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警惕

陸之南挑了挑眉,深宮之中,誰都會有嫌疑。長禧宮裏的正常,並不能說明麗妃就是清白的。

“我不方便到長禧宮去,不如過兩天,讓母親和汝陽長公主進宮一趟,四處轉轉,和妃嬪們說說話。她們女人之間,能夠注意到的細節肯定比咱們要多。”

永樂皇帝想都沒想就說道:“成,就照你說的辦。”

陸之南抿著唇,好一會兒,正要說話,隻見黃明急匆匆地走進來,手裏還托著一份奏報。

“陛下,內閣急報。”

一般的政務,隻要永樂皇帝放權,內閣可以代為處理。但若是緊急,重大的事項,還是必須報給永樂皇帝親自來定奪。

永樂皇帝道:“呈上來。”

黃明連忙將奏報交到永樂皇帝手上。

永樂皇帝打開奏報,凝神細看——

最近這些日子,陸陸續續有因水患痛失家園的流民扶老攜幼,衣衫襤褸,到達金陵城。

金陵城府尹接到通報,心中慶幸早已經有所準備,便有條不紊地安排起各項事宜。

金陵城外空曠的土地上建起了若幹個巨大的棚舍,準備了被褥,以待流民們入住,並且有專人負責夥食,每人每頓都能領到一個饅頭,一碗菜粥。

千裏迢迢而來,滿身的疲憊,滿身的灰塵,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吃飯的,休憩的地方。

流民們感激得淚流滿麵,跪倒在地,朝著皇宮所在的方向磕頭,山呼海嘯地呼喊著陛下萬歲。

湧來金陵城的流民越來越多,棚舍已經無法容納,於是便有許多人席地而睡。糧食的供應漸漸緊張,出現了有人為了爭搶饅頭而大打出手的情況。

隨著天氣轉暖,衛生環境每況愈下,糞便,垃圾,使得棚舍周圍彌漫著一股臭味,生病的流民也越來越多。食品,藥品嚴重短缺,金陵城已然不堪重負。

不滿的聲音漸漸冒了出來,衝突經常性發生,三日之前,更有流民聚集起來大規模的鬥毆,形勢十分的嚴峻。

永樂皇帝將奏報扔給陸之南。

“南兒,你怎麼看?”

最近朝堂關於如何處置水患流民的爭論他是知道的,陸之南想了想,道:“我同意袁唯大人的意見,開辟一座新的城池安置流民為好。雖然需要付出龐大的人力和物力,但這是一勞永逸的法子。

百姓們用自己的力量和汗水建設自己的家園,幸福和安穩得來不易,想來會倍加維護和珍惜。”

永樂皇帝歎了口氣,道:“反對的人比讚成的人要多,就連內閣裏也是如此,朕也明白他們的想法,國庫不豐裕,重建一座新城責任重大,袁唯他硬扛著,不容易啊。”

語氣停頓了片刻,永樂皇帝的聲音堅決起來。

“修建新城鎮一事,朕已經決定了,一定要做,而且必須做好。

有人說,可以築水壩,修河堤,可是年年砸下去銀子來治理,水患還是連年不斷,就沒有人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有人說,等到洪水退去,流民們便能回家了。可是明年呢?後年呢?難道每經曆一次水患就走一次難麼?

朕的百姓辛勞,養育天下,朕不能讓他們一生都在為了水患而流離失所,身無依歸。

朕已經命袁唯擬旨,很快便會昭告天下。”

陸之南懇切地道:“陛下高義。”

他很了解永樂皇帝,有人說他性格暴躁,殺人如麻,但其實他也有著溫和慈善的一麵,尤其是麵對自己的百姓,他辛辛苦苦地治理天下,除了自身對於權力的渴求之外,也是為了百姓們的安居樂業。

朝臣們明著不敢反對永樂皇帝,但對於袁唯,倒是沒有什麼顧忌的,所以最近朝堂內外,對於袁唯的攻擊層出不窮,甚至更挖出了他褻玩小倌,私德不佳來說事。

袁唯倒是無所畏懼,整日裏樂嗬嗬的。反正他提出重建新城安頓流民這個建議確實是為了流民和大明朝著想,沒有私心,何況有永樂皇帝當靠山,怕什麼。

永樂皇帝默了默,朝黃明道:“也罷了,宣內閣閣臣們都到乾正宮來。”

陸之南見永樂皇帝召見閣臣議政,便打算告辭了。

他掏出一張驅邪平安符,遞給永樂皇帝,道:“陛下,這是方天師的驅邪平安符,您收在身上,邪祟不能近身,能夠保護平安。”

永樂皇帝抬眸,看了看陸之南手裏的黃符,伸手接過,笑著道:“有這麼神麼……”

當黃符接觸到永樂皇帝的指尖,“嗤”的一聲,冒出一股黑煙,繼而冒出一朵小火星,瞬間燃成灰燼。

永樂皇帝的笑容凝固在臉上,愣了愣,看著陸之南問道:“南兒,這是怎麼回事兒?”

陸之南臉上閃過微微的訝異,但很快鎮定下來。

“陛下,您的身上沾染了妖氣或是鬼氣,總之是邪祟之氣,驅邪平安符給出了警示。”

永樂皇帝眸光一冷。

“朕身上沾染了妖氣或是鬼氣?”

陸之南點點頭,道:“是的,臣經曆了諸多奇異事,驅邪平安符的警示,從來都不會有錯。

陛下,您的身邊,藏匿著妖孽。”

永樂皇帝眸底的冷意更甚。

“朕的身邊,來來去去就那麼些人,誰是妖孽,妄圖要謀害朕?”

如果到這時候,永樂皇帝還不明白是有人在暗中陰謀的話,就算白當了這麼些年的皇帝了。

至於企圖?

謀害他無非就是為了那把龍椅,這是明擺著的。

一瞬間,他的腦海中閃過一張又一張或是嚴肅,或是輕浮,或是淡漠,或是熱情的臉龐。

他的臉上籠罩著一層寒霜,咬牙切齒地道:“到底是誰?妄圖要謀害朕。把小天師請回來,找出那條蟲子,朕要親手將它碾碎。”

陸之南沉聲道:“是,陛下。”

頓了頓,陸之南抬手指了指書案上的內閣奏報,又道:“陛下,黃河水患,災情嚴重,災民們為了生存,流蕩到各個城鎮,這可以理解。可是有如此多的流民往金陵城的方向來,聚集於此,就不得不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