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有錢人想的和你就是不一樣

每個人都夢想著能夠獲得大量的財富,但現實中的大多數人沒能擁有大量財富,過著平凡甚至是貧窮的日子。如果想改變這種狀況就一定要追問一下:“為什麼別人能夠過上富裕的生活,而自己卻一直處於貧窮狀態?富人又憑借什麼能夠取得享用不盡的財富?”其實,有錢人之所以有錢,並不是因為他們擁有超人的天賦,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有錢人與你想的不一樣。有錢人常常能夠想他人所不能想,想他人所不敢想,再加之他們具備全新的財富觀,而這些則讓他們掌握了金錢的運行規律以及合理的理財方案,從而使他們成為金錢的主人。

在生活中,常常會看到許多忙忙碌碌的人群穿梭在城市之間。他們為了養家糊口,在拚命工作,努力賺錢。他們雖年輕而富有才華,但由於身體與思想都被金錢這條枷鎖所俘虜,所以他們隻能做窮人。

美國曾對全球人均國民收入前30名的國家進行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年收入在1萬美元以下的占各國人口總數的70%左右。而在這70%中,有57%的人群年收入都不超過5萬美元;而不超過10萬美元的人群占10%;年收入不超過100萬美元的人群占2%;不超過1000萬美元的占0.5%;隻有0.05%的人年收入在1000萬美元以上。這30個發達國家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數量占各國總人口數的30%以上。由這樣的一組數據可以看出:並不是所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夠成為富人。反過來說就是有錢人並不一定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現代社會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為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打工的例子並不少見。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暢銷書籍《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就很深刻地剖析了窮人和富人之間思想存在的巨大差異。書中寫道: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人們致富的方式已經從傳統的農耕、不動產等改變為現代的信息、網絡等。財富遠離了所有仍然把持著陳觀舊念的窮人,而窮人卻仍然一味地追求職業保障並非財物保障。譬如一些人下海經商,發家致富之後周圍的人也許會說“我對現在的地位比較滿意”或者“雖然對現在的地位並不滿意,但是我還不想太早移動”。這些人仍然在固執地認為自己目前的職務就是自己日後生活的保障,下海具有一定的風險,冒風險工作不如現在的職位安全些。這樣就導致了窮人因為害怕冒風險而喪失獲得財富的機會,隻是在為金錢而工作。

與窮人相反,富人能夠讓金錢為自己工作。世界上有很多才華橫溢、受到很好教育的人,但是他們卻很少有人能夠利用這些優勢。

在羅伯特先生的《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羅伯特畢業於美國商業海洋學院後,受過高等教育的窮爸爸非常的興奮,因為加州一家石油公司已經聘用羅伯特為公司的運油傳輸隊工作,而他的職位是一名三副。比起其他的同學來說,這裏給的工資並不是特別高,但是這是他踏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他並沒有推辭。他的起始工資是4.2萬美元,其中包括加班費用等,每年需要在崗7個月,其他的5個月可以休假,也可以到公司附屬的船舶運輸企業工作,這樣就能夠令自己的收入翻上一倍。但是,在剛滿6個月之後,羅伯特毅然離開了這家發展前景不錯的公司,盡管他的職業生涯可能是一片光明。羅伯特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學習飛機駕駛,這令擁有高等教育的窮爸爸非常傷心,但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富爸爸卻對他做出的這個決定大加讚賞。

在羅伯特辭職回家後,窮爸爸與他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交流。窮爸爸吃驚地詢問為什麼羅伯特放棄這麼有前途的一份工作,放棄升遷的機會卻接受更加艱險的海軍陸戰隊工作。羅伯特並沒有作出解釋,因為他不知道怎麼解釋。而富爸爸卻很讚同羅伯特的這個決定。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窮爸爸來說,擁有一份穩穩當當的工作就是人的一切;而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富爸爸卻認為不斷地學習才是人的一切。

1973年,羅伯特從越南回國後不久便離開了部隊,盡管此時的他仍然酷愛飛行,但是在軍隊他已經學習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於是他在施樂公司找到一份推銷員的工作。羅伯特加盟施樂公司並不是為了物質上的利益,而是為了達到鍛煉自己的目的。羅伯特此時還是一個比較靦腆的少年,對於他來說,銷售是最令自己害怕的課程,之所以選擇施樂公司是因其在美國擁有最好的銷售培訓項目。

