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戰合肥(中)
樂進接過旗杆,將目光看向太史慈,太史慈輕笑一聲將帥旗掛在旗杆之上。
隨後陳字大旗猛地出現在合肥城頭,迎風招展。
城外正在用飯的孫策看著合肥城頭忽然升起的一杆陳業帥旗,頓時眉頭一皺。
隨後他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周瑜。
周瑜見狀也是一愣,這陳業忽然出現的陳業帥旗是什麼情況?
莫非是黃蓋那邊出了問題?
“伯符,我已經派黃老將軍封鎖了合肥西麵和北麵的道路,這陳業的帥旗從何而來?”
孫策聞言深吸一口氣看向周瑜說道:“在此之前,合肥可曾有援軍前來?”
周瑜低頭思索片刻後斬釘截鐵地說道:“絕對沒有援軍前來!”
周瑜的話讓孫策瞬間陷入了疑惑之後,莫名其妙出現在合肥城頭的陳業帥旗。
這讓他心中有些不安,難道這是陳業故意詐自己的奸計。
某非目的就是為了嚇退自己,好為合肥城拖延時間?
“公瑾按照你所言,城中沒有援軍對嗎?”
周瑜當即點頭表示肯定。
孫策舔了舔嘴唇,眼睛死死盯著合肥城頭的陳業帥旗。
最後他一字一句地說道:“公瑾,攻城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
周瑜瞬間反應過來,明白孫策這是要強攻合肥,於是連忙伸手拉住孫策說道:“伯符三思,如今合肥城中貿然升起陳業的帥旗,其中定會有蹊蹺!”
孫策看著想要勸說自己的周瑜,輕笑一聲對周瑜說道:“公瑾,你方才自己都說了不可能有援軍進入合肥,既然如此,為何還要阻攔我攻城。”
“眼下的情況來看,合肥城中不過是裝腔作勢而已!”
言畢,孫策不再多言,當即便要指揮手下兵馬攻打合肥。
周瑜再度是上前說道:“伯符,你統領兵馬一路急行軍,如今人困馬乏,自當先行休整一番,切不可讓合肥的曹軍以逸待勞。”
對於周瑜的再三叮囑,孫策顯然有些不耐煩了,不過還是忍住沒有發作。
而周瑜也敏銳發現了孫策已經在爆發點上,於是識相地出言說道:“若是三軍用命,未嚐不可攻克合肥!”
孫策聽到周瑜終於說了句好話,於是大笑著對周瑜說道:“公瑾,這飯我們是吃不成了,不過我們可以攻克合肥,入城去吃曹軍的糧食!”
隨即孫策便指揮手下兵馬準備攻城,周瑜見狀也當即調派手下將雲梯等攻城器械準備好。
“將軍,快看!”
聽到手下的聲音,張遼扭頭看向合肥城,一眼便看到了陳業的帥旗。
然而埋伏中的張遼卻不見帥旗晃動,心中明白城頭上的太史慈和樂進認為當前還不是出擊的時候。
於是張遼點點頭對親兵說道:“等到帥旗劇烈搖動的時候在通知我!”
接著張遼將目光看向了眼前準備攻城的孫策軍。
看到孫策指揮人困馬乏的手下準備攻城,張遼露出有些玩味的笑容。
孫策急行軍之後又馬上攻城,真把自己手下的兵士當成佽飛和熊羆了?
也許趁著孫策還沒有擺開攻城陣勢的時候殺出去效果更好一些。
張遼思索間,便看到孫策喝令手下兵士準備攻城。
近萬人的孫策軍當即開始原地排列陣型,一副摩拳擦掌準備攻打合肥的模樣。
看著正在布陣的孫策軍,張遼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張遼當即對著伸手的手下說道:“下邳之戰,我等輸得憋屈,今日就讓他們見識一下我們並州兒郎的厲害!”
言畢張遼翻身上馬,手中的長戟閃著別樣的寒光,同時馬鞍上還掛著一柄大刀。
“殺!”
張遼簡單明快的一句命令後,提前埋伏好的三千並州兒郎如同虎豹一般跟隨張遼衝出。
排山倒海的呼喊聲和震天動地的衝鋒使得正在列陣的孫策軍為之一愣。
此時就連合肥城頭的太史慈和樂進都傻眼了。
太史慈抬頭看著一旁絲毫未動的帥旗,怎麼也想不明白張遼怎麼忽然就出擊了。
不過現在肯定不是思索張遼出擊原因的時候。
“樂將軍,如今張將軍率先出擊,若是我等放任不管,勢必會讓張將軍身陷重圍,當前我等也應該主動出擊,配合張將軍攻擊孫策軍!”
聽到太史慈的話,樂進雖然心中有些不滿,卻也隻能和太史慈一同出戰。
畢竟當下張遼已經暴露,若是不出兵救援隻怕張遼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擅自出擊的事情等到戰後再說,現在需要先出兵支援張遼。
“全軍聽令,隨我出陣!”
樂進這些也不留底,當即集結城中所有兵馬,準備和孫策血戰。
片刻,樂進和太史慈便從合肥城中衝出,三千兵馬緊隨其後。
而張遼此時已經一頭殺入孫策的尚未完成的軍陣之中。
孫策此時看著伏擊自己的張遼和主動出戰的樂進、太史慈,臉上露出一絲戲謔的笑容。
“看來陳業真的不在城中,否則他不會這麼愚蠢,這城中的兵馬大概隻有三千,而伏擊我們的兵馬也是三千。”
“公瑾,看來我們是被人小看了,他們六千兵馬就敢主動出擊。”
言畢,孫策握緊手中的長槊,對著一旁的周瑜說道:“公瑾,你坐鎮中軍指揮,且看我斬將奪旗!”
“江東兒郎隨我衝殺!”
孫策握著長槊主動向著張遼衝殺過來。
周瑜此時也指揮尚未布陣完畢的手下前去牽製出城的樂進和太史慈。
於此同時派人去通知黃蓋緊急回援夾擊出城的樂進和太史慈。
握著長戟衝殺的張遼一眼便看到了衝向自己的孫策。
他這些日埋伏攢起來的鬥誌瞬間爆發,握著長戟直指孫策高喊道:“孫策,來和我大戰三百回合!”
孫策聞言大笑著說道:“對付你,三十回合足矣,受死吧!”
一瞬間,兩人的身影交錯而過,長槊對上長戟。
一個是江東小霸王,一個並州凶豺狼。
兩人隨即便戰上十合,卻誰也奈何不了誰。
孫策見十合已過,而張遼絲毫沒有敗相,心中不由焦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