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魔鬼和天使有一個共同點:專注
如果要在魔鬼和天使中找共同點的話,他們都具有一種強大的能力,而產生這個強大的能力的源泉,就是專注。魔鬼也好,天使也罷,他們都專注於提高自己的法力,做罪惡的事情或者是善良的事情。
酷暑的陽光,不足以使火柴自燃;而用凸透鏡聚光於一點,即使是冬日的陽光,也能使火柴和紙張燃燒,這就是“專注”的巨大威力,也是“朝三暮四”無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一個用心不專的人往往一事無成;而當一個人把他所有的精力凝縮成一點時,他會成為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刃,戰無不勝。
在遠古的時代,人們隻能靠天火來燒熟食物吃。後來,有人發明了鑽木取火,文明從此誕生。在我們的曆史中,憑借專注力獲得偉大成就的大有人在。當專注成為一個習慣之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能高效、快速。
愛默生說:“成功,是對一個有價值目標的不斷顯現。朝著一個方向,永遠盡最大努力地工作,成功就會接踵而至。如果不能專注於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朝三暮四會讓我浪費很多的時間。”
多年前,有人要將一塊木板釘在樹上當隔板,賈金斯走過去管閑事,想幫那個人一把。賈金斯說:“你應該先把木板頭子鋸掉再釘上去。”於是,他找來鋸子,還沒有鋸到兩三下又撒手了,說要把鋸子磨快些。
於是他又去找銼刀。接著又發現必須先在銼刀上安一個順手的手柄。於是,他又去灌木叢中尋找小樹,可砍樹又得先磨快斧頭。
磨快斧頭需將磨石固定好,這又免不了要製作支撐磨石的木條。製作木條少不了木匠用的長凳,可這沒有一套齊全的工具是不行的。於是,賈金斯到村裏去找他所需要的工具,然而這一走,就再也不見他回來了。
後來人們發現,賈金斯無論學什麼都是半途而廢。他曾經廢寢忘食地攻讀法語,但要真正掌握法語,必須首先對古法語有透徹的了解,而沒有對拉丁語的全麵掌握和理解,要想學好古法語是絕不可能的。
賈金斯進而發現,掌握拉丁語的唯一途徑是學習梵文,因此便一頭撲進梵文的學習之中,可這就更加曠日費時了。
賈金斯從未獲得過什麼學位,他受過的教育也始終沒有用武之地。但他的先輩為他留下了一些本錢。他拿出10萬美元投資辦一家煤氣廠,可造煤氣所需的煤炭價錢昂貴,這使他大為虧本。於是,他以9萬美元的售價把煤氣廠轉讓出去,開辦起煤礦來。可又不走運,因為采礦機械的耗資大得嚇人,因此,賈金斯把在礦裏擁有的股份變賣成8萬美元,轉入了煤礦機器製造業。從那以後,他便像一個內行的滑冰者,在有關的各種工業部門中滑進滑出,沒完沒了。
他戀愛過好幾次,可是每一次都毫無結果。他對一位姑娘一見鍾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跡。為使自己配得上她,他開始在精神品德方麵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學校上了一個半月的課,但不久便自動逃遁了。兩年後,當他認為問心無愧、可以啟齒求婚之日,那位姑娘早已嫁給了別人。
不久他又如癡如醉地愛上了一位迷人的、有五個妹妹的姑娘。可是,當他到姑娘家時,卻喜歡上了二妹,不久又迷上了更小的妹妹。到最後,一個也沒談成功。
賈金斯一直在困惑著,他之所以困惑,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失敗是朝三暮四導致的。每一天,我們都可能遇到對自己的人生和周圍世界不滿意的人,在這些人當中,有95%的人沒有朝著一個方向努力。他們像賈金斯一樣,偏離自己最初的目標已經越來越遠了。
用心不專是一個人生活中的大忌,一事無成是用心不專的惡果。歌德教導我們說:“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會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隻專心致誌地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在你的身邊肯定有許多庸人,你仔細想過沒有,他們為什麼會學無專長、一生碌碌無為?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庸人的突出缺點就是難以專心致誌。他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竭盡心力,於是就像鑿井,他們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鑿開許多淺井,卻不會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所以,他們最終喝不到甘甜的井水。
有一個很有名望的主教正在花園中虔誠地禱告。此時,一名心慌意亂的侍女跑過,焦急地尋找她丟失的孩子。
由於心焦情切,她並沒有注意到跪在那裏祈禱的主教,結果在他身上絆了一跤後,半句道歉的話也未說,就往前走了。
主教經她一踩,心中頗為惱怒。就在他祈禱完時,侍女找到了小孩,高高興興地走回來。一看到主教滿麵怒容地站在那裏,她吃了一驚,也大為惶恐。主教生氣地說:“你可不可以解釋一下剛才的行為?”
