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純良之計

第二十三章 純良之計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良嚐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王純良的計策是效仿秦始皇出遊,不讓別人發現真正的婚車所在。王純良建議湊齊四輛婚車,將所有的金銀財寶集中到一輛婚車上,把莫雁翎藏在一輛婚車之中。韋克夫此次請纓出戰,有他這麼一個威猛的力士,完全可以震懾一般的劫匪強人。

最終確認護衛隊以張翔龍為首,“貪吃劍”錢岱君負責押運糧草,人稱“剛毅刀”邱藏雲守護護衛隊中翼,“一溜煙”莫孤煙為護衛隊探路先鋒,“霸拳杜”杜天任扮成丫鬟,貼身保護莫雁翎,“大力韋”韋克夫領二十名長斧兵正麵對敵,“鞭無常”王純良做隨軍軍師,出謀劃策。

除了二十六人組成的護衛隊,還需要四個車夫和一個儀仗隊。狂刀門這邊派出的媒人是中郎將李四惠,他儀表非凡,且精通鮫人語,最適合作為狂刀門的媒人。莫雲端送莫雁翎和親之前,就言明他的女兒必須成為鮫人族的冷月,也就是鮫人族的太子妃。

整個和親隊伍,由護衛隊、儀仗隊組成,儀仗隊敲鑼打鼓共有八八六十四人,送到城郊就會原路返回。護衛隊則需要伴隨莫雁翎漂洋過海,一直到達鮫人島。

王純良想了又想,說道:“不行讓莫雁翎騎馬,另外找一個姑娘坐到馬車裏。”

張翔龍搖搖頭:“這青州地界誰敢和我們狂刀門過不去,地獄門元氣大傷不會來犯,不過青州本地的強人,可能會來搶劫。我們狂刀門的和親隊伍可真是要財有財,要色有色。這一路要經過青東小道、琴音山、鬆楓林,雖然隻有七天路程,但是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錢岱君問道:“伯長,儀仗隊到城門口就會返回,我們要帶多少口糧啊?”

王純良接口道:“不光要帶口糧,還要帶足淡水啊!雖然說鮫人族會派船隻來迎接我們,但是他們未必會準備水給我們。據說鮫人可以直接喝海水,隻要站到烈日下曝曬,皮膚就會排出體內的鹽。”

莫孤煙笑道:“這麼一說,他們口渴根本不用挖井,跳到海裏喝水就行了。家裏炒菜也不用買鹽了。哈哈!”

張翔龍望向韋克夫:“大力韋,等到我們到了海邊,讓二十名長斧兵也騎馬返回,我等七人加上李四惠、莫雁翎和丫鬟,正好十個人。李四惠上了船,即便他是中郎將,我們也不用買他賬。”

韋克夫點頭應道:“俺雖然聽不懂,但是俺一定會盡心盡力。伯長,讓那幫強人試試我手上的板斧!”

張翔龍點頭:“大家快回去睡吧!明天一早吃了早飯,我們吉時就出發!”

張翔龍在帳中輾轉難眠,隻好讀起了《留侯世家》:

留侯張良,他的先人是韓國人。祖父開地,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親平,做過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父親平去世。張良的父親死後二十年,秦國滅亡了韓國。張良當時年紀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後,張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財產尋求勇士謀刺秦王,為韓國報仇,這是因為他的祖父、父親任過五代韓王之相的緣故。

張良曾經在淮陽學習禮法,到東方見到了倉海君。他找得一個大力士,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秦始皇到東方巡遊,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這個地方襲擊秦始皇,誤中了副車。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尋拿刺客非常急迫,這是為了張良的緣故。張良於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

張良閑暇時徜徉於下邳橋上,有一個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著替他穿上。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著離去了。張良十分驚訝,隨著老人的身影注視著他。

老人離開了約有一裏路,又返回來,說:“你這個孩子可以教導教導。五天以後天剛亮時,跟我在這裏相會。”張良覺得這件事很奇怪,跪下來說:“嗯。”五天後的拂曉,張良去到那裏。老人已先在那裏,生氣地說:“跟老年人約會,反而後到,為什麼呢?”老人離去,並說:“五天以後早早來會麵。”五天後雞一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裏,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這是為什麼?”老人離開說:“五天後再早點兒來。”

五天後,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像這樣才好。”老人拿出一部書,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後就會發跡。十三年後小夥子你到濟北見我,穀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便走了,沒有別的話留下,從此也沒有見到這位老人。天明時一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因而覺得這部書非同尋常,經常學習、誦讀它。