富爸爸和窮爸爸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態度更是截然不同。窮爸爸感到非常羞愧,他作為一名有學問的知識分子,自然會覺得銷售人員低人一等;而富爸爸卻感到非常自豪,認為這正表現了羅伯特麵對困難的勇氣。羅伯特在施樂公司工作4年之後,他已經不會再為顧客的態度而感到有任何壓力,並成為業內銷售前五名,很多人都非常看好羅伯特的前景,認為他一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銷售人才。但是不久之後羅伯特再次辭職,放棄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和一家優秀的企業。1977年,羅伯特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職場中,還有這樣一種理論:“職員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努力,才能夠避免自己被解雇,而雇主卻提供最低限度的工資防止職員辭職。”這使得多數職員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們常常按照老職員所交代的內容去做事,他們認為隻有這樣才能夠保住自己穩定的工作。絕大多數人都是在為工資以及短期的福利而努力工作,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災難性的。

羅伯特的例子告訴人們,在尋找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從中可以學到什麼東西,而不是僅僅看自己能夠掙到多少錢。在陷入為生計而奔波勞碌之前,一定要看清楚自己腳下的路,想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麼樣的技能。工作時要記得培養自己掌控金錢的能力,讓金錢為自己工作,這樣才能賺得財富,成為富人。

改變命運的財富箴言

工作不能僅僅為了錢,而應該培養日後成為富人所缺少的技能,學習掌握賺錢的正確方法。窮人之所以越來越窮,就是因為他們工作隻是為了賺錢,並沒有在工作中努力地學習能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這樣隻能夠越混越窮,越窮越混,最終淪為真正的窮人。而富人卻能夠在選擇工作之前就想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然後再有計劃地尋找對應的工作。這樣就能夠在工作中學到自己所需要的技能,並憑借學到的技能去掌控金錢為自己工作,使自己遠離貧窮,變得越來越富有。

眾多理財專家都認為金錢世界是涉及心理學、財經學、曆史學、政治學的複雜世界,認為金錢並不隻是經濟與商業構想而成的產物,更是滿足個人思想與大眾需求的原動力。金錢能夠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也能夠令人類變得更加貪婪,甚至它令人喜愛的同時也令人憎恨。

很多人常常在金錢麵前迷失方向,變得目光短淺,看不到金錢背後的長久利益,而貪圖一時的財富注定不能永遠擁有財富,隻有對金錢秉持正確的態度,了解金錢真正的意義,才能永遠不做窮人,隻做富人。

窮人經常抱怨自己命不好,沒有出生在有錢人的家裏,或者在工作和創業的道路上遇到太多的挫折和打擊。其實這些都隻是客觀因素,沒有誰天生就是有錢人,即使是有錢人的後代,可是再看他們的先輩們,有誰不是白手起家發家致富的呢。還有一些人把自己的不幸怪在了社會和有錢人的身上,覺得是他們剝奪了自己獲得財富的機會。可以說,這完全是一種由妒忌而產生的“仇富”心理。與其不斷地抱怨,不如將發牢騷的時間用來積極行動,把憤恨和嫉妒當成你奮發圖強的動力,重新點燃你戰鬥的激情,激勵自己走上致富之路。

不同的思想觀念造成了人們的貧富差異,真正的富人不僅懂得獲取財富,更懂得回報社會。

世界媒體巨子泰德·特納曾給聯合國捐款10億美元,並且呼籲世界上富有的人們都應該慷慨解囊,為世界的精神文化貢獻出一份力量。

比爾·蓋茨曾在著名記者芭芭拉·沃特絲主持的電視專訪節目中表示:“我覺得自己還能夠活很久,可以慢慢地積累財富,規劃自己的慈善行動。”之後的兩個月內,比爾·蓋茨為6所招收黑人的大專學院捐贈價值120萬美元的電腦設備。而針對此,比爾·蓋茨的發言人說:“比爾·蓋茨捐贈產品的價值早已超過2.1億美元,所以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在1997年的《福布斯》雜誌中,比爾·蓋茨位列慷慨捐獻榜第四,他當年的捐獻款高達2.7億美元,如給湖畔中學建造了教學與科技樓。

