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五關

“王爺何必如此驚慌呢?皇上就算帶了大軍越過了天朝邊境,王爺大可以調派五關統兵將領進行攔截,畢竟五關統兵將領直屬兵部統領,王爺直接讓他們攔截,他們是不敢不從的。除非皇上的兵馬會飛,否則大夏邊境到都城是一定要經過五關的,自然躲不過這五關的攔阻。隻要一層一層削弱了皇上的兵力,就算皇上的人馬到了都城,那也已潰不成軍了,王爺還有什麼怕的呢?”

韓子葉的一席話,倒是給蘇冕懷提了一個醒兒。韓子葉說得沒錯,蘇景桓想要順利抵達都城,必須要經過五關,否則是到不了都城的。若是想要繞路的話,蘇景桓會浪費更多的時間不說,沿途地勢險要,蘇冕懷更是可以沿途埋伏,到時候蘇景桓隻會損兵折將,而不會順利到達都城的,所以說蘇景桓根本不會選擇繞路,他隻能選擇走五關。蘇冕懷笑了笑,到底還是韓子葉心思細巧,隻要兵部下令攔截,蘇景桓想要來京城必然不會容易,而兵部是掌握在蘇冕懷的手裏的,他想要讓兵部出這樣的一個命令簡直是易如反掌。

“果然是韓先生妙計!五關攔截,蘇景桓必然不能順利到達都城,還會損兵折將。這樣一來,哪怕五關攔不住蘇景桓,也可以拖延一下時間,本王也可另想他法,調兵遣將。”蘇冕懷心中突然開闊了,這還要多謝韓子葉的妙計,否則他也不會如此之快便紓解心結。於是,蘇冕懷立即命剛剛傳信兒的侍衛去個兵部尚書樓誌遠,要他立即傳書給五關統兵將領,命他們沿途攔截蘇景桓。

看著蘇冕懷這樣火急火燎的下令,韓子葉知道蘇冕懷這是真的急了,否則也不會如此衝動都未細想便做出安排。韓子葉的計策雖然明麵兒上是給蘇冕懷出了一個好主意,可其實他是在為蘇景桓找個機會衝殺到都城來。所謂五關乃是從都城到邊境的沿途五關城池,算得上如今的省份,平常百姓若是想要過關是很容易的,畢竟百姓出入多是生意買賣,無甚緊要,而兵馬進出五關是有所不同。首先就是要有通關文碟,這是朝廷下發的過關文書,若是沒有,守關的統兵將領是不會開關同行的,相反還有可能會出兵絞殺,認作是叛亂。除了通關文碟,過關的憑證便是兵符,兵符乃是皇帝直接下發,並非什麼人都可以使用的,所以一般過關的時候統兵將領是很難看到兵符的,不過這一次蘇景桓與慕錦晨將是一個例外。五關乃是兵部直屬管轄,雖然不受皇帝製約,但看到兵符還是要聽從調令的,畢竟兵符是可調動天下兵馬的。

韓子葉之所以給蘇冕懷提出這一的一個主意,主要是想讓蘇景桓的兵馬走官道,這樣節省時間不說,而且官道平坦寬敞,不易被設伏兵。另外,慕錦晨手中握有兵符,隻要亮出兵符,蘇景桓有八成的機會可以調動各關兵馬,這樣集結更多的兵馬,蘇景桓打到都城的勝算也大一些。就算五關的將領有服從蘇冕懷而聽兵符調令的,相信以慕錦晨的驍勇,必然能拿下五關統兵將領的。還有一點,韓子葉也是在為蘇景桓發難兵部而埋下伏筆,蘇冕懷機警,雖然讓兵部直接下令給五關,但並沒有手書隻有口諭,等到蘇景桓攻入京城,蘇冕懷也可以將責任都推倒兵部的身上去。兵部是受蘇冕懷掣肘的,韓子葉想,就算是不能借由兵部私自調配五關將領一事發難蘇冕懷,但至少也能拿下兵部尚書樓誌遠,隻有一來兵部尚書一職出缺,蘇景桓大可以找人頂替上去。

韓子葉不虧是第一流的謀士,竟能將蘇景桓前後的勝算都算計到,甚至連失敗都算計好了,對蘇景桓的衷心可見一般。韓子葉這半年並沒有閑著,他可以說把蘇冕懷看了個透徹,蘇冕懷心胸狹隘,貪圖權貴,雖然精於謀算,可到底不是個賢德之人,這天下若是落於他的手中,隻怕是會要生靈塗炭的。所以,韓子葉會用心輔佐蘇景桓,因為他實在不想看天朝子民受苦。

蘇冕懷的口諭很快就傳達給了兵部尚書樓誌遠,樓誌遠不敢耽擱,立即寫了文書傳送到了五關。五關的將領都接到了文書,也就都知道蘇景桓即將帶領五萬人馬經過五關去往都城。而此刻,蘇景桓的兵馬剛剛好到了他們即將通過的第一關——臨潼關。

臨潼關的統兵將領名叫韓威,是個四十歲上下年紀的中年男人,很是有一腔子的正氣。接到兵部的文書的時候,韓威簡直要吐血了。蘇景桓才是天朝的皇帝,就算是蘇景桓到大夏借兵有違皇威,可到底是一國之主,兵部憑什麼要求五關統兵將領攔阻蘇景桓過關?韓威氣到不行,這個將領他是絕對不會聽的,畢竟他輔佐的蘇景桓,而不是兵部,所以韓威已經決定,待到蘇景桓帶兵一到,他就開關放行。不但要放行,韓威還要將自己手裏的兩萬兵馬都給蘇景桓,讓他一並帶去都城,滅了那沒有王法的勞什子攝政王。韓威很清楚,兵部並不敢直接下這樣的文書,背後一定有蘇冕懷的操縱,為了匡扶正統,韓威是一定會助蘇景桓一臂之力的,雖然未必會成功。可不管怎麼樣,蘇景桓才是天朝的皇帝,這是韓威認定的事實。

既然已經做了決定,韓威便讓人去打聽探報,看看蘇景桓走到了何處,他好做接應。而派出去的探報不日便回來告訴了韓威,蘇景桓的兵馬已經距離臨潼關不到三百裏,而且已經安營紮寨。此刻蘇景桓還不知道韓威已經意圖投靠,所以已經做好隨時攻打臨潼關的準備。韓威大驚,立馬讓探報再去探聽,而他自己則又找來一個親隨侍衛,對他吩咐道:“你代我去往皇上的大營一趟,拿上我的手令與玉印,告訴皇上,就說微臣韓威,並無攔阻之意,還請皇上放心通關,微臣還願將兩萬兵馬交由皇上帶領去往都城。隻要皇上能夠出示兵符,微臣願意馬首是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話你務必親自所給皇上聽,萬不可叫人代傳,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