過了十年,陳涉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個青年。景駒自立為代理楚王,駐在留縣。張良打算前去跟隨他,半道上遇見了沛公。沛公率領幾千人,奪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便歸附了他。沛公任命張良做廄將。張良多次根據《太公兵法》向沛公獻策,沛公很賞識他,經常采用他的計謀。張良對別人講這些,別人都不能領悟。張良說:“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間的。”所以張良就跟隨了沛公,沒有離開他去見景駒。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會見項梁。項梁擁立了楚懷王。張良於是勸說項梁道:“您已經擁立了楚王的後人,而韓國各位公子中橫陽君韓成賢能,可以立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項梁派張良尋找到韓成,把他立為韓王。任命張良為韓國司徒,隨韓王率領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韓國原來的領地,奪得幾座城邑,秦軍隨即又奪了回去,韓軍隻在潁川一帶往來遊擊作戰。

沛公從洛陽向南穿過?轅山時,張良率兵跟從沛公,攻下韓地十餘座城邑,擊敗了楊熊的軍隊。沛公於是讓韓王成在陽翟留守,自己和張良一起南下,攻打宛縣,向西進入武關。沛公想用兩萬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嶢關的軍隊,張良勸告說:“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我聽說嶢關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市儈容易以利相誘。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去,給五萬人預備吃的東西,在各個山頭上多增掛旗幟,作為疑兵,叫鸝食其帶著貴重的寶物利誘秦軍的將領。”

秦軍的將領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聯合一起向西襲擊鹹陽,沛公想聽從秦將的計劃。張良說:“這隻是嶢關的守將想反叛罷了,恐怕部下的士兵們不聽從。士兵不從必定帶來危害,不如趁著他們懈怠時攻打他們。”沛公於是率兵攻打秦軍,大敗敵兵。然後追擊敗軍到藍田,第二次交戰,秦兵終於崩潰。沛公於是到了鹹陽,秦王子嬰投降了沛公。

漢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漢王,統治巴蜀地區。漢王賞賜張良黃金百鎰,珍珠二鬥,張良把它們都贈送給了項伯。漢王也因此讓張良厚贈項伯,使項伯代他請求漢中地區。項王應允了漢王的請求,漢王於是得到了漢中地區。漢王到封國去,張良送到褒中,漢王讓張良返回韓國。張良便勸告漢王說:“大王為何不燒斷所經過的棧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來的決心,以此穩住項王的內心。”漢王便讓張良返回韓國。漢王行進中,燒斷了所經過的的棧道。

張良到了韓國,韓王成因為張良跟隨漢王的緣故,項王不派韓成到封國去,讓他跟隨自己一起東去。張良向項王解說到:“漢王燒斷了棧道,已經沒有返回的意思了。”張良便把齊王田榮反叛之事上書報告項王。項王由此不再擔憂西邊的漢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齊國。

項王終於不肯派韓王回韓國,於是把他貶為侯,又在彭城殺了他。張良逃跑,抄小路隱秘地回到漢王那裏,漢王這時也已回軍平定三秦了。漢王又封張良為成信侯,跟著東征楚國。到了彭城,漢軍戰敗而歸。行至下邑,漢王下馬倚著馬鞍問道:“我打算舍棄函穀關以東等一些地方作為封賞,誰能夠同我一起建功立業呢?”

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同項王有隔閡;彭越與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可立即利用。漢王的將領中唯有韓信可以托付大事,獨當一麵。如果要舍棄這些地方,就把它們送給這三個人,那麼楚國就可以打敗了。”

漢王於是派隨何去遊說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聯絡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漢,漢王派韓信率兵攻打他,乘勢攻占了燕、代、齊、趙等國的領地。而最終擊潰楚國的,是這三個人的力量。張良多病,不曾獨立帶兵作戰,一直作為出謀劃策的臣子,時時跟從漢王。

漢六年正月,封賞功臣。張良不曾有戰功,高帝說:“出謀劃策於營帳之中,決定勝負在千裏之外,這就是子房的功勞。讓張良自己從齊國選擇三萬戶作為封邑。”

張良說:“當初我在下邳起事,與主上會合在留縣,這是上天把我交給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計謀,幸而經常生效,我隻願受封留縣就足夠了,不敢承受三萬戶。”於是封張良為留侯,同蕭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已經封賞大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不能決定高下,未能進行封賞。皇上在洛陽南宮,從橋上望見一些將領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議論。皇上說:“這些人在說什麼?”留侯說:“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商議反叛呀。”皇上說:“天下已接近安定,為什麼還要謀反呢?”