侍女回答說:“對不起,主教,我剛才一心惦念著孩子的安危,所以沒有注意到你在那裏。當時,你不是正在祈禱嗎?你所祈禱的對象,不是比我的孩子還要珍貴千萬倍嗎?你怎麼還會注意到我呢?”
主教低頭不語。
主教尚且不能完全專注於自己的本職——禱告,對我們常人來說,專注的確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過,這裏還是有一個關於專注的秘密:當你對自己做的事情感興趣的時候,你就會不知不覺專注於它。或者可以這樣說,當你覺得自己做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你就會專注起來。如果我們每次做事情都像是在決定自己的生死,那就沒有人會兒戲了。
84.馬上行動,不把問題留到最後關頭
一個暑假過去了,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老師發現一個奇觀——同學們都在埋頭寫作業,不過,是暑假應該完成的作業。顯然大家都拖延到了最後幾天。拖延就是迷信“明天”和“等會兒”,在無止境的自我安慰中度過一個又一個今天。
“明天,明天,還有明天”,很多人總是在這樣的自我安慰中度過一個又一個今天,殊不知,時間不停息地奔赴終點,當你把今天應該完成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時,這個“明天”就足以把你送進墳墓了。
深夜,一個重危病人迎來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分鍾,死神如期來到了他的身邊。在此之前,死神的形象在他腦海中幾次閃過。他對死神說:“再給我一分鍾好嗎?”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鍾幹什麼?”他說:“我想利用這一分鍾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這一分鍾想一想我的朋友和我的親人。如果運氣好的話,我還可以看到一朵綻開的花。”
死神說:“你的想法不錯,但我不能答應。這一切早已留了足夠時間讓你去欣賞,你卻沒有像現在這樣去珍惜,你看一下這份賬單:在60年的生命中,你有1\/3的時間在睡覺;剩下的30多年裏你經常拖延時間;曾經感歎時間太慢的次數達到了1萬次,平均每天一次。上學時,你拖延完成家庭作業;成人後,你抽煙、喝酒、看電視,虛度光陰。”
“我把你的時間明細賬羅列如下:做事拖延的時間從青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500個小時,折合1520天。做事有頭無尾、馬馬虎虎,使得事情不斷要重做,浪費了大約300多天。因為無所事事,你經常發呆;你經常埋怨、責怪別人,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責任;你利用工作時間和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丟到一旁毫無顧忌;工作時間呼呼大睡,你還和無聊的人煲電話粥;你參加了無數次無所用心、懶散昏睡的會議,這使你睡眠遠遠超過了20年;你也組織了許多類似的無聊會議,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樣睡眠超標;還有……”
說到這裏,這個危重病人就斷了氣。死神歎了口氣說:“如果你活著的時候能節約一分鍾的話,你就能聽完我給你記下的賬單了。哎,真可惜,世人怎麼都是這樣,還等不到我動手就後悔死了。”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當拖延成為你的習慣時,死神也就在不知不覺中來臨了。你可以給自己時間,但生命卻不會給你時間,正如中國古代詩人李商隱所吟誦的“人間桑海朝朝變,莫遺佳期更後期”。
人為什麼會被“拖延”的惡魔所糾纏,很大的原因在於當認識到目標的艱巨時所采取的一種逃避心理,能以後再麵對的就以後再麵對,隻要今天舒服就行,拖延就這樣成了“逃避今天的法寶”。而逃避是弱者最明顯的特征。
有些事情你的確想做,絕非別人要求你做,盡管你想,但卻總是在拖延。你不去做現在可以做的事情,卻想著將來某個時間去做。這樣你就可以避免馬上采取行動,同時你安慰自己並沒有真正放棄決心。你會跟自己說:“我知道我要做這件事,可是我也許會做不好或不願意現在就做。應該準備好再做,於是,我當然可以心安理得了。”每當你需要完成某項艱苦的工作時,你都可以求助於這種所謂的“拖延法寶”,這個法寶成了你最容易、也是最好的逃避方式。
拖延自己的時間,往往有1\/3的原因是自我欺騙,另外2\/3是逃避現實。之所以堅持自己這樣的拖延行為,還因為你自己從中得到了一些“好處”:
通過拖延,你顯然可以不去做那些令自己感到頭疼的事,有些事情你害怕去做,有些事情你想做又害怕行動。
欺騙自己的各種理由讓你心安理得,因為你覺得自己還是個實幹家,也許就是慢一點的實幹家。隻要能一拖再拖,你就可以永遠保持現狀,無須力求改進,也不必承擔任何隨之而來的風險。
你厭倦生活,你抱怨說是其他人或一些瑣事讓你情緒消沉,這樣你便輕鬆擺脫責任,並且推卸給客觀環境。
你通過拖延時間,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如果做得不好,你會說:“我時間不夠!”
