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用極低的聲音問道:“你在這裏住著可習慣?”
“還好。”李如意輕聲道:“我在這裏肯定是沒有在江哥哥的院子那麼自由。我每日要給太妃把脈,還要給她交六篇字。”
李山狐疑問道:“交六篇字?”
“太妃嫌棄我寫的字不夠好,讓我每天寫六百個字交給她。”李如意特意把剛才寫的字拿過來讓李山看,“我的字比江哥哥差多了。”
李山拿著閨女寫的字,左看右看,這不寫的挺好嗎,至少比他的字強多了,喃喃道:“她老人家還讓你寫字呢?”
“可能她把我當晚輩看待,想教導我。”
李山便放心了,大嘴又咧開笑道:“哦。那是好事。你好好寫。”
父女二人又說了一個時辰的話,快到午時,周錦過來說是秦太妃讓李山在李如意這裏用飯,中午仍是去江青雲的院子歇息。
李山感激秦太妃想的周到,特意跟著周錦過去,給秦太妃磕了個頭。
父女二人用過午飯,各自歇息,下午又見了一麵說了些話,李山就回去了。
李如意見到親人,這一日心情都極好,還在臥房裏哼起小曲。
她知道這邊的動靜統統會被奴婢報給秦太妃,那也無所謂,總不能在房間裏連唱歌也不讓吧。
這幾次都是周冰讓她住在王府。她沒有主動要求。她並不想待在燕王府,更不想嫁給王府裏的貴人。
轉眼間又過了三日,地裏的麥子都收割完了,轟轟烈烈的麥收終於全部結束。
今年麥子的產量比去年略有減少,相對往年來說,隻能算是小豐收年。
不過,根據農事官員的統計數據,燕城方圓百裏的村民,幾乎每家都種了黃豆,黃豆產量竟是前些年的百倍,這個數據非常恐怖。
向來十分重視農事的周冰得知此事,特意把幾位農官叫來問話,“燕城的黃豆產量巨增,這是何故?”
幾位農官從去年開始就注意到黃豆增產的事情,不過去年隻是長平縣的村民種植,不像今年燕城方圓百裏的村民都種植了。
現在燕城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賣黃豆的人。
黃豆這個農作物,好活的很,隻要有點土就能種,種下去也不用打理,是個人都能種。
原來沒有豆漿、豆腐腦等豆製品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黃豆能做出這麼多的吃食。
這兩年黃豆跟爆發一樣,以黃豆為主食材,做出來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幹、豆腐皮、豆腐絲、豆芽什麼的,品種多的不得了,幾乎家家都吃過黃豆做成的豆製品。
幾位農官特意為了黃豆增產做了一係列的調查,具體的做法就是深入到農村問村民,然後讓各村的裏正將每家種的黃豆數據彙總報到鎮子,再由鎮子彙總報到縣裏。
那份數據不是編的,是調查出來的結果。
幾位農官就等著被周冰傳召問話呢。
為首的農官激動的答道:“王爺,以前黃豆價錢低,種黃豆的人很少。現在因為燕城醬油、醬菜作坊、長平縣李家做豆製品大量收購黃豆,酒樓、飯館、小攤子做豆漿、豆腐腦賣收購黃豆,百姓自家吃豆漿買黃豆,黃豆的需產量大大提高,價錢上去,種的人自然就多了,產量也就巨增。”
燕城兩個收購黃豆的大戶,一個是醬菜作坊,一個是李家。
其實最開始收購黃豆的大戶是李家,也是李家帶動了長平縣村民種植黃豆的積極性。
但是李家不是第一大戶,今年開春燕城醬油、醬菜作坊建成之後,一下子成為第一大戶。
醬油、甜麵醬、黃麵醬等調料的原材料就是黃豆。
兩大作坊收購的黃豆數據之巨,比幾年前北地黃豆的年產量都多。
這麼多的黃豆從哪裏來,當然是從燕城村民的手裏買來。
黃豆的收購價給的比市場上的黑麵批發價還要高,十斤十八個銅錢。
黃豆的種植,不費心力,還不挑土地,種過黃豆的地來年還很肥沃。
麥子的種植,費心費力,挑土地,年年種年年都得施肥。
哪怕是傻子都知道種黃豆比種麥子強。
兩大作坊都不用宣傳,隻是把大量收購黃豆的風吹出去,燕城方圓百裏的村民大力種植黃豆。
周冰狐疑問道:“隻是一年就增加這麼多?”數據巨大到他很難相信。
為首的農官亢奮的高聲道:“是。去年就開始增加,隻是沒有今年如此巨多。”
周冰盯著白紙黑字上的數據,繼續問道:“你們可曾去農民家詢問過?”
幾位農官心道:我的王爺,就等著您這句話。
這下子,幾人打開了話匣子,先是依次彙報,而後說到激動處,你一句我一句,一聲比一聲高。
“我們調查了三百戶村民,種植黃豆最多的一戶,六畝三分地,最少的一戶,一畝兩分地。今年的黃豆畝產約一百五十斤,十斤賣十八個銅錢。種植黃豆最多的村民收入近二兩銀子,最少的也能增加幾百個銅錢。”
“我們北地終於有了一種能讓農民收入增多的農作物。”
“種黃豆可比種麥子掙錢多。”
“黃豆不用交稅,麥子得交稅。”
“王爺,若是再多開兩家作坊,再有幾個李家,我們北地的村民家家都能種上黃豆,家家的收入都能增加,百姓的日子就能好過的多。”
幾位農官下了這麼大的功夫調查這些,其實最終的目的是勸說周冰在北地多建幾個燕城醬油、醬菜作坊。
燕城人人皆知,兩大作坊的主人之一是周莫玄。
周冰要是讓周莫玄多建幾個作坊,周莫玄肯定得乖乖聽話。
這件事若是成了,北地的百姓家家多種黃豆,用不了幾年就能全部脫貧。
百姓有了錢,吃飽穿暖,把房子修了,好好的生活,安居樂業,不會造反,北地將會前所未有的穩定。
估計那時,就算冬天有雪災,也不會有災民逃到燕城活命。
周冰被幾個農官圍著說了一個多時辰後,開口道:“你們這就與本王父子下村微服私訪。”
並不是他不相信幾位農官,而是他這個人從不偏聽偏信,既然幾位農官說得如此天花亂墜,那就下村去瞧瞧,親眼瞧瞧村民的黃豆地,聽聽村民怎麼說種植黃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