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樽一推開書房,地上都是翻了一半的書和寫了幾個字的紙,蘇錦眠丟掉手上的書繼續翻下一本書。
“你在看什麼?”
聽到謝樽的聲音,蘇錦眠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
幸好謝樽眼疾手快地摟住她的腰,“這麼毛躁。”
“王爺,你回來啦。”
蘇錦眠站好,給他看她手裏的書。
“這本是專門講蠱毒的,這上麵寫了,蠱毒是不會影響生孩子的!”
謝樽勾著她的腰往自己身上貼了貼,“所以你在暗示我?”
“暗示……什麼?”
蘇錦眠眨巴眨巴眼,不解地看著他。
看到謝樽曖昧的眼神,蘇錦眠立刻反應過來,沒好氣地推開他。
“王爺,你正經一點行不行!”
“我不正經麼?”
謝樽淡笑,“為何突然想起生孩子的事情。”
“熹貴妃跟我說,你必須有個孩子來繼承爵位。我覺得她說的有道理,所以王爺你放心,我一定會讓你後繼有人的。”
謝樽挑眉,“本王何時說過想要子嗣了?”
“難道你不想要子嗣?熹貴妃說男人都想要的。”蘇錦眠認真地看著他。
“熹貴妃又不是男人,你怎麼這麼相信她的話。”
謝樽揉揉她的腦袋,“子嗣之事是緣分,我不急。你也不必著急。”
他沒告訴蘇錦眠,如果他的子嗣不是由他心愛的女人生下,那他也不在乎。
自從紫鳶離開王府,陳君就老想著要再找個機會見見蘇錦眠。
奈何送去王府的拜帖全都石沉大海,陳君等了兩日都不見回信,便打算故技重施,把蘇錦眠騙出來。
可蘇錦眠已經學聰明了,凡是不明來源的拜帖全都不看,不是永昌侯的親信來求見她也不見。
直到一日,陳君終於按捺不住,要入朝拜見皇帝。
謝樽收到消息隻有冷笑。
楊粟問:“王爺,您覺得這件事有沒有蹊蹺?他來了這麼久都沒去見陛下,現在突然說要見陛下,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無論是不是別有用心,他選擇去見陛下那就說明他急需找一個突破口,否則他現在做的都是無用功。”
謝樽丟了手裏的書,“進宮。”
皇帝也正想叫謝樽進宮來見,正好太監通報謝樽來了。
“傳。”
謝樽進來後,皇帝冷聲問:“攝政王是為了東郭太子才來的吧。”
“陛下英明。”
皇帝雖然確信謝樽不會跟東郭太子勾結,但也不願意西域人和謝樽過多接觸。
“西域太子的事情你不必管了,朕會安排人接待。”
謝樽微微蹙眉,明知皇帝會懷疑,但還是說:“陛下,其他人不了解這個東郭太子,還是讓我來接待吧。”
“難道你就很了解他麼?”
皇帝一拍桌子,明顯拉下臉。
“陛下誤會,我的意思是,我了解他在城內的部署,哪些商店裏是他安插的人,這些我都清楚。”
皇帝上下打量他,這件事交給謝樽他不放心,可不交給謝樽他更不放心。
“明日他入宮時你去迎接。”
“是。”
謝樽今日進宮就是試探皇帝的口風,見皇帝這個態度,他便知道第二天怎麼做了。
次日一早,陳君到宮門許久,還沒見到來迎接他的人,頓時有些不悅。
“我昨日就跟陛下說了今日會進宮拜見,為何還不見迎接的人?!是陛下不重視還是不重視西域?!”
陳君正在宮門口大發雷霆,忽然聽見身後傳來謝樽懶洋洋的聲音。
“太子今日火氣怎得如此大。”
陳君一轉頭就看到謝樽麵若冠玉,玉樹臨風地走來,瞬間感覺氣勢上低了一截。
他冷笑,“王爺,聽聞陛下是安排你來接我。你來得如此晚,怎麼接?”
“太子現在不好好的麼。請隨我來吧。”
一進宮,陳君便搶著走在謝樽前頭。
謝樽眼見他走彎路,硬是不提醒。
直到謝樽走進一個死胡同,前麵無路,他尷尬地回頭看謝樽。
“王爺,接下來往哪走?”
謝樽淡笑,“我還以為太子知道怎麼走,一個勁地在前頭衝。我在後麵都不知該不該提醒。”
“……”
陳君咬牙切齒,他分明是故意的。看見自己走進死胡同也不提醒!
“王爺,這就是你接待孤的態度麼?一會到了陛下麵前我定要參你一本。”
“太子請便。”
謝樽毫不在意,陳君也太笨了點。
他敢這麼對待他,皇帝必定是知道的。
總算是到了皇帝麵前,數十個文官陪皇帝等著。
“參見陛下——!”
陳君行了個不標準的禮,正要起來,卻被謝樽按著肩膀了下去。
“太子初來乍到,不知我們這的禮儀,需得雙膝著地,才是真的行禮。”
陳君忍著膝蓋的疼痛,聽到周圍的人忍笑的聲音,在心裏狠狠罵了謝樽一句。
皇帝心裏舒服,過了好一會才說:“平身。”
陳君這才站起來,“陛下,我遠道而來。你們就這樣對我麼?傳出去怕是不太好聽。”
“那太子你還想如何。”
皇帝冷笑,“要不要朕派人夾道歡迎,太子在京這段時間做了不少事情吧,也不見得事事都向朕彙報。”
太子聽懂了皇帝的暗示,卻不打算解釋。
“陛下,我來此地絕無惡意,之前不進宮是想低調行事,體驗這裏的風土人情,沒有別的意思。”
皇帝淡淡地說:“朕也沒有別的意思,不過是奇怪,太子自己能體驗到什麼風土人情,何不讓人派人帶你去體驗。”
“陛下派人必定是帶我體驗好的,不過我更想進入這裏的百姓生活瞧瞧。”
“太子瞧了有何感悟。”
“挺好的,這裏美人很多。”
陳君大笑起來,浪蕩的話語引起朝臣們的不滿。
“太子,你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怎可什麼話都說!”
陳君卻滿不在乎地一撇嘴,“那你們要孤說什麼?說你們這兒人傑地靈,美人兒頗多還不行麼!”
正有言官要進諫,謝樽忽然說:“既然太子喜歡,何不娶一兩個。”
其他朝臣還沒反應過來,皇帝已經明白謝樽的意思,“朕覺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