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打死人了
走在遼州城裏,三步一個酒樓,五步一個客棧,到處都是脂粉香氣。
煙花女子們眼睛都尖得很,一眼就能分出來軍士和百姓的區別。但凡看到軍士,經常會有好幾個女子湊上來。
夏陽非常受女子們的歡迎,眾星拱月一樣圍著他,看得蘇健既羨慕又妒忌。
費了好大的勁兒,他們兩個才走回軍營。
第二天,幾個煙花女子走進一家酒樓裏,一眼就看到幾個軍士在推杯換盞。她們手裏拿著樂器,其中一個年齡較大的女子淺笑盈盈,走到桌邊:“大爺,你們要聽曲兒嗎?”
這桌軍士當中有一個百夫長,名叫朱萬貴,他拍拍身邊的凳子:“來,坐到我身邊!”
這名年齡較大的女子名叫花娘,大方地坐到朱萬貴的身邊,一使秋波,跟來的幾個女子分別找位置坐下,絲管弦響,一片熱鬧。
聽過幾曲之後,花娘拿起酒壺,給朱萬貴斟酒。她明白,把這些軍爺伺候好了,他們才舍得從兜裏掏銀子。誰知朱萬貴胳膊碰了一下,酒灑在他的身上。
朱萬貴不是省油的燈,手一抬,啪地一巴掌:“大爺是找樂子的,不是你這種笨手笨腳的女人能伺候的。還不快點給我滾!”
花娘捂著發燙的臉頰,拿出繡娟想要給朱萬貴擦衣服。
朱萬貴瞪眼,打開花娘的手:“你算什麼身份,也配給我擦衣服!”
花娘的笑容越來越勉強,今天出門沒看黃曆,碰到這麼幾個難惹的主兒。
“軍爺,我們這些女子賣藝艱難,笨手笨腳的,惹你不開心了。你大人有大量,把銀子給我們,我們現在就走!”
朱萬嘖冷笑兩聲:“弄髒了我的衣服,你還敢要錢,別讓我看到你!”
向他人低頭,是這些風塵女子的必修課程。她們可以將姿態放得很低,但是不給錢的話,那就是要他們的命。遼州土壤不適合種植農作物,都是靠南來北往的客商賞口飯吃。
見朱萬貴態度強硬,不打算給錢,花娘一下子就怒了,猛上去如同一個雌獅子一樣,抓向朱萬貴的臉,尖尖的五指在他臉上劃出五道血印子。
朱萬貴抹了一把臉:“知道軍爺最不怕得是什麼嗎?就是跟我們玩橫的,你一個弱女子,也敢對我動粗,我打死你!”
把花娘按倒在桌子上,豆包大的拳頭上下起落,打了數十下,花娘的求饒聲由大到小,漸至不聞。
“朱百夫長,你不會把她打死了吧?”
一個軍士小聲道。
朱萬貴把手放在花娘的鼻端,確是進氣多出氣少,眼見是不活了。
“她詐死,我們走!”
朱萬貴拋下一錠銀子,帶著手下離去。
酒樓裏聚集著一大群人,沒有任何人敢阻攔他們。
花娘的同伴看到花娘被打死,這件事情不能就這麼完了,幾個姑娘一商量,跑到遼州刺史府擊響鳴冤鼓。
刺史升堂,得悉案情,本著為民做主的原則,跑到大唐軍營,直接闖入中軍大帳。
李世民抬頭看到一個陌生男子,表情錯愕。
刺史直接表明身份:“微臣是遼州刺史張明,現有一重大案情向陛下彙報!”
“哦?”
李世民淡淡道。
張明言辭激烈:“稟陛下,有幾個女子向我舉報,軍中有人打死了一個叫做花娘的姑娘。常言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更何況軍中的軍士!”
話語剛落,走出一個中年男子,正是打死花娘的朱萬貴:“張刺史,你要找的是人就我。不過我並沒有打死花娘?”
張明眉頭一豎:“休要狡辯,你說你沒打死人,酒樓裏百雙眼睛看著呢,要不要我把他們找來對峙?”
朱萬貴身邊走出一個穿布衣的男子,氣質出眾,磊落不群。此人正是夏陽。
“張刺史,事情確實不是這樣。朱萬貴隻是打暈了花娘,你若是不信,我現在就可以把花娘叫出來!”
拍兩個手,走出的正是被打死的花娘。
張明一頭霧水:“這是怎麼一個情況?”
夏陽笑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遼州煙花柳巷眾多,軍士流連其中,難免軍紀混亂。我正是想了這麼一個辦法,讓那些煙花女子都知道,軍士都不是什麼好人,他們非常凶惡,不要與他們來往。從而遠離大唐軍士。”
花娘亦點頭:“刺史大人,事情不是你想得那樣,我被打暈之後,立馬被人帶到中軍大帳,由夏將軍醫治清醒。”
張明明白過來,向所有人保證道:“你們放心,此事我絕不會傳出去。”
花娘道:“大人放心,等大唐軍離開遼州之時,我正會回家中。”
出了中軍大帳,回到刺史府,張明假意對花娘的同伴道:“本官想管你們的事,但是他們是軍士,力所不及。”隨後命人將刺史府關閉,概不見客。
遼州城中盛傳軍士打死了煙花女子,沒有任何人能管得到,這使得那些原本想從軍士兜裏掏銀子的女子,都不敢與軍士做買賣。
不得不說,非常時期的非常計謀,還是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李世民誇獎道:“還是夏將軍足智多謀,換做任何一個人,也不能想到這樣的點子。”
夏陽翻了個白眼,你若真得有心,把夏唐叫到我麵前。
“末將以為,長策還是移風易俗,改變遼州城的觀念。此處是交通重地,有很多生意能做。”夏陽說著,把一個冊子交出,裏麵寫好了如何移風易俗的措施,行之有效。
之所心這樣做,是因為他敬張明是一個好官。李世民翻閱過後,把冊子交給花娘,囑她交給張明。
解決了軍紀散漫的問題,接下來就要解決船隻的問題。遼河碼頭上船舶數量眾多,因為離長安遠,他們不是特別買朝廷的賬。
大唐軍總數八萬,需要采購大船三百,小船一千隻,才能順利橫渡遼河。
盡管李世民開出價錢,隻要將船隻借給大唐軍使用,大唐軍回返時,必然會厚報。然而,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