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給吳三桂下套

第411章 給吳三桂下套

潼關衛指揮使衙門。

吳三桂到了門前下馬,卻見高得節已經在等待了,下得馬來,吳三桂嘟囔了一句:“怎麼今日衙門口這麼多八旗兵?”

“誰說不是呢,許是昨日漢羌鎮在城外兵敗的緣故。卑職聽說,禁溝底的烽燧已經棄守,明軍已經越過禁溝,從南向北掃蕩麟趾塬上的烽燧,王爺您聽,還有炮聲........。”高得節說道。

“趙銘道究竟是何方神聖,麾下兵馬竟如此精強,鄭親王親自督陣,竟是被一偏俾將領帶三千兵擊敗,唉,難道大明氣運未盡嗎?”吳三桂無奈搖頭,又叮囑道:“今日趁著軍議,一定要向鄭親王多要些火藥來。”

高得節連忙應下,見吳三桂站在一旁等待,他老實站在後麵。現在平西藩的境況很不好,雖然進駐了潼關城,但事事處處都被鄭親王轄製,城門、糧倉、軍械火藥庫都是不許平西藩觸碰,一應供給都由鄭親王麾下八旗將領分發,好在綠營也是如此,倒也不顯得突兀,可全藩上下都知道,這是防著自己呢。

二人站了好一會,高得節見吳三桂不斷張望,問道:“王爺,您在等誰?孟大人和李國翰將軍早就進去了。”

“我在等屏藩,早上讓他出城勘察西門外明軍大營,他還未來報,如今咱們擔著西門城牆防禦,有些情況還是早做準備的好。”吳三桂說道。

“王將軍已經進去見鄭親王了。”高得節來得早,親眼見王屏藩進去的。

吳三桂臉色一冷,繼而嗬嗬一笑:“想來這個崽子也沒發現什麼有用的,平白讓本王幹等一場,走,高將軍,咱們也進去吧。”

這話卻隻是用來緩解尷尬的,平西藩規矩很嚴,在清廷之中自成一體,別說是鄭親王濟爾哈朗,就算是多爾袞或順治皇帝在這裏,藩將也得先見過平西王才行,高得節輕咳一聲,低聲說:“王爺,卑職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你說就是。”吳三桂住下腳步,說道。

高得節說:“王爺,自從鄭親王到了關中,主持西北軍務,王將軍就與他走的很近啊。尤其是.......尤其是一家男丁被趙賊斬首之後,昨日........昨日卑職手下一個千總偶然見到王將軍到這衙門來。”

“什麼時候?”吳三桂警惕起來。

“昨天下午軍議散後,您覺得不對,不是安排卑職派人監視嗎?正如您預料的,孟喬芳和李國翰又折返回來,而這二人在裏麵呆了一個時辰左右,王屏藩就悄悄進去,一直到晚飯之後才回營。”高得節仔細彙報。

吳三桂壓住怒火:“你怎麼不早說。”

高得節登時驚懼:“卑職還以為是王爺的差遣,所以故意隱瞞了消息呀,昨晚卑職說起王將軍的事,王爺還........。”

吳三桂一拳砸在掌心,分外不甘心,昨晚在營中,高得節也是告了王屏藩的狀,說他在營中肆意毆打士兵,打死數人,隻是因為這些人想家,營內喧嘩了幾句。吳三桂卻覺得王屏藩近乎被趙銘道滅族,又是他一向器重的義子,所以還罵了高得節,想不到竟是錯過了如此消息。

聽了這個消息,吳三桂越發覺得衙門內外這些滿洲兵看向自己的目光不善,他猶豫要不要進去,可進去不進去有什麼兩樣呢,全藩子弟都在潼關城中呀。一路忐忑走著,到了節堂,看到的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的非常森嚴,就連按照平日規矩交出佩刀時,吳三桂都有一種羊入虎口的感覺。

“高將軍,可小心了,我覺的有些不對。”吳三桂低聲對高得節說道。

“怎麼,王爺覺的王屏藩會與鄭親王.........。”

“不要妄加揣測,你我小心一二,話不要多說。咱們與王屏藩不同,他與趙銘道仇深似海不共戴天,咱們卻還想保家小平安呀。”吳三桂道。

高得節點點頭:“王爺,那卑職盡量不說話,一切全憑王爺吩咐。”

吳三桂不似平日尊卑分明,握住高得節的手說:“好兄弟,共進退!”