你找借口不做任何沒把握的事情,以避免失敗,這樣你覺得自己還真不是個低能的人。
就這樣,拖延成了你用來逃避的通行證,你和社會上千萬人一樣像草木般活著,遇到任何困難都不當機立斷,任其耽誤下去。
人的本質都是懦弱的,從這一點上說,拖延和猶豫是人類最合乎人情的弱點,但是正因為它合乎人情,沒有明顯的危害,所以無形中耽誤了許多事情,因此而引起的煩惱,實在比明顯的罪惡還要厲害。你拖延得了一時,卻拖延不過一世,今天你利用拖延這張證件避免了危險和失敗,但這樣做又能達到怎樣的目的呢?在你避免可能遭到失敗的同時,也失去了取得成功的機會。
類似的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很多情況下,拖延是因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當自己要付出勞動時,或作出抉擇時,我們總會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安慰,總想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有的人能在瞬間果斷地戰勝惰性,積極主動地麵對挑戰;而有的人卻深陷於“激戰”的泥潭,自己被主動性和惰性拉來拉去,不知所措,無法定奪……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浪費了。其實拖延就是縱容惰性,也就是給了惰性機會,如果形成習慣,它會很容易消磨人的意誌,使你對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懷疑自己的毅力,懷疑自己的目標,甚至會使自己的性格變得猶豫不決,養成一種辦事拖拉的工作作風。
適當的謹慎是必要的,但謹慎過頭就是優柔寡斷,更何況很多像早上起床這樣的事是沒必要進行任何考慮的,所以,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不去拖延,而不是想盡一切借口去拖延。絕不能讓“我是不是可以等一等”的念頭控製自己。
愛默生曾說:“緊驅他的四輪車到別的星球上去的人,倒比在泥濘的道上追蹤蝸牛行跡的人,更容易達到他的目標!”馬上行動,從一開始就著手準備,而不是在最後的關頭草草了事心中留著遺憾和不甘。
85.不因對初步現象的滿足就停止思考
關於學漢字,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個財主讓自己的兒子跟著老師學寫漢字,兒子最開始學的便是寫“一二三”,剛學完這三個字,兒子就堅持讓父親把老師辭退了,因為他說自己已經掌握了寫漢字的規律了。父親一聽很高興,欣然應允了。
於是,父親請他給自己一個朋友寫信,可是過了一天,兒子還沒有寫好信封。父親問他為什麼這麼慢,兒子說:“誰叫他姓‘萬’呢。”
這個故事諷刺的就是那些自以為是、學習淺嚐輒止的人。不要因為了解了皮毛就停止學習,這是一個成就大學問的人應有的心態。
人作為萬物靈長,幸運地擁有著理性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但是生活中的很多人,他們閑置了這種能力,沒有讓其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多麼讓人遺憾的事,這樣的人辜負了宇宙的厚待,在命運的麵前是應該感到慚愧的。
其實,在人世間,聰明睿智的特點就在於,隻需看到和聽到一點就能長久地思考並更多地理解。而思考正是一切智慧的開端。
1921年,印度科學家拉曼在英國皇家學會上作了聲學與光學的研究報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國。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對印度母子的對話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媽媽,這個大海叫什麼名字?”
“地中海!”
“為什麼叫地中海?”
“因為它夾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之間。”
“那它為什麼是藍色的?”
