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去,說送就送,別說十萬八萬,就是百萬千萬我也送定了,反正我收上來的時候沒花幾個錢,”老楊梗著脖子說道,隻是底氣多少有點不足,這要是讓老楊媳婦兒知道了,還不得把老楊的皮給扒掉?
當然,徐景行說歸說,可沒真打算白要老楊的東西,百兒八十的東西也就罷了,十萬八萬的東西擱在普通人家裏都快能當傳家寶了。
不過他還是有點好奇,“老楊,你從什麼地方收的這好東西?”
“當然是鄉下!”
“現在的鄉下還有老東西?”
“瞧你那沒見識的樣兒,鄉下什麼時候能沒點老物件?”
“還沒被你的同行們搜刮幹淨?”
“少是少了,但想要搜刮幹淨談何容易,我年年下鄉,年年都能收到一些個好東西,當然,消息靈通點,人脈再廣泛點,那就更好了,不用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老楊得意的解釋道,表示他老楊就是那種消息靈通、人脈廣泛的能人。
不過,不得不承認,老楊確實有一套,這年頭裏了還能在鄉下收到這麼好的老物件,真不簡單。
現在不是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鄉下確實有老多老多的老物件,隨便下鄉走一趟都能收羅到不少,可到十年前,鄉下的老物件就被搜羅的差不多了。現在?一般人下鄉,連個雞食盆都買不到,搞不好反而會掉到別人挖的坑裏。
現在的鄉下真有那麼一些專門用贗品來坑下鄉收貨的二道販子的騙子,那些騙子有些本身就是二道販子,有些則是狡猾的農民,還有一些是專門的咋騙團夥,花樣百出,手段狡詐,令人防不勝防。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鄉下收不到好貨了,貨少是一個原因,鄉下人不再隨意變賣這些老物件也是一個原因,隨便一個看過央視鑒寶節目的人都知道老物件值錢,等閑狀況下不會將手裏的老物件賣給二道販子們,除非實在不識貨或者完全沒有意識到手裏的物件是老物件。
所以這幾年已經很少有人專門到鄉下去收貨了。
老楊能從鄉下收到這樣的好東西,真不容易。
說這兩樣小物件是好東西,一點都不誇張。
先說那隻紫砂三子捧壽紋水盂,東西不大,但做工非常精巧,用的是喜慶的朱泥料,水盂通體朱紅,幹淨喜慶,搭配著“三子捧壽”這樣的喜慶題材,看起來傳統味兒十足。
“三子捧壽”其實並不是特別常見,最常見的“捧壽”類圖案是“五福捧壽”“雙子捧壽”“百福捧壽”“雙龍捧壽”之類,顯而易見,“三子捧壽”是由“雙子捧壽”這個圖案延伸出來的。
藝術創作者在傳統題材的基礎上自行創作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難得的是這隻紫砂水盂的造型相當精巧,整體造型中多了一個小孩子,卻一點都不顯擁擠,空間布局很巧妙,三個胖乎乎的小娃娃圍著一個碩大的壽桃,像是在相互爭奪,又像是在相互謙讓,也像是在嬉戲打鬧,表情神態動作各不相同,但盡顯喜慶氣息。
壽桃中間掏空,用來盛水,開口不大,也不是規整的圓形,而是設計成了兩側伸展開的桃葉形,放佛兩片還長在套子上的葉片。
如果隻是這樣也就罷了,最關鍵的是這隻水盂還帶著原配的水勺,就是用來從水盂中往外舀水的小勺。
小勺也是用紫砂泥塑造燒製而成的,柄挺長,是仿生的長柄杓,造型就像一根遒勁的桃樹枝,擱在水盂中就像大壽桃自帶的枝幹一般,非常的般配和諧。
可以這麼說,這一隻桃枝形的長柄小勺才是這隻紫砂水盂的點睛之筆。
沒有這隻小勺,這隻水盂也就勉強能算得上是一件小精品而已,但有小勺在,就是一件很出色的小精品了。
另外,這種配件齊全的套裝本身就比較稀罕,所以說這隻水盂是一件難得的好東西。再想到這是從鄉下收上來的物件,就更顯難得了,因為大家夥兒都清楚,曾經的鄉下擁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好東西,但被無知之人損壞的更多,尤其是不起眼的小配件,像那種小勺兒,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被拿去喂小孩兒了,或者丟失了、摔壞了。
所以,這一套水盂能完整的保存下來,真不容易。
當然,不容易歸不容易,這套水盂的市場價也不至於飆升多少,頂多在原有的基礎上上浮一點,而像類似檔次的水盂的市場價並不高,也就是三五萬塊錢的樣子,因為這水盂不是名家作品,而是一個號為“亭山”的人所作,而徐景行搜遍腦海,也沒搜到“亭山”相關的紫砂藝人,所以隻能當無名之輩來對待,哪怕這隻水盂的做工和設計都不錯。
沒辦法,市場就這樣,一般來說是“認人不認作品”的,名氣加成效果在經濟市場中是非常顯著的。
因此這隻水盂在市場上的價格也就六七萬塊左右,再高就隻有冤大頭才願意接盤了。
這隻紫砂水盂還能估價,可那一隻瓷板畫連徐景行都有點懵。
為啥呢?因為那隻瓷板畫的作者同樣是個他從沒聽過的名字,在落款處寫著“鄧宵禹寫意”這樣的名字款,沒有印章,做派很像那些籍籍無名的小手藝人,但是呢,這瓷板畫本身的水平卻不低,令人費解。
瓷板畫上的畫也是傳統題材,是“喜鵲登梅”,遒勁的梅花樹、點點粉嫩的梅花花瓣、黑白相間靈動活潑的喜鵲共同組合成一幅喜慶吉祥又頗有藝術氣息的畫麵,畫工很精致,筆觸細膩流暢,用色勻稱自然,梅花也好,喜鵲也罷,形象都十分的逼真,用的是工筆畫的技法繪製的,遠看跟看照片差不多。
在徐景行看來,這畫就算是他在紙上來畫,也就這個水平了,而人家是在瓷板上畫的,難度提升了一籌。
也就是說,這位名為“鄧宵禹”的瓷板畫作者的工筆畫水平在徐景行之上。
然而徐景行再次搜遍腦海,也沒有搜到任何跟“鄧宵禹”相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