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日的整頓,四千新兵對於基本的列陣、軍令有了粗淺的認識。
李鈺考慮到鄆城和壽張兩縣兵力也比較薄弱,和眾將領仔細合計後,決定從四千新兵中挑選兩千人,由他帶上梁山,剩下兩千人分配到兩座縣城,摻雜到眾將領所帶的老兵隊伍中。
這樣以老帶新,不僅充實了各地的力量,也能讓新兵快速地成長。另外,經過李鈺和眾將的精挑細選,由他帶上梁山的兩千人身體條件相對較好,隻要經過一番係統訓練,必然會迅速崛起。
分配已定,按照一營千人的軍製,四千新兵被分為四營。壽張、鄆城各有一營兵力,統領分別為梁飛和張同林二將,副統領由王北川和雷豹擔任。
這樣安排,李鈺是經過了慎重考慮的。
因為梁飛和張同林本就是這兩座縣城的統領,現在仍讓他們鎮守兩縣,既可以發揮他們熟知當地情況的優勢,又能讓他們感受到李鈺的信任。
當然,如果兩地全無李鈺心腹之人,那他對兩地的真實情況可能會不夠了解,於是將王北川和雷豹分別留在壽張和鄆城。
王北川自不用說了,和李鈺乃結義兄弟,同甘共苦絕無二心。
而雷豹作為原巨野幫二當家,與大哥雷雲一心匡助李鈺,也值得絕對信任。況且雷豹性子粗豪耿直,心裏沒那麼多花花腸子,足可以信任。
帶上梁山的兩營兵力,分別由雷雲和徐慕白任統領,兩將現在都不在壽張,暫由元帥李鈺擔任。
其實嚴格說來,留在壽張和鄆城的兩營,加上現有的兩千多兵力,梁飛和張同林能夠各領兩營兵力。
隻是這兩千老兵之中,又要分配一千多人給水清月的龍影水師,因而依舊隻是一營一千多人,這比尋常的一營兵力可是壯大了很多。
統共算來,現在龍影義軍的兵力分配大致如下:
梁飛和雷豹帶領一營一千五百人駐紮鄆城,被命名為猛虎營;
張同林和王北川帶領一營一千五百人駐紮壽張,被命名為天狼營;
李鈺所領的兩營各一千新兵自然隨他上梁山,到時與梁山上三百老兵混合,分別由雷雲和徐慕白率領,被命名為飛龍營和蛟龍營;
而龍影水師大部將會駐紮在靠近鄆城的大野澤,由水清月和袁老二著意操練,小部分由馬奔率領,駐紮在梁山腳下。
這樣分配,既讓互為犄角的三方力量較為均衡,又能水陸兼顧,可算李鈺等將花費了一番心思。
至於那些誌願參軍的女兵,一時還不知道具體數量,且李鈺也打算全權交給朱紅雪、水明月、蘇雲菲三女打理,因而並沒有列入整軍計劃,隻待明日一早,隨著李鈺領兩千新兵一起奔赴梁山。
除了兵力的分配外,李鈺又覺將兩萬流民全部帶上梁山,憑梁山上現有的條件,無論是糧食還是住房,根本不能容下突然增長的這麼多人口,因而權衡再三,決定還是隻帶領一萬人,並且分作兩批各五千人先後上山。
剩餘一萬流民,也分作兩批各五千人,一批留在壽張,一批遷往鄆城,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有個安身之所,也能夠充實當地的勞力。
至於怎樣安頓這些流民,按照梁飛和張同林的意見,因為戰亂頻仍,百姓流離失所者較多,許多天地已經荒蕪,便讓他們前去墾荒種田種地,所得田地便直接歸他們所有,所種的糧食隻需要上交很少一部分便全部留作自己的口糧。
其中細節到底怎樣實施,梁飛和張同林還在商議之中,李鈺也不願過多插手。他們作為一縣長官,治民之道自然比李鈺的經驗豐富得多。
李鈺現在所要考慮的,便是怎樣將兩千新兵在最短的時間訓練出來,並且將一萬流民安頓好,還有短期內的糧食的問題,也需要他從長打算。
萬事開頭難,李鈺隻覺自己現在即便有三頭六臂,也不能將所有事情考慮周全。
但他也清楚,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現在除了一條路走下去,再沒有其他選擇了。至於最後能夠走得多遠,能不能改變這段既定的曆史,隻有看他們這一群人的造化了。
經過簡單的整理,第二日天剛蒙蒙亮,李鈺在校場整頓即將出發的兩千新兵時,校場外響起嘈雜的人聲,不多時,黑壓壓的一群人便將校場圍了個水泄不通。
站在校場大門口的,赫然是一群衣著幹練的女流之輩,正是昨日主動前來要求參軍的女子。看她們現在的陣勢,少說也有一千人。
更讓李鈺等人驚奇的是,一千多女流之後,是黑壓壓的老百姓。
李鈺和王北川等將領來到校場大門口,先是看著這些滿眼都是希冀的女子,李鈺猶豫了一下,讓王北川等將將她們聚集在大門一側。
再看眼前的流民,一個個扛著大包小包,主要以老弱婦孺為主,攜老扶幼,相互攙扶。
看到李鈺等將來到眼前,其中數名老者率先顫顫巍巍地拄著木拐感激道:“多謝各位將軍給我們一條活路,謝謝啊。”
後麵黑壓壓的數千老百姓也七嘴八舌地磕頭作揖,對李鈺等將表示著最誠摯的感激。這些百姓,有昨日他們統計好的第一批奔赴梁山的,也有留在壽張的,還有即將前往鄆城的。
三地之間距離並不遙遠,且龍影義軍已然承諾了糧食和土地,比起他們在戰火中流浪,自然更加充滿了希望。
經過一個時辰的整頓,李鈺便領著一千女兵、兩千新兵、五千流民在王北川所領的五百老兵的護送下,自壽張南門出發,一路向梁山行去。
七千人的大部隊除了王北川的五百老兵兵甲鮮明,裝備齊全,其餘新兵和女兵與老百姓並沒有明顯的區分,軍民一體,攜老扶幼,相互幫助那些年老體弱和孩童,扛著行李、推著獨輪車,一路沿著官道向梁山進發。
李鈺騎著一匹全身漆黑的高頭大馬,將那無爹無娘名叫芳兒的小女孩兒放在身前,列在隊伍最前頭,帶著浩浩蕩蕩的一支遷徙部隊,迎著紅彤彤的朝陽向梁山緩緩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