年輕的母親一時語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饒有興味傾聽他們談話的拉曼。拉曼告訴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一解釋。它出自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勳爵,這位以發現惰性氣體而聞名於世的大科學家,曾用太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的理論解釋過天空的顏色。並由此推斷,海水的藍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顏色所致。
但不知為什麼,在告別了那一對母子之後,拉曼總對自己的解釋心存疑惑,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湧現出來的“為什麼”,使拉曼深感愧疚。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男孩那種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心中不禁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爾各答後,立即著手研究海水為什麼是藍的,發現瑞利的解釋實驗證據不足,令人難以信服,決心重新進行研究。
他從光線散射與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運用愛因斯坦等人的漲落理論,獲得了光線穿過淨水、冰塊及其他材料時散射現象的充分數據,證明出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海水顯出藍色的機理,與大氣分子散射太陽光而使天空呈現藍色的機理完全相同。進而又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分別發現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被人們統稱為“拉曼效應”,為20世紀初科學界最終接受光的粒子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1921年,地中海輪船上那個男孩的問號,把拉曼領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台,成為印度也是亞洲曆史上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科學家。
人類科學之所以能夠進步,就是因為我們相信還有更好的答案、更細致的答案在等著我們去發現。我們對物質的構成認識,從分子到原子、到原子核與核外電子、到中子和質子,以及到現在的誇克,還沒有停止,誰能說誇克下麵就毫無更小的單位了呢?
沒有不斷地更新,就沒有文明進步。而這些更新的工作,就是一代代人相互接力而完成的。如果我們都停留在現在的認識水平上,那科學進步就成了空談。
其實,不僅科研是需要不斷更新思想的,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知識和道理是可以繼續商榷的。中國人喜歡吃小蔥拌豆腐,但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小蔥拌豆腐就不算是很好的搭檔。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這也是一種進步和探索。
當我們還是很小的孩子時,對一切都有好奇心。但當我們現在看到比自己小的孩子顯得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又會笑他們無知。這樣做,無異於阻止他們探索。同樣,我們也不能停止思考別人提供給我們的知識的準確性。在這樣一個兼容並包的時代裏,大膽懷疑和思考是一種特權、一種真理,也是一種責任。
在遇到任何事物的時候,思考它的本質,而不是輕易接受別人提供給我們的結論,也許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發現者。
86.最佳行動時機就是現在
有一個秘密,讓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讓愛迪生發明了電燈,讓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它也將讓你完全改變自己的處境,越來越走向光明有利的環境中。這個秘密就是:任何擔憂都可以用行動來消除。
如果你感到不安、恐懼,過多的思考隻能增加你的這種不安感。行動起來,你會發現原來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但又有人問:何時行動是最好的呢?回答就是現在!現在就行動,任何準備都是無害最後的大動作的。
其實,人不僅要在現在此刻行動,也隻能選擇在現在此刻行動。
一個人不可能喪失過去和未來,一個人沒有的東西,有什麼人能從他那裏奪走呢?唯一能從人的那裏奪走的隻是現在。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隻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隻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最長的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為同一。
這是一個哲學式的分析,我們可以還原到生活中來理解。
生活中常有這種事情:來到跟前的往往輕易放過,遠在天邊的卻又苦苦追求;占有它時感到平淡無味,失去它時方覺可貴。可悲的是,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我們卻依然覬覦看那些“得不到”的,跌入這種“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的陷阱中,遺失了我們身邊的寶貝。
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活在“今天”——不是活在“從前”,就是活在“以後”。人生有許多寶貴的時刻都溜走了,因為我們的心都被過去和未來占滿了。“活在今天”這個觀念並不是非常深奧,卻很少有人做到。
活在今天非常重要,因為隻有此時才是你真正擁有的。除了此時此刻,你別無選擇。活在今天,就是要承認你嚐不到過去或未來的時刻。就是今天!信不信由你,你一生隻有今天這一天,而且隻有此刻這一刻。
掌握此刻對於享受創意的人生是很重要的,創意品質的優劣要看你能不能完全投入活動之中,隻有如此,你才會從所做的事當中得到充分的快意與滿足。不管你正在下棋還是和朋友說話,或是觀看落日,掌握此刻真是美好。將創意投注於現在,會產生一種明快親切的感覺,並且感到與世界之間的真正和諧。
有一天晚上,偉大的所羅門王做了一個夢。在夢裏,有一位智者告訴了他一句至理名言,這句至理名言涵蓋了人類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時候保持平常心,不會忘乎所以;失意的時候能夠百折不撓,始終保持快樂平和的狀態。
但是,所羅門王醒來之後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那句至理名言。於是,所羅門王找來了最有智慧的幾位老臣,向他們講了那個夢,要求他們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來,並拿出一枚大鑽戒,說:“如果想出來那句至理名言,就把它刻在戒麵上,我要把這枚戒指天天戴在手指上。”
一個星期過後,幾位老臣興奮地前來送還鑽戒,戒麵已刻上了一句可以讓他勝不驕、敗不餒而且永遠保持快樂的至理名言:“隻活在今天!”