節堂內倒是沒有劍拔弩張的氛圍,但潼關城中滿漢八旗、平西藩和陝甘綠營的主將及巡撫以上文官都到了,而且吳三桂還看到了幾個藩中將領,他明明沒有招呼這些人來,而這些人顯然是得到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命令,卻沒有告知自己,而義子王屏藩正與李國翰低聲說話,似乎在交流什麼秘密。

濟爾哈朗這時候走進來,見諸官將行禮,濟爾哈朗說道:“諸將免禮。”

吳三桂悄悄看了濟爾哈朗一眼,他眼袋變的很大,很眼圈也很重,顯然昨晚沒有休息好,是為什麼沒休息好?昨天戰敗隻是小挫,對於濟爾哈朗這樣見慣了大場麵的人來說算什麼,而且死的都是綠營兵,他又有什麼傷懷的,吳三桂此時疑神疑鬼,越發覺得鄭親王昨晚肯定是想了一晚上對付平西藩的招數,才沒有休息好。

“諸位,漢羌鎮戰敗的消息你們已經知道了,今天天一亮,明軍在南麵越過禁溝,火器營有三,甲兵營一,另添三門火炮,正進攻禁溝東麵的烽燧,十二連城危急,禁溝也麵臨失守.....。”濟爾哈朗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說到:“麟趾塬上,溝壑縱橫,我大清鐵騎馳騁不開,而步兵多以不堪戰的綠營為主,而明軍火器犀利,銃炮齊全,且兵馬充足,塬上對決,於我軍不利,潼關如何守,咱們今日議一議,平西王,你精於關防城守,麟趾塬是棄是戰,你先說一說。”

吳三桂多年在遼西走廊負責山海關防禦,對於潼關防守,那是有自己見解的,但今日他覺得不對勁,生怕這是濟爾哈朗給自己挖坑,連忙說道:“鄭親王在,小王怎麼敢班門弄斧?”

濟爾哈朗說道:“明軍勢大,趙賊亦是奸詐之人,明軍實力已經占優,本王以為,非山西的八旗主力入關中而不能破明軍,隻是大同鏖戰正當時,晉中、晉南兵馬較少,自保尚難,潼關非得堅守到援兵到才是。但獨守潼關還是內外並舉,本王拿不定主意。”

高得節聽了這話,長出一口氣,在吳三桂身後低聲說道:“王爺,這鄭親王還真有自知之明,知道不是明軍對手,倒是不會讓咱們出城與明軍血戰了。”

吳三桂也是這般想,卻見王屏藩走出將領行列,叉手說道:“王爺,卑職以為明軍銃炮犀利,且有兵力優勢,而麟趾塬實在不足鐵騎馳騁,不如就把兵馬都收入城中,我軍憑借潼關堅固的城防,防守綽綽有餘。

而城中有河南所援糧草,關中收集來的火藥,可以支撐四個月到半年,足夠支持到八旗大軍趕到了。”

王屏藩這話卻是讓很多人點頭,濟爾哈朗問:“平西王,王將軍的建議,你以為如何?”

吳三桂從來就不支持困守城池的,當年在遼西時,縱然麾下大部軍隊不堪野戰,他也恩養了數千騎兵出城牽製,才固守山海關多年,現在雖然劣勢於明軍,但比之當年不知好了多少了,不論他的藩兵還是漢軍右翼亦或者濟爾哈朗麾下那三千多滿蒙八旗,都是能打的。

“鄭親王,困守潼關實為不智,旁的不說,明軍若以步兵圍城,騎兵出崤函古道,入中原劫掠破壞,當如何呢?而且大同打了大半年,依舊不見破城跡象,八旗主力何時來援,無人確定,久困愁城,易生變故呀。而若城外紮下穩固營盤,可與潼關相互支援,才能真正牽扯明軍,亦可守護崤函古道,得到中原的支援。”吳三桂冷笑一聲,瞥了王屏藩一眼,方才說道。

濟爾哈朗說道:“本王也是有意麟趾塬上再紮一營盤,何人願意出鎮?”

吳三桂這下立刻退縮了,他可不想出城挨打,明軍火炮很猛,在城內還有城牆防護,在城外隻能蹲坑了。

“城外大營事關全軍命運,可潼關亦是生死所在,平西王,你願意擔起潼關防禦的擔子嗎?你若願意,城外大營,本王親自鎮守。”濟爾哈朗看向吳三桂。

“小王願意替王爺分憂。”吳三桂當即說道。高得節也是湊趣:“平西王精專城防,防守潼關再合適不過了。”

濟爾哈朗哈哈一笑:“如此甚好,有平西王鎮守,潼關無憂了。”

說罷,濟爾哈朗起身,說道:“平西王,本王以為城外為主,潼關為輔,你以為呢?”

“明軍勢大,城外大營缺兵不足以鎮守,小王讚同鄭親王的說法。”

濟爾哈朗點頭:“諸位,現在調配兵馬,潼關一戰,事關全局,諸將見令行事,違者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