留侯說:“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著這些人取得了天下,現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賞的都是蕭何、曹參這些陛下所親近寵幸的老友,所誅殺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軍官們計算功勞,認為天下的土地不夠一一封賞的,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懷疑到平生的過失而至於遭受誅殺,所以就聚在一起圖謀造反了。”

皇上於是憂心忡忡地說:“這件事該怎麼辦呢?”留侯說:“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誰最突出?”皇上說:“雍齒與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殺掉他,因為他的功勞多,所以不忍心。”

留侯說:“現在趕緊先封賞雍齒來給群臣看,群臣見雍齒都被封賞,那麼每人對自己能受封就堅信不疑了。”於是皇上便擺設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並緊迫地催促丞相、禦史評定功勞,施行封賞。群臣吃過酒後,都高興地說:“雍齒尚且被封為侯,我們這些人就不擔憂了。”

漢十一年,黥布反叛,皇上患重病,打算派太子率兵前往討伐叛軍。這四個人互相商議說:“我們之所以來,是為了要保全太子,太子如若率兵平叛,事情就危險了。”

於是勸告建成侯說:“太子率兵出戰,如立了功,那麼權位也不會高過太子;如無功而返,那麼從這以後就是遭受禍患了。再說跟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將領,都是曾經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將,如今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有什麼兩樣,他們決不肯為太子賣力,太子不能建功是必定的了。我們聽說‘愛其母必抱其子’,現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趙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麵前,皇上說‘終歸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居於我的愛子之上’,顯然,趙王如意取代太子的寶位是必定的了。您何不趕緊請呂後打機會向皇上哭訴:‘黥布是天下的猛將,很會用兵,現今的各位將領都是陛下過去的同輩,您卻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沒有兩樣,沒有人肯為太子效力,而且如讓黥布聽說這個情況,就會大張旗鼓地向西進犯。皇上雖然患病,還可以勉強地乘坐輜車,躺著統轄軍隊,眾將不敢不盡力。皇上雖然受些辛苦,為了妻兒還是要自己奮發圖強一下。’”

於是呂澤立即在當夜晉見呂後,呂後找機會向皇上哭訴,說了四個人授意的那番話。皇上說:“我就想到這小子本來不能派遣他,老子自己去吧。”於是皇上親自帶兵東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留侯患病,自己勉強支撐起來,送到曲郵,謁見皇上說:“我本應跟從前往,但病勢沉重。楚國人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國人鬥個高低。”

留侯又趁機規勸皇上說:“讓太子做將軍,監守關中的軍隊吧。”皇上說:“子房雖然患病,也要勉強在臥床養病時輔佐太子。”這時叔孫通做太傅,留侯任少傅之職。

漢十二年,皇上隨著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愈想更換太子。留侯勸諫,皇上不聽,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叔孫太傅引證古今事例進行勸說,死命爭保太子。皇上假裝答應了他,但還是想更換太子。等到安閑的時候,設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那四人跟著太子,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須眉潔白,衣冠非常壯美奇特。

皇上感到奇怪,問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四個人向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叫東園公、角裏先生、綺裏季、夏黃公。皇上於是大驚說:“我訪求各位好幾年了,各位都逃避著我,現在你們為何自願跟隨我兒交遊呢?”四人都說:“陛下輕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義理,不願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拚死效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皇上說:“煩勞諸位始終如一地好好調理保護太子吧。”

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皇上目送他們,召喚戚夫人過來,指著那四個人給她看,說道:“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呂後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了哭泣起來,皇上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皇上唱道:“天鵝高飛,振翅千裏。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短箭,何處施用!”皇上唱了幾遍,戚夫人抽泣流淚,皇上起身離去,酒宴結束。皇上最終沒更換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這四個人發生了效力。

留侯跟隨皇上進攻代國,在馬邑城下出妙計,以及勸皇上立蕭何為相國,他跟皇上平常隨便談論天下的事情很多,但由於不是關於國家存亡的大事,所以未予記載。留侯宣稱道:“我家世代為韓相,到韓國滅亡,不惜萬金家財,替韓國向強秦報仇,天下為此震動,如今憑借三寸之舌為帝王統師,封邑萬戶,位居列侯,這對一個平民是至高無上的,我張良已經非常滿足了。我願丟卻人世間的事情,打算隨赤鬆子去遨遊。”

張良於是學辟穀學術,行道引輕身之道。正值高帝駕崩,呂後感激留侯,便竭力讓他進食,說:“人生一世,時光有如白駒過隙一樣迅速,何必自己苦行到這種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強聽命進食。

張翔龍看完了《留侯世家》,心中暗想:“我也該早點功成身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