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我閑來無事就瞧書。”李如意剛才隨口說的八個字是前世看書記住的,並不是出自江青雲送的書。
不過,江青雲前兩日派周伯送來的書裏竟然有兩本是醫書,裏麵有幾個藥方有一定的價值,讓她不敢小看這個世界的同行。
趙氏囑咐道:“你每天做的事很多,別熬夜看書,那樣很毀身子。”
李如意問道:“娘,我們去燕城瞧瞧吧?”
“你想買啥東西?”趙氏聽到燕城兩個字,一臉的向往,來到燕城十六年,還是最開始逃難時經過燕城的城門,連裏麵都沒有進去過。
李如意眨了眨眼睛道:“我想到燕城的糧鋪瞧瞧種子、果樹樹苗。”
趙氏才不信呢,問道:“就是這些?”
李如意嘻嘻笑道: “春天快到了,我還想扯布做裙子穿。”
“我就說嗎,你平時從不過問農事,怎麼今個為了糧食種子要跑到幾十裏外的燕城去,原來你是想穿新裙子要去買布。”趙氏拉起了愛女的小手,做了幾個月的飯,現在又經常製藥,手都變粗了,好在還知道愛美,自是不會阻止,笑道:“你去吧,讓你哥哥跟著。”
“太好了。娘,你不跟我同去嗎?”
“我是想去,可你的兩個弟弟要吃奶,我要是去了,他們得餓著,我自己也會漲奶胸痛,就不去了。”
“那等秋天弟弟斷奶了,我再去燕城,您跟我同去。哦,那時我們家已經搬到長平縣城,離燕城隻有二十多裏路比現在近多了。到時,我們哪天想去坐著驢車就走了。”
趙氏一想到要搬到縣城住新房,笑意濃濃,道:“好。這次我給你三兩銀子夠不夠用?”
“銀子我這裏有。您的銀子留著給我哥哥弟弟娶媳婦。”
李家給張銀芳下聘定親事,光銀子就出了三十兩,還有六樣禮物等等。
今年年底李健安成親,李家要辦喜宴要用銀錢。
明年,李英華、李敏寒十三歲,也要定親事了,李家又得花錢。
這些銀錢都是李山、趙氏出。他們的銀子就是平時李如意給的。
趙氏卻是不肯,“不行。我給你取銀子,你拿著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起身就去櫃子拿鑰匙打開放在裏麵的錢盒子,從裏麵取了大把碎銀,比三兩銀子多,然後交給了李如意。
女兒為家裏這麼辛苦操勞,是家裏的大功臣,沒有道理家裏的銀錢都用在兒子身上。
手心手背都是肉,趙氏不會虧待女兒。
再說了,趙氏在娘家時沒有李如意這麼聰慧能幹能賺錢,沒有能力給爹娘交銀子,趙家都沒有重男輕女,沒有隻顧著趙氏三個哥哥不顧她。
趙氏娘曾經說過,自家的女兒自家疼,如果自家都不疼女兒,女兒外嫁婆家後更不會被人疼。
趙氏受生母的影響很大,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在大周國是少數人。這是李如意的福氣。
“娘真好。”李如意收下的是趙氏的一片心意。
李山從外麵回來,眉宇之間鎖著淡淡的憂愁,與平日笑嗬嗬完全不同。
李如意最是細心,問道:“爹,怎麼了?”
李山望著閨女稚嫩的小臉,搖了搖頭,“唉,別提了,一言難盡。”
“您遇到難事了?”
“我是遇到難事。三家佃農跟我要農具,還要大牲口耕田,說我們家的一百多畝地至少四頭大牲口,不然地耕不過來,會耽誤播種。”李山接過女兒遞過來的茶杯將裏麵溫熱的水一飲而盡。今日跟佃農說的嗓子都啞了。
“大牲口?您說的是牛嗎?”
李山見女兒對此事感興趣,就耐心講道:“耕田能用到的牲口最好是牛,隻是牛不是我們這種普通人家能夠養的。牛一旦病了死了什麼的被小人告上衙門,就得吃官司,我們家犯不著冒這個風險。”
大周國律法保護耕牛。
凡是耕地的牛一律在官府登記造冊,生死都要稟報官府。耕牛隻能老死病死,不能被人屠宰。
如果有人發現主家把耕牛殺死,一旦告到官府查明屬實,輕則杖打,重則流放沒收家財。
整個長平縣養牛的人家就沒幾戶,那幾戶還是有頭有臉的富貴人家。
就連背靠燕王府的江青雲都沒有在府裏養牛,可見牛不是一般人家能夠養的。
李如意剛到禮村時就發現村裏沒有牛,還就此事問過五狗子,得到的答案就是方圓幾十裏的村子就沒有村民養牛。
原因是耕牛受到律法保護,弄不好家主就會被人告上衙門。
李如意道:“我們家不養牛,那驢子騾子也可以耕田。”
“驢子騾子力氣小,耕田遠遠不如牛。”李山坐下來,目光有些迷茫的望著大廳緊閉的門,“春天到了,驢子騾子的價錢上去了,比秋冬貴多了。四匹驢子、騾子,得二十兩銀子,這又是一大筆開銷。”
貧民小家難當,富貴大家更難當。
李家這才二百畝地,李山就得為買驢子、騾子的事發愁。
“二十兩。花費是有點多。”
耕田隻是一陣子,頂多十天、半個月,之後就用不著驢子騾子了。
那這些驢子、騾子就空閑下來沒有活幹,還得有人割草或是花銀錢買糧食給它們吃,又是一筆開銷,就算到時把它們買掉,那明年春耕還得買大牲口,又得花錢。
李如意就算有錢,也不想為了種地再掏銀子買驢子騾子。
李山麵色怏怏,沉聲道:“還有農具也要花銀子,我算了一下,合起來得二十三兩。”
李如意問道:“以前我們家種地沒有大牲口,不一樣也種了,怎麼現在把地租給佃農,他們就提出要大牲口?”
李山答道:“以前我們家的地少。現在地多佃農少,就得用大牲口。”
原來佃農的地位在大周國僅次於奴仆。
佃農窮的連地都沒有,隻能租別人的地來種,交了租子剩餘的糧食不夠自己吃的,農忙之餘還得去做工。
以前李家種自己的地不用交租子,這樣都不夠生活,李山兄弟要去幹苦工,佃農比李家更是遠遠不如,能有口氣活著就已是不錯。
李家的地由三家佃農租著,每家的壯年男子不到三人,每家要種六十畝地,當然種不過來,需要李家提供大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