有益的。

記得有位詩人曾說過“不讓自己快樂起來是人的最大罪過”生氣那是跟自己過不去,這也正好證明了你還沒有讓別人信服和認可的資本!不懂得去爭取、去改變,隻會怨天尤人——那你便注定無法成為快樂的人!而爭氣就不同了。它會使你充滿鬥誌,會積極的改變現狀,擺正自己的心態、平心靜氣;使自己做得更好,用事實去贏得別人的尊重及喝采!

很多事我們其實不必去生氣和計較的。愚蠢的人才會一味的去生氣一味的跟自己過不去!而聰明的人就知道去爭氣,不會理會流言非語!因為有一味去生氣的時間和精力,還不如放在工作學習和事業上!讓自己知道領域拓寬,讓自己睿智起來,這樣才會讓自己的實力增強!其它的一切就讓事實來證明吧!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滿足。滿足了自己才會快樂起來、才會快樂和幸福!

工作學習愛情事業遭受挫折,如果隻是生氣沉輪那是無濟於事的!生氣隻會讓別人感覺到你自製能力差!一味深浸在低落的世界裏,讓自己滯留在原地停止不前,毫無進取~那是最愚蠢的做法!越是逆境之越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生氣是沒有用的!隻有跟自己賭氣,自己去爭氣那才是唯一的出路!

從來,失敗並不可怕,被人嘲諷看不起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被自己打敗,一個敢於挑戰自己的人才是最爭氣的人!

生氣不如爭氣,逃避不如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