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逍舉起一麵白旗,向身後揮了幾下。
銳金旗五百名教眾拔起羽箭槍斧,奔到明教木棚之前,躬身向張無忌行禮,隨即返身奔出廣場。
楊逍一麵青旗擲出,插在白旗之旁,隻聽得廣場旁腳步聲沉重,五百名巨木旗教眾青布包頭,每十個人抬一根巨木,快步奔來。
每根巨木均有千餘斤之重,木上裝有鐵鉤,各人挽住一隻鐵鉤,腳下步子極是整齊。
突然間一聲吆喝,五十根巨木同時拋擲出手,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在左,有的在右,但每根巨木飛出,迎麵必有一根巨木對準了撞到,五十根巨木竟無一根落空。
但聽得砰砰砰砰巨響不絕,五十根巨木分成二十五對,相互衝撞。
每根巨木都是重逾千斤,相互撞擊之下,聲勢實是驚人,若是青旗附近有人站著,不論縱高躍低,左閃右避,總免不了被巨木撞到。
巨木旗這路陣法,乃是從攻城戰法中演化出來,攻城者抬了大木,衝擊城門,再堅固的城門也會被巨木撞開。
血肉之軀在這許多大木衝擊之下,豈不立成肉泥?
巨木旗五百名教眾待巨木撞後落地,搶上前去抓住巨木上的鐵鉤,回身奔出,相距十餘丈之遙,隻待發令者再度擲出青旗,又可二次抬木撞擊。
楊逍揮青旗命巨木旗退出,右手一揮,一麵紅色小旗擲入廣場。
但見頭裹青巾的明教教眾退開,五百名頭裹紅巾的烈火旗教眾搶進場來。
各人手持噴筒,一陣噴射,廣場中心滿布黑黝黝的稠油。烈火旗掌旗使揮手擲出一枚硫磺火彈,石油遇火,登時烈焰奔騰,燒了起來。明教總壇光明頂附近盛產石油,石中日夜不停有油噴出,遇火即燃。
烈火旗人眾每人背負鐵箱,箱中盛滿石油,噴油焚燒,人所難抵當。
烈火旗退出廣場後,楊逍黑旗飛處,五百名頭裹黑巾的洪水旗下教眾搶進廣場。
這洪水旗所攜家生,共是二十部水龍,又有噴筒、提桶之屬,前麵十人推著十輛木車。
掌旗使唐洋一聲令下,木車打開,放出二十頭餓狼,張牙舞爪,在廣場上咆哮起來,便欲四散咬人。
群雄大奇,心想這些惡狼跟“洪水”兩字有何幹係?
隻聽得唐洋喝道:
“噴水!”
一百名教眾手持陶質噴筒,一百股水箭向惡狼身上射了過去。
群雄鼻中隻聞到一陣酸臭,卻見那二十頭惡狼一遇水箭,立時跌倒,狂叫悲嗥,頃刻間皮破肉爛,變成一團團焦炭模樣。
原來洪水旗所噴水箭,乃是劇毒的腐蝕藥水,係從硫磺、硝石等類藥物中提煉製成。
群雄見了這等驚心動魄之狀,不由得毛骨悚然,均想:
“這些毒水倘若不是射向群狼,卻是射在我的身上,那便如何?”
洪水旗教眾提起二十部水龍上的龍頭,虛擬作勢,對著群狼,顯而易見,水龍中也是裝滿了毒水,若加發射,不但水盛,且可及遠。楊逍揮起黑旗收兵。
洪水旗下教眾拉動水龍出場。當水龍回轉之時,水龍口轉到哪一方,哪一方的豪傑便忍不住臉上變色。
隻見楊逍擲出一麵小小黃旗。
一群頭裹黃巾的明教徒走進廣場,各人手持鐵鏟,推著一車車泥沙石灰,人數卻比金、木、水、火四旗少得多,隻有一百人。
這一百人圍成一個圈子,同時舉鏟往地下猛擊,突然間轟的一聲大響,塵土飛揚,廣場中心陷落,露出一個徑長三四丈的大洞。
跟著大洞四周泥土紛紛跳動,鑽出一個個頭戴鐵盔、手持鐵鏟的漢子來。
四百條大漢驀地從地底鑽出,群雄都是大吃一驚,齊聲呼叫。
原來這四百名教眾早就從遠處打了地道,鑽到廣場中心的地底,挖掘大洞,以木板木條撐住,藏身其間,厚土旗掌旗使顏垣發出號令,四百名教眾同時抽開木條,整塊地麵便陷了下去。
地底教眾跟著破土而出。
這一來,狼屍、石油、焦土等物一齊落入地底。一百名教眾揮動鐵鏟,在大洞上空虛擊三下。
倘若有人跌入洞中後想要躍上逃命,勢必被這一百柄鐵鏟擊了下去。跟著一車車石灰、鐵沙、石子倒入洞中,片刻間便將大洞和數百個小洞填平。
五百柄鐵鏟此起彼落,好看已極。掌旗使一聲令下,五百教眾齊向張無忌行禮。
那廣場中心填了鐵沙石灰,平滑如鏡,比先前更是堅硬得多。
群雄心中明白:
“倘若我站在廣場中心,口出侮慢明教之言,此刻隻怕早已被活埋在地底了。”
這一來,明教五行旗大顯神威,小加操演,旁觀群雄無不駭然失色,各人均知近年來明教在淮泗豫鄂諸地造反,攻城略地,連敗元軍,現下他們是將兵法戰陣之學用於武林豪士間的群毆,人數既眾,部勒又嚴,加之習練有素,天下任何江湖門派莫能與抗。
楊逍收兵以後,將插著小旗的木架交與身後童子,冷冷的瞧著周芷若,一言不發,但這無言之意卻是十分清楚:
“憑你峨嵋派百餘名男女弟子,能是我明教數千之眾的敵手麼?”
趙子成在一旁看著,也覺得對方訓練士兵的手段確實是事厲害。
這種級別的人物放在這裏,怪不得說是明教最後能夠得到這天下果然時都是有原因的。
這天下就應該是明教的,也應該是張無忌的。
廣場上群雄各人想著各人的心事,一時間寂靜無聲。
過了好一會,空智身後一名老僧站起身來,說道:
“適才明教操演行軍打仗的陣法,模樣倒是好看,但到底管不管用,能不能製勝克敵,咱們不是元帥將軍,學的也不是孫吳兵法,隻怕誰也說不上來……”
眾人均知他這幾句話乃是違心之論,隻不過煞一煞明教的威風,將五行旗的厲害輕輕一言帶過。
周顛叫道:
“要知管不管用,那也容易得很,少林寺派些大和尚出來試上一試,立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