如果你活在過去,沉醉於往日的成敗,你隻能是在浪費現在;如果你耽於幻想明天,自我陶醉,那你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那個高度。過去可以反省,未來可以憧憬,但可以行動的時刻,隻有現在。
假如你現在正在看這樣一本書,那你的人生就會因為這本書中的觀點或多或少發生變化。也許你意識到自己過去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但這本書並不是為了告訴你要自責,而是讓你帶著自責之心馬上改正自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積極的行動。
昨天是一張已經過期的支票,明天是一張還未填寫數字的空白支票,等著我們去填寫。隻有今天的支票是最有效的,我們要好好把握,好好珍惜。
我們也許可以不必在乎周圍的一切,但是必須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好的、不好的;令人歡喜的,令人憂愁的。少些許遺憾,多幾份坦然,即使有朝一日你將失去,那麼你也會無怨無悔地說:我曾珍惜了我所擁有的。
抓住了此刻,就是給以自己一個良好的重新開始的機會。而之後的每一個此刻你都能抓住;放棄了現在,就像倒下了一個多米諾骨牌,之後的無數個“現在”也會被卷進來耗損掉。這是一筆不得不算的時間賬。
87.真正懂學習的人是那些會休息的人
在一張報紙上登了一則廣告,上麵有醒目的大字“最優秀的人從不休息”,標題下是6個傑出的經紀人的照片。顯然這是在告訴人們,這些經紀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從來不停止工作。但從這些照片來看,每個經紀人的職業笑容背後,都有著難以掩飾的疲憊和緊張。
報紙上沒有講的是,這些人很可能因得心髒病或是中風而英年早逝,或者是因為過度繁忙而患上消化係統疾病。最優秀的人從不休息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為最優秀的人最知道怎樣休息。他們非常愛自己,因此能夠照顧好自己。最優秀的人不是竭力從工作中獲得自我價值,而是從肯定自我價值這一點出發去做事。既然他們肯定自己,也就自然不會拿自己的健康去換所謂的成就。
其實,真正最優秀的人在工作時都很從容,他們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同家人和朋友相處,他們會意識到如果他們從自己的創造性而不是從競爭出發,物質的成功和收獲就會以奇跡般的方式滾滾而來,而這是靠迫不及待的奮鬥所不能達到的。
工作上是如此,學習上亦為同理。
有一個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從8小時中拿出1小時進行運動、娛樂或休息,表麵上隻學習了7小時,但由於精力充沛,其效率遠大於不間歇地學習8小時。人腦一般要有8個小時的睡眠,才能較好地使腦力和體力得到恢複。
哈佛心理學專家認為,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小學生為9~10小時,初中生為9小時,高中生為8小時。為了更好地學習,所以我們每天至少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才能有充足的精力高效率地學習。
一個人的精力如同一根彈簧,你如果在它的彈性限度內拉開它,手一鬆,就會彈回去,恢複原來的狀態。但假如你無限度地拉,超出了彈簧的彈性限度,當你再鬆手的時候,它就不會再恢複原狀了。如果你休息不足,每天“超負荷學習”,就好似超過“彈性限度”,時間長了,必定影響身體健康。同時,由於大腦連續工作時間過長,會疲勞不堪,從而感到學習很累,輕鬆更無從談起,學習效率也會大大降低。
我們的大腦每天都處在興奮和抑製的交替進行狀態,即學習時大腦皮層興奮,隨著學習的進行,興奮逐漸減弱,並出現抑製,這就需要使大腦得到休息。
比爾·蓋茨在自己年幼的日記中說:“人生是一次盛大的赴約,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信守由人類積累起來的理智所提出的至高無上的諾言。”蓋茨的諾言,就是要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在另一篇日記裏他又寫道:“也許,人的生命是一場正在焚燒的火災,一個人所能去做的,就是竭盡全力要從這場火災中去搶救點什麼東西出來。”他是一個非常有危機意識和行動能力的人,有人說如果讓他停下來撿一張掉落的紙幣,無疑會令他損失更多的金錢。
