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9章 榆木,木魚(中)

世間有山,名曰靈山。

山上有寺,名曰雷音。

靈山方圓八百萬裏,周邊凡人國度無數,生靈億萬,皆以佛為尊,雷音寺內古佛八百,菩薩三千,羅漢近萬,僧眾更是不可計數。

靈山腳下。

有兩棵樹。

一棵是菩提樹,在山前,一顆是棵再普通不過的榆樹,在山後。

靈山雖大。

可雷音寺僧眾甚多,佛音日夜不斷,亦是傳到了山腳下,漸漸的,兩棵樹也受到了感染。

五百年的風吹。

五百年的日曬。

五百年的雨打。

日日聽經,夜夜聞道,日夜熏陶之下,那棵菩提樹率先滋生了出了一縷靈智,被居住在附近的山民奉為神樹,以佛禮待之。

與之相反。

那棵榆樹卻沒有半點動靜,又因為本身普通的緣故,經常被附近的山民砍伐,以作薪柴之用。

奇怪的是。

每次被砍去樹體,長則十年八年,短則三年五年,它總能靠著發達的根係再次煥發生機,重新長出樹體。

如此砍了長,長了再砍。

一千五百年過去,它依舊隻有碗口粗細,且瘦弱不堪,枝葉凋零。

相反。

一千五百年來,那菩提樹早已高愈十數丈,粗壯無比,樹冠大如華蓋,已是漸漸被雷音寺內的僧眾注意到了。

某日。

靈山腳下,來了一個行腳僧。

行至山前。

他順手自那棵菩提樹上摘下了一顆菩提子,而後便入了雷音寺。

可……

他的雷音寺之旅,並不順遂。

因他來曆莫名,舉止怪異,離經叛道,更兼時常口出狂言,所作所為,與現行佛法大相徑庭,被雷音寺僧眾所不喜,隻待了不到一個月,便被僧眾找了個理由,直接趕了出去。

那行腳僧也不惱。

隻是留下一句‘他日我再歸來,必為雷音之主’的狂言,便瀟灑離去。

行至山後。

他意外地發現了那棵傷痕累累的榆樹。

“難得。”

撫摸著樹體,他輕聲道:“你佛根深種,又以己身奉養萬家千年有餘,這是何等大的功德?遠比山上那些隻會念經的和尚強了萬倍,隻可惜礙於根腳所限,始終未能開啟靈智,倒是件憾事。”

“罷了。”

頓了頓。

他又是笑道:“你我相見,即使有緣,隻是貧僧如今要去做一件事,暫時無法抽身……這樣好了,三年之後,貧僧便會回來,屆時你若還未開啟靈智,貧僧便渡你一渡,如何?”

雖沒有靈智。

可那榆樹似能感受到他的善意,枝葉微動,以作回應。

時間飛逝。

就在行腳僧歸來月餘前,那棵菩提子成功化形,被引入了雷音寺,封號菩提羅漢,受萬靈萬世香火供奉,得享自在。

那棵榆樹。

卻遭遇了滅頂之災。

不僅再次被砍伐,甚至連根都被挖了出來,徹徹底底斷絕了開啟靈智的希望。

一個月之後。

行腳僧如約歸來。

隻是那棵讓他心生敬佩的榆樹已是消失不見,原地多了一座新房,新房外,一顆方圓數丈的樹根被隨意丟棄在那裏,無人理會。

站在樹根前。

那行腳僧沉默了良久。

“大師也覺得這樹根奇怪?”

恰好新房主人外出,見他在此駐足,忍不住抱怨道:“誰能想到,就那麼點粗的一棵樹,樹根竟然這麼大,我跟我家的三個小子,整整挖了一個月,又請了十幾個壯勞力,才勉強把它弄出來……”

行腳僧歎了口氣。

“這是,它的佛根。”

“什麼根?”

那人聽得雲裏霧裏。

行腳僧沒解釋,更沒怪罪他,隻是開口索要這顆樹根。

“大師想要,拿走就行了!”

那人很慷慨,也很費解,“不過這樹根又幹又硬,拿來當柴燒都費勁,大師想拿它來幹什麼?”

“阿彌陀佛。”

行腳僧雙手合十,輕聲道:“貧僧來履行約定,渡它一渡。”

那人更奇怪了。

他自幼長在靈山腳下,自然知道得不少,渡惡人的,渡善人的,甚至渡動物的……他都見了不少,可渡一顆木疙瘩的,還是第一次見!

更何況。

還是個榆木疙瘩!

“大師。”

想到這裏,他調侃道:“人們常說,榆木疙瘩不開竅,你渡這玩意,能行嗎?”

“行。”

行腳僧點點頭,輕聲道:“鐵樹尚有開花日,榆木自有開竅時。”

也不多說。

他親自動手,從樹根之上取下了最堅硬的那部分,亦是世人口中的榆木疙瘩,細細打磨成了一隻木魚,隨身攜帶。

……

行腳僧很怪。

走的路,更是與現有的佛修大相徑庭。

主張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更是不重戒律,不拘坐作,不立文字,強調無念無相,即心是佛。

起初。

他的理念不被眾僧接納,備受打壓,輾轉流離,四處顛沛。

期間。

這隻木魚跟他形影不離,陪他踏過了千山萬水,輾轉了大千世界,見識了紅塵滾滾,經曆了劫難重重,可……礙於先天根腳,始終沒有多大的變化。

行腳僧也不急。

依舊是隨身不離地帶著它。

隨著時間的推移。

行腳僧的主張漸漸被大眾接受,追隨者,信徒,弟子……日漸眾多,甚至到了最後,連雷音寺的諸多古佛菩薩,也接納了他的道理,再次邀請他前往靈山雷音寺一行。

這一次。

他不再是一個人,所主張的理念,也不再被人嘲笑。

而這一行。

也應下了他當年放出的狂言。

他與現任雷音寺主持公開論道百年,引得三千大世界的諸多名宿前來圍觀,甚至還有多個不朽者現身,聲勢之大,堪稱空前!

百年期滿。

現任雷音寺主持被他的道理所折服,甘拜下風,讓出了主持之位,不知所蹤。

而那隻木魚。

在這場論道中,始終被行腳僧放在身側,日日夜夜被佛理熏陶了百年,也終於誕生出了一絲靈性,隻是距離生出自我意識,還差了不少,似乎……能走到這一步,就是它的極限了。

彼時。

所有人都在勸。

以行腳僧即將得證不朽的修為下,就算想要佛門至高法器,亦是一句話的事,又何必跟一個永遠開不了竅的榆木疙瘩較勁?

昔日落魄的行腳僧。

彼時風光無限的新任佛主。

雖然身份地位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卻依舊不改初心,甚至當著眾僧的麵,發下了大宏願。

“這榆木疙瘩不開竅。”

“貧僧,亦不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