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陳明義雖然覺得魏家太過周到了,有些奇怪。
但是已經做到了這個地步,他又不想這樁親事打水漂,於是直接在婚書上按了手印,看到最後有魏員外的印章,心裏鬆了口氣。
魏管家又命小廝搬了一口箱子過來,“這裏是八兩銀子,還有四季穀物,時令鮮蔬,布料半匹,豬頭整雞,還有幾樣首飾,這便是我們給陳家姑娘準備的聘禮。”
這一回不僅是陳明義,就是吳氏和楊氏都覺得奇怪。
這是什麼聘禮啊?
魏家不下聘也沒關係的,到時候一手交人一手交錢就行。
但是現在下了,卻又準備得這麼奇奇怪怪的,一點兒都不像魏家的作派,更像是個鄉下窮小子娶親,把能給的全都搜刮了出來。
魏管家清了清嗓子,“我們的心意,還望你們能夠體會。”
吳氏立馬點頭,“當然,當然。”
雖然並不能體會,但是大戶人家做事肯定是有他們的規矩的,不會隨便這麼做,答應著就是了。
魏管家又拿出聘禮單子,正好陳仲達出來了,他就讓陳明義和陳仲達都按手印。
陳明義說道,“讓我孫子按手印做什麼?”
“妹妹出嫁,當哥哥的想必也想見證。”
陳明義不想讓陳仲達摻和到這件事當中,畢竟這是給人做妾,但是不等他說話,陳仲達已經沾了印泥按上去了。
“秀雲這一出嫁,以後就不能常常見麵了。”
他歎了口氣,又回屋裏去了。
陳明義隻得在陳仲達旁邊按上手印,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魏管家待墨跡幹了,將單子收了起來,笑著說道,“如此就圓滿了,過幾日我們上門迎親。”
吳氏眼睛都亮了,“還要迎親啊?”
“那是當然,這是寫了婚書正經下了聘禮的,那肯定是要迎親。”魏管家笑著說。
等把魏管家等人送走了,楊氏這才說道,“哎喲,我們家秀雲是要掉進福窩了,一看就是要過好日子的啊。”
吳氏也是這個意思,但是陳明義卻總覺得哪裏不太對。
吳氏說道,“老頭子,你愁眉苦臉地做什麼?”
“哪有大戶人家這麼下聘的。”陳明義看了眼那一箱子聘禮。
楊氏說道,“沒準兒是他們的規矩,還有可能是想看看咱們家是不是看重錢財的。”
“對對對。”吳氏感覺一下子被點醒了,“肯定是這樣,今日那魏管家上門就是想看看咱們的反應,要是咱們對這些聘禮表示不滿意,說不定這樁親事就黃了。”
說完,她拍了拍胸口,好在是沒有表現出來。
陳明義覺得這話有幾分道理,也就沒有多說什麼了,把陳仲達喊進屋裏說話。
“你知道了你妹子的親事,想必也知道了我將她過繼給二房的事。”
陳仲達點點頭,“那位管家提到了。”
陳明義說道,“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你不要覺得我對秀雲不好,我覺得這也是個不錯的歸宿。”
“是挺好的。”陳仲達歎氣,“姑娘大了也不能一直留在家裏,總是要嫁人的,這樁親事雖然不盡如人意,但是也還合適。”
陳明義稍微放心了些,比起這樁親事,他更在意的是陳仲達對他的看法。
這是他費了十幾年心思養出來的孫子,可不能恨他,以後好不容易有本事了,卻恨上了他,那他這些年又是圖什麼?
陳仲達次日又去書院了,說是陳秀雲出嫁的時候會回來。
接下來兩日,吳氏和楊氏把牛給吹出去了,魏家為了秀雲,特意送來婚書,又正式下了聘禮,這是正妻才有的待遇。
二十六那日魏家來人,村裏好些人都是看到了的,所以雖然覺得吳氏和楊氏的話有誇張的成分,但是也沒有懷疑。
大戶人家這麼看重,陳秀雲還真是挺有福氣的,進門兒生個兒子,以後可是不愁了。
吳氏揚聲說道,“二十九我家秀雲可就要出嫁了,到時候大家都來看看啊,那可是大戶人家迎親。”
有人說道,“嬸子,你家這是要擺酒啊,秀雲這待遇和正妻都差不離了。”
吳氏倒是想,但是魏家給的銀子還沒拿到手,先花出去了她沒有安全感,還是決定不搞那些排場了。
“擺什麼啊,家裏嫁出個姑娘,一家人難受著呢,我可沒心思看你們樂嗬嗬地吃酒席,不擺了。”
眾人撇嘴,把秀雲說得跟個心肝兒似的,其實壓根兒不在意。
終於到了十月二十九,吳氏和楊氏找了一大幫人來看熱鬧,迎親的隊伍倒是吹吹打打地來了,不過沒想象中隆重。
跟普通人迎親差不多,一乘小轎,前麵走了一匹馬,由人牽著,馬上坐了一名二十出頭的俊郎君。
吳氏有些不滿意,但是魏管家也跟著來了,她就覺得魏家還是看重的,這是魏家的大管家呢。
“魏老爺呢?”
魏管家眼睛一瞪,“這事兒還得我家老爺出麵啊?老爺和二老爺在外地還沒回來呢。”
陳宏昌拉了一把吳氏,“娘,秀雲這是給人做妾,那是魏家看重才下聘,你不會以為真的就是正妻了吧?哪有魏家二老爺親自來的道理,我看過大戶人家迎親,有的娶正頭娘子還讓人幫忙呢。”
他這麼說,吳氏也覺得有道理。
“你說得對,是我不懂事了。”
魏管家不說話了,看起來有些不高興,吳氏趕忙賠笑臉。
今日還來了一名媒婆,高喊著吉時已到,新娘上轎。
跟著媒婆的唱喝,陳秀雲被人從房間裏扶出來,向家中長輩磕頭拜別,又由陳仲達背著上了花轎。
這流程和平時嫁姑娘一樣的,吳氏別提多有麵子了,瞧瞧,秀雲去給人做妾還是能這麼從家裏出嫁。
新娘子上了花轎,陳家給準備的嫁妝也放上了後麵的一輛牛車,隻有兩床被子和兩口箱子,也不是什麼好木料,而且箱子還是空的。
周圍有人議論,吳氏隻當沒聽見,有這些都已經很不錯了,在家裏吃喝了那麼多年,好不容易出門子了,還想帶多少東西走啊?想得美。
楊氏美滋滋的,“總算是成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