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新的技術

第578章 新的技術

走進船廠後,見所有工匠都懶懶散散的站在一旁,鄭見幹咳一聲,然後拍了拍手,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後,鄭見才道:“各位,這位是揚州刺史盧大人,而這位年輕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原郡公蕭郡公。”

蕭郡公?

眾工匠一愣,然後滿臉驚訝的看著蕭煜。

這麼多年來,蕭煜的名聲已經傳遍了整個大唐,短短幾年時間,就被封為太原郡公,位列二品,高居朝堂,可以說是一個大名人了。

工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的樣子,卻是聽過他的名聲,如今見活生生的蕭煜站在他們麵前,都有些激動。

這可是傳奇的大人物啊,等回去之後,一定要和親戚朋友們吹噓一番,他們見到了傳說中的蕭煜!

“蕭郡公,下官為你叫幾個老工匠過來,他們造了一輩子船,經驗豐富,有他們在的話,應該能造出你想要的船。”

鄭見說著,便叫來幾個約莫五十歲的老人。

幾個老人一聽蕭煜要造什麼船時,頓時張大了嘴巴,久久說不出話來。

他們是土生土長的揚州人,從祖輩開始便進入造船行業,到他們這已經有三四代了,可以說在這方麵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然而以他們的見識,對這麼龐大的船隻卻也是聞所未聞,這已經不能被稱之為船了,這簡直就是一座小型的海上宮殿嘛!

“大人,請恕小人直言,如此規模的船隻,就算造出來,那又靠什麼動力來航行呢?”一個老工匠問道。

“動力方麵嘛,就不用你們擔心,既然我讓你們造,既然就有辦法讓它動起來。”蕭煜道。

老工匠搖搖頭,道:“大人,造這種規模的船隻,所耗費的心血和精力是巨大的,如果它不能航運,那造出來又何意義?”

“行吧,你們可曾聽過多桅帆裝置?”蕭煜道。

所有工匠都是麵露迷茫之色,就連鄭見找來的老工匠也是麵麵相覷,顯然沒聽過這什麼“多桅帆裝置”。

“大人,什麼是多桅帆裝置?”有人問道。

“這是一種造船技術,可以為船隻提供動力,不過具體的圖紙太多,我沒辦法帶在身上,等改日我再拿來給你們看看。”蕭煜道。

“如果大人真有辦法讓這船隻動起來,那小人就敢保證絕對能將這船造出來!”一個老工匠說道。

“好!”

蕭煜說著,而後轉頭對盧晟說道:“盧大人,麻煩你派人去一趟折衝上府的營地,本公在那裏放了三個箱子,煩請將這三個箱子抬過來。”

“好。”

盧晟點點頭,然後就吩咐著身旁的侍衛去取。

過了一個時辰,幾個侍衛才滿頭大汗的回來,而他們手中,還抬著三個大箱子。

“來,將箱子打開吧,這裏麵就是船隻的具體製造圖紙,還有如何讓它動起來,裏麵也有講。”蕭煜道。

幾個侍衛將箱子放在眾人麵前,然後一個個打開來。

早就按耐不住的工匠立刻上前,開始翻開起來。

“你們可得小心點,這圖紙可是本公花了很大力氣才找來的,獨此一份,壞了可就沒了。”蕭煜道。

這圖紙應該是元朝的時候畫的,到李文忠所在的明朝,差不多有上百年的曆史,如果這圖紙被弄壞了,那海上絲綢之路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因為以目前大唐的船去海上航運,損失實在是太大了,十艘船最後能回來三四艘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之前向蕭煜提出問題的老工匠滿臉好奇的拿起一卷圖紙,僅僅是看了一眼,他便瞪大了眼睛。

蕭煜眼尖的瞥了一眼,他運氣不錯,拿的正是關於多桅帆裝置的製作方法以及作用。

這多桅帆裝置是宋朝時期發明的一種技術,大檣高十丈,頭檣高八丈,風正則張布帆五十幅。

稍偏則用利篷左右翼張,以便風勢,大檣之巔,更加小帆十幅,謂之“野狐帆”風息則用之。

這種複式桅帆技術,能夠利用不同方向吹來的風:“風有八麵,唯當頭不可行”,其他方向的風都可以用來驅動船隻前行。

可能很多人覺得隻能靠風為動力,萬一沒風了咋辦?

這不是開玩笑嗎,蕭煜所造的船隻可不是在河麵上行駛。

如果是河麵,沒風還說的過去,但是在海麵上,還怕沒有風嗎,到那時候恐怕隻會嫌風太大了吧?

而且,如果實在沒風,還可以通過船槳、舵櫓、船蒿等形式,以人力進行驅動。

反正隻要船造出來,就不怕走不動。

“這船設計真是太精妙了…”一個工匠嘖嘖稱奇道。

“可眠桅?竟然還可以收縮?”又一個工匠驚訝道。

所謂可眠桅,即桅杆底座裝有轉軸,可以隨時將桅杆豎起或放倒,這個技術同樣也是宋朝時發明的。

據沈括《夢溪筆談》的記載,國人還將可眠桅的技術傳授給了高麗海商:“嘉祐中,蘇州昆山縣海上,有一船桅折,風飄抵岸。船中有三十餘人,衣冠如唐人,係紅鞓角帶,短皂布衫。見人皆慟哭,語方不可曉。試令書字,字亦不可讀。行則相綴如雁行。”

說的就是他們是高麗屯羅島人,在航海時因大風吹折桅杆,隨洋流漂到昆山海岸。

昆山知縣韓正彥“召其人,犒以酒食”,又“使人為其治桅,桅舊植船木上,不可動,工人為之造轉軸,教其起倒之法。其人又喜,復捧首而囅”。

“咦?這船舵也是聞所未聞啊…”老工匠眼睛一亮,然後便開始看著船舵的介紹,“升降舵與平衡舵…平衡舵指將舵杆軸線略往舵葉中間靠攏,減小轉舵力矩,操作起來更省力。”

“升降舵則指舵葉上裝有舵鏈,可根據吃水線深淺來確定舵位高低,水淺將船舵拉高,水深將舵降下,在船舵正上方的船尾,設有舵樓,是舵工操作船舵的工作室。”

所有工匠都圍湊過來,然後小心翼翼的拿起圖紙開始觀摩。

每個人臉上都露出震驚之色,他們都自詡經驗豐富,然而現在看到這份造船圖紙時,才發現他們以前有多麼的坐井觀天。

如果將圖紙上的技術全部造出來,那對於以後大唐的造船業來說,可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