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行雖然不是什麼行家,但好歹在古玩市場上混了一段時間,所以區分這些人並不難,按照老楊的說法就是“一看攤子二看人”。
看攤子是指攤子上的物件,現代工藝品就別說了,誰都能看出來,比如說一捆捆的手串之類的玩意兒就是最常見的。
第二種專賣贗品的攤位也比較好分辨,一般來說這類攤位上的物件都是同一類的,銅器就銅器,瓷器就瓷器,甚至於還能在同一個攤位上看到好幾個一模一樣的物件,看到這種攤位根本不用多想,一定是賣贗品的。
第三種好分辨也不好分辨,好分辨是因為他們攤位上的物件駁雜不一,什麼材質什麼年代的物件都有,不好分辨是因為這類攤位沒什麼特別,如果不是對古玩有一定的了解,還真注意不到它們的存在。
當然,這隻是一個大致的分類,有的攤主心眼比較多,會將真真假假新新舊舊的物件混雜在一起,那樣一來,買家就隻能憑借自己的眼力來判斷了。
另外這隻是最基本的判斷方式,如果眼力不錯,還可以直接看攤位的成色,眼力好的能一眼看出這攤位上有沒有真東西和老東西。
徐景行的眼力一般,但是有的時候又能像個行家一樣一眼分辨出物件的真偽,比如說物件上有字畫和雕刻的時候,他打眼一看就能看出那物件大致是什麼檔次的存在。
因為絕大多數古玩都離不開書法、美術等元素,所以說,他勉強也能算半個行家。他不會看年代,也不太會看包漿,更不會看製作工藝等細節,就會看上邊的書法和美術,所以說他是半個行家還真不冤,如果給他一件高手仿製的贗品,哪怕不怎麼做舊,他也有可能上當。
當然,他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還是比較小心的。
跟在餘澤誠後邊慢慢的溜達,眼睛在街道兩旁的攤位上掃過,根據老楊講給他的技巧來判斷這些攤位的類別。別說,還真有點用,絕大多數攤位他都隻看一眼,絕對不看第二眼。
餘澤誠走在前邊,一邊溜達一邊觀察徐景行,見徐景行對那些攤位毫不留戀,心裏也暗暗驚訝,隻當徐景行是個真正的行家,因此笑道:“小徐師傅,眼力不錯啊,你玩什麼?”
徐景行咧咧嘴,“我是個純粹的外行,也就最近才對紫砂器有了點興趣。”
“紫砂器?”餘澤誠哈哈一笑,“那你來對了,跟我來,前邊有個二道販子專賣紫砂器,手上有好貨,過去看看?”
“餘先生請帶路,”徐景行一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
餘澤誠點點頭,加快速度向前走,穿過大半條街後來到一個攤位前邊,“這就是我說的那個攤位,看看怎麼樣?”
徐景行看到這個攤位,眼睛亮了,因為這個攤位上全部都是紫砂器,最多的是紫砂壺,還有紫砂花盆、人物像、神像以及茶杯茶碗之類的小件,其中有那麼一兩件,看起來還真像是老物件,上邊的字畫都挺有水準的,雖然不如他昨天得到那對紫砂棋罐。
攤主是個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留著精幹的板寸頭,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看到他們也沒說話,而是笑意盈盈的指了指麵前的攤位,示意他們隨便看。
餘澤誠也沒說話,朝徐景行做了個請的手勢就蹲了下去。
徐景行蹲下去後沒有急著動手,而是先將攤位上的物件大致的瀏覽了一遍,這攤位上大大小小的有五十來件,有三十多件是紫砂壺,剩下的都是些零碎。
先不說真假,這些紫砂器看上去都像是老物件,有的或許可能做過舊,但看著也比那些連做舊工序都沒有的贗品要好那麼一點點。
當然,有贗品就有好東西,徐景行就看到一把不錯的紫砂壺,壺的造型很普通,就跟家裏用的茶壺看不多,顏色有點像一種黃褐色的梨子的皮,連上邊帶著的星星點點的砂礫也跟那梨皮差不多,看著很舒服。
除了外觀,最讓他看好的就是壺身上刻著的一幅畫。
畫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常見的竹子,然而同樣的題材,在不同人的手裏會呈現出不同的風采,這壺上的竹子就很挺拔,看樣子是用金屬刀具刻的,竹子的葉片顯的非常淩厲。
題材不算新穎,但畫工和雕工都非常嫻熟。
徐景行端詳片刻後指著那把茶壺問:“可以上手不?”
那年輕老板遲疑一下,點點頭道:“可以,”然後眼睛就一直盯著他和他手裏的茶壺,顯然非常寶貝這隻壺,生怕他給摔壞。
注意到年輕老板的神態,他有點遺憾的暗歎一聲,本來還以為又能撿個漏兒呢,可看樣子,人家也知道這隻壺的價值。
不過他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茶壺本身上,尤其是茶壺上傳來的吸引力更是讓他欣喜不已,因為這證明他之前對如意手套的猜測很可能是對的。
這麼想著,任由如意手套將茶壺裏的靈氣全部吸過來,然後才看壺底的鈐印。
壺底的鈐印是四字款的篆字白文印,因為篆字一般比較抽象,有的人還會根據布局和需求進行調整,所以用在印章上的篆字是最難辨認的,他琢磨了好半天才勉強辨認出來,抬頭看麵前的年輕攤主,“冰心道人?”
“真行家啊,”年輕攤主吃了一驚,“這都能認出來?”
他嘿嘿一笑,沒有解釋,而是直接問:“這壺什麼價肯讓?”
年輕攤主的笑容迅速收斂起來,遲疑地問:“你真想要?”
“前提是價格合適,”他笑笑,也不隱瞞自己對這壺的喜愛。
“六萬,”年輕攤主咬咬牙,使勁兒說道,在地攤上報這麼高的價格是需要勇氣的,就像你在小賣鋪裏賣幾百塊錢一瓶的礦泉水一樣,不管你的水多高檔,別人也會把你當瘋子。
當然,這個價對這把壺來說並不算誇張,甚至可以說就是市場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