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被出名和被關注,伏西鄉也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發展機遇,鄉領導們格外重視,積極發揮地主職能,配合縣裏做好接待服務工作,讓各組各團感覺很舒心,賓至如歸,鄉裏的工作得到了各方一致肯定和讚譽。
不過,各方關注的焦點最終還是落在了伏西集團和梨花村,而這兩個地方都跟一個人有關,那就是易天。
於是,不管是調研組、取經團成員,還是考察團商家以及媒體記者,都對他很感興趣,希望能與之見見麵、談一談,便請鄉裏安排一下。
雖然易天不善應酬,也不喜歡應酬,但為了家鄉的繁榮發展,關鍵時刻他還是挺身而出,而他盡力的方式卻很特別,召集大家一起開座談會。
對方不管是政府公職人員,還是商家、記者,全都濟濟一堂,不分職業職務,不分高低貴賤,一視同仁。
己方則不止於他一人,還有已經或準備在伏西鄉投資、來自全國各地、家族企業在當地赫赫有名的武者代表們。
易天讓他們發表來伏西鄉投資的看法和期望,借助這些家族的名氣和影響力,提升伏西鄉的發展價值,既能吸引更多的外地投資,又能讓上級政府高度重視,為伏西鄉的崛起、騰飛造勢。
這一手果然厲害,隨著一個個武者代表亮相,自報家門,頓時如雷貫耳,震得對方頻頻發出驚呼,感覺太不可思議了。
大家實在想不明白,全國跟伏西鄉條件差不多的鄉鎮多的是,為什麼這些赫赫有名的大企業會獨愛小小的伏西鄉,真是沒有天理啊!
想不明白就問呀,記者們很有職業敏感,搶先提問,但眾武者又怎會告知他們真相呢,便打著哈哈用“這裏山好、水好、人更好”來敷衍。
這樣的話,那就沒法繼續聊下去了,記者們也莫之奈何,因為他們深知這些大家族不能輕易得罪。
唉,既然聊不下去,那就隻有自己找真相囉。
於是散會後,記者和調研組的成員們紛紛發揮釘子精神,深入到廣大的人民群眾之中,以期從群眾的口中獲悉真相。
結果還真讓他們了解到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這些來自各地的投資者都是易天的好友,他們很支持他,不僅響應他的號召來這裏投資,而且還主動向這邊捐款且金額還不少呢。
天呢,這個易天到底是何方神聖啊,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人格魅力,讓各地大家族如此地巴結他?
對,就是巴結,他們來這裏投資的行為完全有悖常理,雖然這裏的確山好水好,卻也不值得這樣投資和捐資吧,所以隻有巴結才能解釋的通。
於是,易天便成了記者和調研組研究的對象,追根溯源,刨根問底,驚愕的發現他竟然有一個不堪回首的過去。
父母雙亡,而且還是被曾經的好朋友、老同學撞死的,且隱瞞了很多年!
妻子背叛,而且第三者還有權有錢,他是弱者,無力反抗,隻有放棄,成為了眾人的笑柄!
而經曆過這些後他才開始轉運,半年內鹹魚大翻身,這難道就是古人所說的“天之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嗎?
可這也太邪乎了吧!
如果這段古語名言真那麼容易應驗的話,換做他們也願意經曆呀。
老天爺,求你先苦我心誌,勞我筋骨吧!
這是不少記者和調研組成員了解情況後的心聲。
而取經團、考察團成員們的關注點卻在那些大家族的代表身上,前者希望將這些大家族拉到當地投資,後者希望自己的公司企業能攀附上這些大家族。
於是在座談會後,他們第一時間電話向家裏的領導或老板彙報,結果無數的老板要麼立刻動身趕來,要麼正準備前來伏西鄉。
而因為事發突然,那些地方領導沒法臨時出行,不過也給了取經團領隊最大的自主權,力爭請到兩三個大家族去他們當地參觀考察。
這樣一來伏西鄉一片就熱鬧了,串門、拜訪、小座談、請客吃飯成了一股趨勢,但這都不關易天什麼事,他上午開完座談會,下午就來到了鐵匠鋪。
又是一周過去了,不知那批心態不穩的煉器師們調整的怎樣了,今天重點就是測試他們。
看得出這批煉器師的心理素質還是參差不齊啊,三分之一顯得很輕鬆,三分之一表情很嚴肅,三分之一還是有些緊張。
易天也對後一類人有些擔心,思籌怎樣才能臨時讓他們調整過來,畢竟他們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呀,他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一直對他們寬容下去,如果他們實在不行,不如放棄得了。
心思電轉間有了主意,隻見他先點出第三類人,叫他們先測試。
而根據大家已經形成的慣性思維,往往先讓測試的人,都是他認為最有把握通過的人,所以這一手頓時給這類人注入了一股強心劑,緊張情緒瞬間消散,邁著自信的步子走上工作台,結果一舉通過。
聽得易大師宣布完結果,這類人喜極而泣,抱頭痛哭,相互慶祝終於成功了。
易天等他們發泄完情緒,然後對他們說:“我就覺得你們能行,你們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不然的話,我都要質疑我的眼光了,希望你們今後戒驕戒躁,努力爭先。”
“是,大師!”這些人齊聲應道,挺直著腰杆,聲音洪亮,可見自信重新回歸到了他們身上。
易天接著對前兩類人說道:“我想你們都對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不會被測試的先後順序所影響吧?”
“絕對不會!”
“請大師放心,我有把握!”
“大師,我省的!”
易天點頭嗯了聲,然後大手一揮,說那就開始吧。
於是,煉器師們集體上陣,叮叮當當好不熱鬧,結果很快出來,全部通過。
全場頓時歡呼,煉器師也是武者,兩百來武者的呼聲不可想象,驚動了不遠處公路上來來往往的路人。
這些路人中不乏記者和調研組、取經團、考察團成員,無不好奇地問陪同的鄉幹部那邊發生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