比爾·蓋茨還常常為大學捐款建造圖書館。他曾為華盛頓大學投資1200萬美元建造一座法學院圖書館,與妻子梅琳達共同建立比爾·蓋茨圖書館基金會,同時自費購買了接近4億美元的軟件設備,為美國各地的圖書館更新設備。1997年,比爾·蓋茨成為國內捐贈圖書館錢財最多的捐贈個人,甚至超過美國聯邦政府。比爾·蓋茨認為,公用圖書館是為美國奠定民主的重要機構,他希望美國所有的圖書館都能夠上網,讓人們能夠自由地獲取所需要的知識。而他所捐贈的4億美元,令全美國16000座公用圖書館半數以上實現了聯通上聯網。

比爾·蓋茨曾說在自己去世之前,會將自己95%以上的財產全部捐贈出去,同時還表示會將自己大部分的財產全部以捐贈的方式反饋給教育、文化和精神事業。比爾·蓋茨以肯定的語氣說道:“我絕對不會留下多少財產給自己的繼承人,因為過多的財產對於他們並沒有任何益處。”

除了比爾·蓋茨經常以個人的身份參與捐贈活動,微軟公司也常常參與各種慈善活動。在1997年,微軟公司一共為慈善機構以及眾多的非盈利組織捐贈超過1400萬美元的現金,還有價值超過4.5億美元的軟件設施等。微軟公司與美國眾多院校發起一項價值超過700萬美元的計劃——“工作鏈接”。而這項計劃正是為了訓練更多的人將精力投入到信息科技事業中。

進入21世紀,比爾·蓋茨委托專人管理捐款活動,並且聘用拉森做自己的私人資金管理員。拉森管理著比爾·蓋茨不包括投入在微軟公司股票上的全部財產,而這筆錢全部存放於蓋茨的個人賬戶和兩個龐大的基金會中。蓋茨的個人資金在1998年已經高達115億美元,雖然這僅僅是他總財富的一小部分,但是無論以什麼角度去衡量,這筆資金都不是一筆小數目。

比爾·蓋茨在幾年內捐贈超過65億美元,而且他還以自己父親的名字設立了威廉·比爾·蓋茨基金會,該基金會與福特、凱洛格、梅隆基金會成為世界上的四大基金會。

金錢是精神以及文化的一部分,是否能夠賺錢,是否能夠有智慧地花錢,都取決於人們對金錢所持有的態度。學會運用自己的頭腦,讓自己成為金錢的主人,那麼自己就將積累更多的財富,成為富人。反之,將成為金錢的奴隸,成為一名窮人。

改變命運的財富箴言

即使你現在是個窮人,也不要抱怨社會——抱怨隻是讓你的情緒得到發泄,而對於真正的生活質量的改善毫無作用,甚至這樣消極的情緒還可能會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而使狀況越來越糟,從而錯失了致富的機會。富人卻明白得到大家的認可,才能立足於社會,所以他們將自己賺得的部分金錢用來回報社會。

窮人大多都是因為思想觀念落後、知識貧乏或者缺少人脈,這些因素使他們缺少商機、掌握商機的能力,而富人卻能掌握財富增長的軌跡,而且會沿著這條軌跡一直走下去,這使他們成為財富道路上的勝利者,從而獲得大量的財富。

對香港首富李嘉誠,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在他14歲時,國內戰亂,他隨著父母去香港,投奔家境還算殷實的舅父莊靜庵。不久之後父親因病去世,身為家裏的長子,李嘉誠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他不想依賴別人,於是為了養家糊口就輟學外出打工。他先在一家鍾表商店找到一份工作,幾個月之後就辭職到塑膠廠做推銷員。由於他在工作中勤奮上進,業績突出,所以不到兩年他就得到了老板的認可,很快升職為公司總經理。