但這並不能說明他是一個從不停歇的人。對蓋茨來說,讀書是一種莫大的樂趣。在他年幼的時候,有一次,老師給他們布置了作文,要求四五頁的篇幅。結果,蓋茨利用百科全書和其他醫學、心理學方麵的書籍,一口氣寫了30多頁。讀書讓他富有知識,也更加樂於接受新的知識。直到現在,蓋茨還保持著每年都要就一個新的問題展開閱讀的習慣。
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我們必須更正觀念:不是抓住每一分鍾學習,而是抓住學習的每一分鍾。如果你最近感覺有疲憊感,一覺醒來,清晨起床後仍感到很疲倦,或出現原因不明的極度疲勞;少語、抑鬱甚至不願意與人說話、心慌意亂、煩悶不安、愛生氣等;胃口不香、頭痛、失眠等;學習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如果基本符合上述問題中的兩項以上,並查不出其他原因,說明你的學習已經超負荷,該注意調節了。如果你在學習時感覺到很累,就小睡片刻,這樣精神就會很好,因為這時睡覺會馬上進入夢鄉,所以睡眠質量很高,可以馬上補足精神,精神補足後,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學習也變得相對輕鬆起來。中午時分,如果能小睡一下,下午和晚上都會更有精神。
學習中的休息時間盡量不要超過10分鍾,因為超過10分鍾就會較難收心。比如整個晚上的學習時間是一個整體,以10分鍾的休息時間來做切割是最好的。
對待學習超負荷的最好方法是立即休息或半休息,放慢學習進度。采取何種休息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到公園或風景宜人的地方散散步;徹底放鬆睡上一覺;寫日記。不拘文筆流暢、詞句完美與否,把苦惱寫出來;拜訪知心朋友,海闊天空地聊一聊;參加自己喜歡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轉移注意力,培養集郵、收藏、種花草、唱歌等興趣愛好。
當學習出現疲勞時就應該立刻休息,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對提高學習效率非常有幫助。事實上,隻有做到既懂得學習又懂得休息,學習才會變得輕鬆起來。
88.價值不需要用牢騷來證明
塵埃是肉眼能見的事物當中很小的一種。與這茫茫宇宙相比,它們太過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它們卻也能夠創造令人瞠目結舌的奇跡。塵埃彙聚,既可以築成千年古堡,也可以成為萬年堤壩。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到處都有它們的影跡。
塵埃的價值,呈現在它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它們在沉默中證明著縱使再渺小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價值。每個人都擁有無窮的潛能,隻是需要去開掘而已。所以,不要去忌妒別人的命有多好,也不要抱怨自己的價值沒有被人發現。如果你本身是一顆珍珠,縱使被禁錮在堅硬的貝殼之中,也遲早會被人發現。但假如你隻是一粒沙子,即使在陽光照射下的海灘上,也會永遠被遊客踩在腳底。
約翰從斯坦福大學畢業之後進入了一家規模很小的財會公司,他每天像所有新入職的年輕人一樣從事著簡單的工作。他常常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覺,因為得不到重用而終日愁眉苦臉,不停地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抱怨。
一天,約翰終於忍不住心中的憤懣前去質問上帝:“命運為什麼對我如此不公平?”
上帝沉默不語,不動聲色地從地上撿起一顆小石子扔進了亂石堆裏。上帝對約翰說:“請你利用你的才能和智慧,將我剛才扔掉的石子找回來吧!”
約翰翻遍了亂石堆,卻無功而返,他不滿地說:“您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呢!”
這一次,上帝皺了皺眉頭,他走到約翰身邊,摘下了約翰手上的戒指,再一次扔進了亂石堆。約翰既吃驚又生氣,他沒等上帝說話便迅速地跑到石堆旁,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金光閃閃的戒指。
約翰怒氣衝衝地走到上帝麵前,還未開口上帝卻說了這樣一句話:“你是那顆石子還是這枚戒指呢?”
