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呂布救駕

劉辯不管怎麼說,也當了皇帝,當了這麼些年,對於整個人的認知,整個事情的認知還是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的。

如今洛陽城那邊,根本不需要他操心,洛陽城那邊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已經變得可以說是,絕對忠誠於自己,如果是洛陽那邊,對自己出手,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可既然不是洛陽,那就隻能是長安了。

畢竟長安這邊,自己剛剛處理了王德一個人,其他人還沒有處理,如果是這些人狗急跳牆,想要對自己出手的話,也是情有可原的。

所以對於這些人,反正也是要死的,如果隻是他們的話,流變其實沒有必要,再去吩咐一遍蔡德茂的,不過這些黑衣人剛剛提出了一個事情,那就是要另立新君。

這些人居然想著要廢掉自己,另立一個新的皇帝。

要知道,他現在還沒有後代,那這個新的皇帝就絕對不是他的血脈,那如果從其他的宗族子弟中,找出一個姓劉的人來繼承這個皇位的話。

加上這些黑衣人,恐怕這個宗族子弟,這個人本身也是會有一定的野心,就是說自己可能會內院起火。

這個天底下,皇權和臣子的權力是相互製衡的,而支持皇權的,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著宗室的力量。

如果說宗族子弟中有人並不聽從流變的話,那顯然對於流變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應該重視的事情。

他告訴手下去將這個事情稟報給蔡德茂,讓蔡德茂早做準備,就是讓蔡德茂去挖出這個人,或者說挖出這個人身後所在的勢力。

即便自己現在還不能夠去將這個人弄掉,或者說不能及時去對付這個人,但起碼也要知道到底是誰在後麵,對自己這個皇位有想法,所以在後麵對自己這個位置有野心,自己起碼可以早做準備,堤防一二。

而對於蔡德茂的能力,劉辯還是非常相信的,雖然這件事情會很複雜,但他如今要去河北去抗擊匈奴,還要趁機去收複失地,那時間也是會有一段非常長的緩衝期,完全可以給蔡德茂時間去準備去調查。

這麼長的時間,如果蔡德茂還調查不出來,那就完全是他看錯了人。

至於去洛陽搬救兵的話,那就顯得會非常正常了。

畢竟他雖然相信洛陽那邊不會對自己出手,但誰知道洛陽那邊真的會不會對自己出手呢?

所以這也是對於洛陽的一次考驗,如果洛陽能夠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立刻派出援軍來這裏這邊去接駕,迎接自己那就可以證明洛陽那邊是真的,沒有任何問題的。

反正如果洛陽那邊有的一丁點的猶豫,那就證明洛陽那邊也出了問題,自己在處理完長安這些事情之後,還要進一步去處理洛陽城的事情。

平心而論,流變是不希望洛陽那邊發生什麼不如人意的變故的,畢竟自己掌控了洛陽這麼久,在洛陽坐在了這麼長時間,如果洛陽再發生什麼其他的變故的話,那不是說明他掌控著能力,是有一定的問題的嗎?這對於他的自信,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當然其中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己如今的處境,實在是不太安全,這些黑衣人能來一波,但誰知道會不會有第二波,第三波呢?

那自己一定要做好一些萬全的準備,起碼不能再這麼,貿然的闖進去。

而讓洛陽那邊來接,無疑是一個非常穩妥的選擇,自己就在這附近駐紮一二,倒是可以憑著防禦工事區固守,那也會要比臨時對決對戰要劃算一些。

……

事實證明,洛陽那邊也確實沒有辜負劉斌的期望,在洛陽那邊得到了消息的第一時間,便立刻讓自己手下的中郎將,領著浩浩蕩蕩的數千騎兵直接向西而來,為了救駕。

當然,在這些騎兵後麵,其實還有近一萬名步兵,不過這些步兵嘛,行動速度稍緩,所以被騎兵遠遠的拋在了身後。

而且由於就加的是流變,這些騎兵都並沒有什麼太多的休息,幾乎是一個全速行軍的駕駛。

而領著這些軍隊的人,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呂布。

呂布之前投靠了流變之後,劉辯便將他派到了青州那邊,跟隨著徐庶一起。

不過後來由於青州那邊發生了一些事情,劉辯便將呂布又重新照了回來,然後就留在了洛陽。

一方麵也是因為洛陽分出了一部分兵力向西,如今洛陽城中的兵力不算特別的充足,所以需要一名猛將幫助助手,另一方麵也是流變,覺得呂布這個人有些危險,需要靠自己才能壓的住他。

“臣呂布救駕來遲,請陛下恕罪!”

“呂將軍,快快請起此事與你無關,朕之前也沒有通知於你們,你們談不上救駕來遲,就更談不上讓朕恕罪,你們根本就無罪。”

呂布一邊說著一邊跪地,劉辯連忙上前將呂布扶起,寬聲安慰道。

聽到流變這麼說,呂布心中也放下了一塊石頭。

畢竟它屬於是降而複判,判兒又降,對於本身而言,即便流變,對他沒有什麼太多的其他的想法,但他對於自己,還是有一些不太好的觀感,所以就想著,絕對不能再給劉辯,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

當然其實對於劉辯而言,在真正的曆史上,呂布就是個三姓家奴,如今隻是降而複叛,叛而又降。

而且中間甚至還不算叛,隻是跟自己有了一麵之緣,想要報銷,結果自己本人中途被人給劫走了,進而有了其他的想法,根本就談不上降而複判。

雖然其他人對呂布的觀感並不是特別好,但在流變心裏,這已經相比於真實的曆史上,呂布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了,這種進步。他已經是非常非常滿意了。

“呂將軍這次所帶了多少人?”

“回陛下,臣這次所帶騎兵五千餘,後續還有步兵萬餘人,或許兩三日之後便能夠抵達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