在1950年,李嘉誠突然決定創業,於是他辭去了總經理一職。然後,他向朋友借了5萬元港幣,加上自己的積蓄7000元港幣,在筲箕灣創辦了“長江塑膠廠”。而開辦公司後的一天,他在翻閱《塑膠》雜誌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一則小消息:意大利一家塑料生產廠家設計出一種漂亮的塑膠花,這種塑膠花即將投放入歐美市場。李嘉誠立即意識到,二戰後經濟進入緩慢複蘇時期,人們對於物質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而這種塑膠花價錢低廉,美觀大方,很受人們歡迎,現在投資生產一定能夠賺到錢。於是他與意大利塑膠公司達成協議,生產他們的塑膠花。塑膠花生產出來之後很快打入香港市場,甚至在整個東南亞市場都非常流行。在同年年底,由於歐美市場對於塑膠花需求量不斷增加,致使長江塑膠廠的訂單成幾何倍數遞增。到1964年,在前後7年時間內,李嘉誠依靠塑膠花生產賺得數千萬港幣的利潤,而他則被人們稱之為“塑膠花大王”。但是,就在人們認為他會做一輩子塑膠花生產生意的時候,他卻認為塑膠花生產前景不可能永遠都這麼好,將來塑膠花生產一定會呈現滑坡狀態。於是,他力排眾議轉身投資生產塑膠玩具。果然,就在兩年後塑膠花生意已經處於嚴重的滯銷狀態,很多塑膠花被生產出來卻完全賣不出去。而此刻長江塑膠生產廠在國際玩具市場中已經占據一席之地,年出口額度高達1000萬美元,成為香港塑膠玩具界出口冠軍企業。

隨著李嘉誠的財富不斷地增長,在20世紀70年代,他就擁有共計630萬平方英尺的樓宇麵積。在1990年,李嘉誠在英國投資電訊行業,並組建奧瑞傑電訊公司,很快就在英國上市,總投資金額為84億港幣。在2000年4月,他將自己所持有的奧瑞傑四成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獲得1130億港幣,創下香港獲利最高交易記錄。奧瑞傑在1996年上市,2000年轉售德國,李嘉誠僅用3年的時間就獲得超過1000億港幣的財富,這令他的私人財產暴增一倍。2000年之後,李嘉誠兩度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983億港幣)進入世界十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屆榮登財富排行榜的華人,更是數次獲得世界各地頒發的傑出創業家和企業家獎杯。

20多年在商界不斷創造財富,李嘉誠擁有4家藍籌股公司,市價高達近8000億港幣。集團旗下擁有3萬名員工,是香港擁有員工數最大的集團之一,而集團在1999年一年的盈利額就高達1170多億港元。

由李嘉誠的創業軌跡能夠看出:財富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是否敢於冒險,能否把握商機。很多人都將有錢人能夠擁有大量財富的原因歸結為他們優越的條件,好頭腦和好運氣。但這些並不能成為所有人獲得財富的真正原因。而有錢人之所以能夠快速獲得財富,靠的是能夠快速把握商機。

改變命運的財富箴言

優越的才能,顯赫的家世背景和好的運氣並不一定會時時給你帶來財富。隻有在商機出現的時候及時把握住商機,你才能賺得財富。如果你終日隻懂得被動地等待商機,無所事事地混日子,那麼你隻能是一名窮人。所以想要變得富有的人,一定要學會像富人那樣去及時地把握商機。

很多人都在抱怨物價上漲太快、工資上漲太慢、手中的錢太少,抱怨國家不公、社會不正、命運不濟,卻從不反思自己。他們認為自己的貧窮完全是由社會、國家、命運造成的。於是他們抱著“即使自己努力也不可能改變貧困現狀”的心態渾渾噩噩地生活,不知道每天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而且從沒有想過自己也有可能成為富翁,跳出窮人的行列。

