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豪諸多猜測,均料想她和朝廷有關,但除此之外,再也尋不著甚麼線索了。
此時聽周顛如此說,眾人都道:
“你這才是廢話!要是尋得著那姓趙的女子,咱們不會著落在她身上打聽嗎?”
周顛笑道:
“你們當然尋不著。教主卻不用尋找,自會見著。教主還欠著她三件事沒辦,難道這位如此厲害的小姐,就此罷了不成?嘿,嘿!這位姑娘花容月貌,可是我一想到她便渾身寒毛直豎,害怕得發抖。”
眾人聽著都笑了起來,但想想也確是實情。
張無忌歎道:
“我隻盼她快些出三個難題,我盡力辦了,就此了結此事,否則終日掛在心上,不知她會出甚麼古怪花樣。彭大師適才建議,本教召集各路首領一會,此事倒是可行,各位意下如何?”
群豪均道:
“甚是。在武當山上空等,終究不是辦法。”
楊逍道:
“教主,你說在何處聚會最好?”
張無忌略一沉吟,說道:
“本人今日忝代教主,常自想起本教兩位人物的恩情。一是蝶穀醫仙胡青牛先生,他老人家已死於金花婆婆之手。另一位是常遇春大哥,不知他此刻身在何處。我想,本教這次大會,便在淮北蝴蝶穀中舉行。”
周顛拍手道:
“甚好,甚好!這個‘見死不救’,昔年我每日裏跟他鬥口,人倒也不算壞,隻是有些陰陽怪氣,與楊左使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見死不救,自己死時也無人救他,正是報應。我周顛倒要去他墓前磕上幾個響頭。”
當下群豪各無異議,言明三個多月後的八月中秋,明教各路首領,齊集淮北蝴蝶穀胡青牛故居聚會。
次日清晨,五行旗和天鷹旗下各掌職信使,分頭自武當山出發,傳下教主號令:
諸路教眾,凡香主以上者除留下副手於當地主理教務外,概於八月中秋前趕到淮北蝴蝶穀,參見新教主。
其時距中秋日子尚遠,張無忌見俞岱岩和殷梨亭尚未痊可,深恐傷勢有甚反複,以致功虧一簣,因此暫留武當山照料俞殷二人,暇時則向張三豐請教太極拳劍的武學。
趙子成並不是他們明教之人,又身為武當張三豐的救命恩人。
留在武當,和張三方切磋武藝!
張三豐本身是好武,兩人都是武學大師,切磋起來也更加的方便!
韋一笑、彭瑩玉、說不得諸人,仍是各處遊行,探聽趙敏一幹人的下落。
楊逍奉教主之命留在武當,但為紀曉芙之事,對殷梨亭深感慚愧,平日閉門讀書,輕易不離室門一步。
如此過了兩月有餘,這日午後,張無忌來到楊逍房中,商量來日蝴蝶穀大會,有哪幾件大事要向教眾交代。
他以年輕識淺,忽當重任,常自有戰戰兢兢之意,唯懼不克負荷,誤了大事,楊逍深通教務,因此張無忌要他留在身邊,隨時谘詢。
兩人談了一會,張無忌順手取過楊逍案頭的書來,見封麵寫著“明教流傳中土記”七個字的題簽,下麵注著“弟子光明左使楊逍恭撰”一行小字。
張無忌道:
“楊左使,你文武全才,真乃本教的棟梁。”
楊逍謝道:
“多謝教主嘉獎。”
張無忌翻開書來,但見小楷恭錄,事事旁征博引。
書中載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於唐武後延載元年傳入中土,其時波斯人拂多誕持明教“三宗經”來朝,中國人始習此教經典。
唐大曆三年六月二十九日,長安洛陽建明教寺院“大雲光明寺”。
此後太原、荊州、揚州、洪州、越州等重鎮,均建有大雲光明寺。
至會昌三年,朝廷下令殺明教徒,明教勢力大衰。
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曆朝均受官府摧殘。
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於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
張無忌讀到此處,不禁長歎,說道:
“楊左使,本教教旨原是去惡行善,和釋道並無大異,何以自唐代以來,曆朝均受慘酷屠戮?”
楊逍道:
“釋家雖說普渡眾生,但僧眾出家,各持清修,不理世務。道家亦然。本教則聚集鄉民,不論是誰有甚危難困苦,諸教眾一齊出力相助。官府欺壓良民,甚麼時候能少了?甚麼地方能少了?一遇到有人被官府冤屈欺壓,本教勢必和官府相抗。”
張無忌點了點頭,說道:
“隻有朝廷官府不去欺壓良民,土豪惡霸不敢橫行不法,到那時候,本教方能真正的興旺。”
楊逍拍案而起,大聲道:
“教主之言,正說出了本教教旨的關鍵所在。”
張無忌道:
“楊左使,你說當真能有這麼一日麼?”
楊逍沉吟半晌,說道:
“但盼真能有這麼一天。宋朝本教方臘方教主起事,也隻不過是為了想叫官府不敢欺壓良民。”
他翻開那本書來,指到明教教主方臘在浙東起事、震動天下的記載。
張無忌看得悠然神往,掩卷說道:
“大丈夫固當如是。雖然方教主殉難身死,卻終是轟轟烈烈的幹了一番事業。”
兩人心意相通,都不禁血熱如沸。
楊逍又道:
“本教曆代均遭嚴禁,但始終屹立不倒。南宋紹興四年,有個官員叫做王居正,對皇帝上了一道奏章,說到本教之事,教主可以一觀。”
說著翻到書中一處,抄錄著王居正那道奏章。
張無忌看那奏章中寫道:
“伏見兩浙州縣有吃菜事魔之俗。方臘以前,法禁尚寬,而事魔之俗猶未至於甚熾。方臘之後,法禁愈嚴,而事魔愈不可勝禁。……臣聞事魔者,每鄉每村有一二桀黠,謂之魔頭,盡錄其鄉村姓氏名字,相與詛盟為魔之黨。凡事魔者不肉食。而一家有事,同黨之人皆出力以相賑恤。蓋不肉食則費省,費省故易足。同黨則相親,相親則相恤而事易濟……”
張無忌讀到這裏,說道:
“那王居正雖然仇視本教,卻也知本教教眾節儉樸實,相親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