看著麵帶微笑的上帝,約翰恍然大悟:當自己還隻不過是一顆石子,而不是一塊金光閃閃的金子時,就永遠不要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
當我們抱怨現實對自己不公時,先問一下自己到底是石頭還是金子。有的人往往對自己評價過高,一旦受到挫折時,就會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從而有可能就會轉成另外一種極端:對自己評價太低。這真是令人感到遺憾的事。不適當的估計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都是非常態的,而且這種預計的結果,常常會導致人們對生活、學習、工作等產生不良的心態。隻有恰當的自我認識才能造就美好的人生。
價值從來不需要用牢騷來證明,一個人唯有先征服自己,才有能力征服他人,讓別人信任自己。有位作家曾經說過:“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大凡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所以,當你想要向世界證明自己的能力時,請先讓自己相信,你是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人,而不是一個“抱怨鬼”。
一旦你發現並肯定了自己的價值,那麼就請冷靜、堅定、自信地守護著你的理想,隻要你相信它,它就能實現。不要忘記時刻給自己呐喊加油,很快你就會發現原本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已經變得觸手可得。
89.目標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人生中最大的目標可以說是理想。對一個積極的人來說,必然有遠大的理想。理想是對未來的追求,是遠方的誘惑,它給人戰無不勝的力量,所以有人說,理想目標是人生的太陽。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目標,就失去了方向,從而成為在原地周旋的庸人。
人生的目標有大小之分,有人說目標向上看是信仰,向下看是意識;向遠看是誌向,向近看是計劃;向外看是抱負,向內看是責任。這就是說,任何偉大的目標,沒有植入你的內心或沒有成為切實可行的計劃及責任之前,都是一種空想,隻能畫餅充饑,毫無現實意義。隻有靠切實的行動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一個擁有遠大理想的人,就會擁有執著的心態和行動。他不會為了一時的安逸而不思進取,放棄自己的遠大目標。他們的手中,都會有一架望遠鏡,眺望人生的最前方。
擁有目標的人總比消極待事者更具爆發力,更能創造出好的成績。目標是人們經過深入思考後獲得的一種美好的願望,而且願意按照這一深信不疑的觀念去行動,它具有堅定性和穩定性,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因此,目標能使人迸發出生命的潛力,能忍受身心的折磨和痛苦,使人爆發出巨大的勇氣和能量。
有兩位同是年屆70歲的老太太,一位認為這個年紀已是“古來稀”了,於是開始料理後事,不久就告別人世了。而另一位卻不在乎自己的年齡,她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於是她製訂了一個學習登山的計劃,冒險攀登高山,先後登上了幾座世界名山。她在95歲高齡時,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登山的最高年齡紀錄。她就是全美鼎鼎有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不同的目標產生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情緒會導致不同的行為,所以建立正確的、明確的目標會使你的人生充實而有意義。每個人給自己的人生賦予什麼樣的色彩,是豐富多彩的,還是暗淡無光的,全看你製定了什麼樣的目標。可見,目標對個性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有一種有趣的現象,一個運動員在競爭激烈時的表現,比平時訓練要好得多,這是體育比賽已證實的。高爾夫選手、網球運動員、足球運動員、拳擊選手都具有一種趨勢,他們在普通比賽時虛度光陰,這就是為什麼體育世界中有許多“輕微的病”。如果是真正的競爭,你就得設定偉大的目標,它刺激你,使你盡最大的努力。當你處於最佳狀態、盡最大努力時,晚上躺在床上你會對自己說:“今天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了。”結果很滿足地睡去。隻要你找到偉大的目標,就不會到頭來僅得到少數無價值的事物,遠大的目標會激發你全身的活力,讓你充滿興奮。見到生命充滿了偉大與刺激,就會更有幹勁。
你對生命有什麼樣的看法,大體決定了你會從生命中得到什麼。取一塊鐵條,將它用來作為門的製動器,它就值1美元;用來製作馬掌,大約就值50美元;精煉成優良的鋼,並且用來製造鍾表的主發條,它就值20000美元。
看待鐵條的方式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同理,你對未來的不同看法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不管你是一個美容師、家庭主婦、運動員,還是學生、推銷員或商人,你都得有一個偉大的目標。所以布克·華盛頓說:“人以達到目標所克服的障礙之大小,來衡量其成就的大小。”
遠大的目標,它就像一個望遠鏡一般,讓你看向更遠處的美麗風景,而不是隻局限於眼前的狹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