有些人則不一樣,他們原本也位居窮人之列,但是他們懂得努力奮鬥,並通過投資、儲蓄等手段,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地向上邁,積累資金為成為富人做準備,而通過這一係列手段,最終他們從“醜小鴨變成令人矚目的白天鵝”,成為富人。這些人並不是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他們或者出生於農民家庭、工薪階層家庭,或者成長在孤兒院中,但是他們從來都不相信自己一輩子都是農民、工人、窮困者。他們堅信,隻要堅持不懈地奮鬥,並學會理財的技能,有朝一日,自己也會站在金字塔頂端。因此,他們不管手中的錢是多是少,全都有計劃、合理地用在儲蓄和投資上。

陝西寶雞有一位年輕的中國“股神”,他在26歲的時候就擁有1億多資產,兩年後他的資產達到3億元。26歲,許多人還在為一套房子奮鬥,而他已經成為億萬富翁,而他就是李鐵。

大學畢業後,李鐵被分配到機關,成為一名國家幹部。這份工作無論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國家都是令人羨慕的工作。在許多人看來,李鐵就是在“吃皇糧”,手裏端的是金飯碗。1993年,鄧小平觀察南方的時候,他從中看到了實現理想、為自己賺到財富的機遇,因此與家人說他要辭職下海經商。家人覺得李鐵有技術有頭腦,還有在單位積累下的人脈,便給了他1萬元作為創業資金。靠著這1萬元,他成立了一家公司,自己擔任總經理、研發人員、製造工,出售自己研製的遊戲卡,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他的資產就由1萬滾到100萬,那年他25歲。1995年7月,李鐵在飛往深圳的航班上第一次接觸到炒股的信息。沒想到就是這樣一條信息,讓他在一年的時間裏成為深圳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他將家人給他的1萬元創業資金發展為1億隻用了短短3年時間。3年裏,他將資產足足增加了1萬倍,成為無人超越的神話。

對於李鐵來講,任何一個新興事物的出現都代表著一次賺錢的機會。1995年,中國大陸股票交易行業剛剛發展,而在別人對股票行業還在觀望的時候,李鐵帶著創業得到的100多萬來到深圳證券交易所。他一門心思想找到股市中賺錢的規律,但是股市卻給了他一個重大的教訓——他不僅沒有找到在股市中賺錢的規律,還交了30萬的學費。但是這30萬的學費並沒有白交,他真的研究出了能反映大資金購買股票的黃金指數。這個秘笈成為他日後在股市中無往不利的製勝法寶。

果然,一年後,黃金指數的威力顯現出來。1996年春節,他買進長虹、阿爾派、深發展、深科技四大公司股票,在他買進後,這些股票全線飄紅,許多投資者見好就收,紛紛將手中持有的股票拋出,但李鐵不僅沒有將手中股票售出,反而再次購買許多股票。而這些股票沒有讓他失望,一直上漲,直到他將這些股票拋出後,他的資產已經從100萬變成1個億。

1997年2月20日,偉人鄧小平的去世,致使股市創下曆史最低點。李鐵經過分析後,認為股市一路走低完全是因為鄧小平去世導致人們心情低落所致,股市在不久之後必然會回到以前的狀態,此時正是購買股票的最好時機。於是趁著股票低價,他購買了幾隻經過反複研究、調查的股票。就在他購買後不久,深滬大盤就出現逆轉情況,各個股票指數一路上揚。因為合理的投資,他擁有了數億元資產,在年僅28歲時,成為人人羨慕的億萬富翁。

李鐵的成功固然離不開家人的支持,但是如果他沒有想要擁有更多的財富的目標、願望,那麼他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抓住一個又一個時機,令資產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成為年輕的億萬富翁。如果他當時想自己有個“金飯碗”,旱澇保收,那麼他現在可能隻是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又怎麼能有現在這麼精彩的故事呢?

改變命運的財富箴言

窮不是過錯,一味抱怨自己的貧窮卻不做任何努力改變貧窮的現狀才是大錯特錯。與其慨歎貧窮,不如趁早致富。而雖每個人的起點不一樣,有的人含著“金湯匙”出生,在物質享受上超過一般人;有的人聞著“書香”出生,在文化造詣上高於他人;有的人聽著“政治”出生,在仕途上優於別人;有的人一無所有,剛一出生就背上了生活的壓力,但是起點的高低並不能代表終點的高低。隻要你提早努力,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你就能取得成功,賺得財富,在終點笑傲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