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249、一粒種子,一封家書
從表麵短期來看,太史慈的一番話,毫無作用,毫無意義。
對挽回他的名聲,一點幫助都沒有。
還讓孫策覺得被耍了,不該跟這種無恥之徒,枉費口舌。
直接下令攻城。
但從長期深遠來看,他的這番話,就像一粒種子,埋在江東眾人心裏。
直到某一天,某一刻,生根發芽,帶來的影響。
絲毫不亞於一場大戰。
而他這番話,說給別人聽的同時,又何嚐不是對自己說的?
他隨著這番話一說,心念通達,信念堅定,再也無一絲擔心,積攢已經的名聲已經不複存在。
又何必為名而活?
他有更偉大,更堅定的目標。
而他的話,堅定自己同時,也引發了廬江士卒的共鳴。
別人不知道,在太史慈說這些時,他們雖然不像太史慈知道很多機密,但自身的變化清晰可見。
來到九江後,一日三餐,頓頓有肉。
這且不說,軍營裏出現了夫子,夫子教他們讀書識字。
不是特殊時期,例如孫策圍城之類的。
每一兩個月,可以托人寫一封家書和軍餉,官府安排人捎帶回家。
第一封家書自己不會寫,找夫子代勞。
夫子人少,需要排隊。
而且陸續有一部同袍,收到了家裏的回信,這在軍中,引起轟動,強烈凡響。
他們渴望自己寫一封家書,隨著夫子學習,讀書識字更加有動力了。
第二次,自己可以寫了,字不多,但那是他們自己第一次親筆寫的啊。
然而,可惡的孫策出現了,圍住了皖城。
他們的家書,堆在九江未能寄回家,還不得不提前寫一份遺書,以防戰死了。
這年頭在外打仗,掉腦袋的事情,往往大多時候,戰死了,家裏才能得到在外征戰兒子的消息。
家書雖小,承載著將士的心。
一切就像太史慈說的,都在朝公子說的方向,一點點的前進著。
公子之前說的一切,承諾的一切,正在一點點的,在他們麵前實現。
而不是空口白話。
甚至選拔來九江前,公子召集三軍即興講話:兄弟們,我們中,鎮守九江,身在他鄉異地。
說句不吉利的話,出征在外,肯定有人會客死他鄉。
我不希望是你們中任何人,所以,我希望你們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而不要等到。
未來,有人不斷征戰,從士卒一步步晉升將軍,乃至元帥,升官加爵,享受著最後的成果。
而你掉了隊,死在了半路上。
但戰爭就是這麼殘酷,總會有人犧牲,也許你,也許是我,這話題很沉重,但又不得不提。
就連我也說不好,會在那場戰役中去了,又能走到哪一步。
誰都不想打仗,但我們不打,別人會打我們。
就像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不是你,就是我……
如果非要選擇一種死法,我希望我能死在衝鋒的路上,而不是倒在病床上。
當然了,我不希望犧牲的是我們,我希望殺更多的敵人,自身無損,安享晚年,盡享天倫之樂。
雖然這太不現實,幾乎做不到……
但,但,別的暫且不提,我劉漢興在此發誓,一日袍澤,一生兄弟。
若有一天,你不幸戰死,我不幸戰死。
死在衝鋒的路上!
活著的兄弟們,不會讓任何兄弟的犧牲,白白浪費。
隻要我劉漢興,但有一口氣,就絕不允許這樣事情出現。
待勝利到來……
待天下太平……
兄弟們,這一天,不會太遠,我會用行動,證明,我們在一點點的實現,創造這一美好未來,嶄新未來。
那一番即興演講,充滿了真誠,不做作。
劉楓深知,開掛可以看到忠誠度不假,但若想將士上下一心,光靠掛是不行的。
他當即靈機一動,召集三軍,當著太史慈和陳武麵,開始了即興演講。
一一剖析了,未來麵臨的狀況,各種情況。
有美好的期許,也有期望早日和平,很多很多。
也是在劉楓這一番,當著三軍將士的一場演講,將士們忠誠滿值,爭先恐後的前往九江
這一幕,深深震撼著太史慈和陳武。
也在他們心裏埋下了這粒種子,種子種下了。
隨著接下來的所作所為,如家書,如模擬,等等。
雖然遠在九江,但並不遠,很多東西,劉楓等人也是第一時間書信交流。
一切就像春耕沒多久,九江的土豆剛剛種下,尚在茁壯成長。
但也讓他們在外的將士知道,堅信,隻要他們齊心協力,劉楓說的這一天終會到來。
而到了今天,太史慈在孫策麵前,一番言語,徹底堅信自我。
那粒,早已埋下的種子,終於在這一刻,隨著太史慈了解越多,開始成長起來。
士卒們,也在這話裏,想起了劉楓的話,更加舍生忘死的戰鬥。
隨著,戰爭打響。
他們來不及想更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活下去的人,就像一點點火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江東方麵,無人知道,他們喚醒了什麼?
接下來的戰鬥,完全超乎了他們意料之外。
就像攻打皖城一樣,超過了他們的預料,在皖城,因為士兵多還不覺得廬江兵有多難打。
他們若是知道,皖城兵,傷多,亡少,隻是為了更好的救治,就更震驚了。
而現在到了臨湖,區區小縣。
兵馬也不多,隻有縣兵三千不到,和太史慈的八千廬江兵。
在他們看來,手到擒來。
攻不下皖城,大城,還攻克不了小城。
然而,接下來。
臨湖,將士們用行動告訴他們。
臨湖雖小,就像是一座雄關,牢牢的抵擋著他們的衝鋒。
每個士卒鬥誌昂揚,奮勇爭先,毫不畏懼!
就仿佛不知道,他們麵對的是五萬雄兵一樣。
不知道,足足五倍多的敵人啊!
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江東,就算是死,也要撕下他們一塊肉。
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
所有的一切的改變,隨著劉楓的到來,加入了他的理念,求同存異下,不斷發酵。
鐵血的軍魂,隨著一次次的大戰,不斷鑄就。
而一次次捶打,一次次磨煉,鑄就出來的軍魂,越來越堅固,越來越強大。
戰戰戰!
拳拳到肉,刀刀刺骨。
直到,孫策坐不住了,他可以容忍皖城敗在新式武器下。
卻不能容忍區區臨湖小縣,八千人馬,抵擋他的兵鋒,
於是,他帶著賀齊等將,用命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