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再起波瀾

“宋先生看了我的規劃,覺得漢美日化未來如何?”

“我自己在牙膏廠管理得時候結合日企的經營管理模式,也總結出一套比較適合的管理方法,加上秦廠長的營銷水平,超額完成這份三年規劃沒有問題。”

宋路顯然是動了心,雖然現在的漢美日化跟許多的鄉鎮企業都沒法比,但是他同資料中能看出秦風高超的營銷水平以及企業定位。

三年內成為國貨日用品第一品牌這一目標,讓他心動。

“宋先生要多少股份?”

“百分之20,不能低於這個數。”宋路還是不退讓一步。

秦風想了一會兒反問道:“如果你是我,你會願意嗎?”

“如果光是這樣,可能不會,但是說不定這人手裏有牙膏廠最需要的生產線呢!”宋路相信隻要亮出這幅底牌,秦風一定會答應。

“你說的生產線在哪裏?”

“離你們挺近的,廠名我肯定不會現在告訴你。”宋路雙手一攤,一副靜待秦風上鉤的表情。

“我知道你說的是哪一家呢,梧州市日用化工廠是吧!”秦風試探道。

宋路一臉震驚,秦風怎麼會知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

“你怎麼知道的?”

此時的他已經不屑於去掩飾,哪裏有那麼巧的事,說明秦風顯然是知道這一消息。

秦風這個時候真想抱著倒爺黃文江親一口,他這條消息可幫他省下不少股份和資金。

這一家日用化工廠開發出了後世知名的田七牙膏,隨著央視廣告上:“一二三,田七”而爆火。

後世最後卻因為資不抵債,名下商標廠房被拍賣,關鍵是還流拍!

這家廠子62年建立,八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步履維艱,92年重組,94年股份製改革後開始起飛,最終落寞。

就憑這一條消息,秦風此行就算是已有收獲。

宋路徹底沒了談下去的欲望,答應先同秦風一路實地考察漢美日化廠,再談股份的事情。

這其實已經是妥協的第一步。

就在二人坐上返回蓉城的飛機時,內河市正在召開關於省國資委下達的企業改製試點工作的專項會議。

內河市屬於西川省排名靠後的城市,市裏的重點企業也不多,就是因為這樣本沒有優勢的特點,被省裏定為了全省第一個改革地區試點城市。

俗話說船小好掉頭,即使出了什麼問題也不至於影響太大,出現不可逆轉的局麵。

市委的會議室,陳德龍正拿著省裏的文件傳達著上級的指示。

“國有企業改革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改革中的重點工作,目前在國有企業改革找工作方麵,全市乃至全省全社會的共識程度不高,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現階段的任務就是不斷地加強基層實踐中探索,尋找出一套適合我們的方法。”

陳德龍喝了一口茶,繼續道:“省裏以我市為試點城市,是對在座諸位的信任,我們更應該深化總結經驗,為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摸索出一套適合的指導性意見。”

陳德龍環顧四周,看了看會議桌前正在記著筆記,認真思索的眾人問道:“大家踴躍發言,第一批試點企業,應該選哪些?”

會議桌前的人紛紛端起了茶杯,仿佛茶杯裏有花一樣。

此時的政策變動太大,所以沒有人願意輕易表態。

“我建議從因長期經營不善而導致資不抵債或者接近破產的企業入手”這話一出,眾人紛紛附和,這樣最穩妥。

可眾人點頭之後,又是一片沉默。

陳德龍不得不繼續發問道:“那大家討論討論哪些企業比較合適。”

還是沒有人說話,陳德龍有些生氣,把茶杯重重一磕,直接點名道:“一個地區一個企業,老徐,說說你們武田區吧”

武田區區長徐澤被點了名,沒有辦法隻好咳嗽一聲:“現階段來看,我們區的內河日化廠已經停產五個月,嗯,我覺得……”

劉德龍直接打斷還在那裏組織語言的徐澤,拍板道:“武田區就它了,下一個龍一區。”

會議結束,不同區縣關係要好的一把手湊在一起,交頭接耳。

“老徐啊,麻煩啊,企業怎麼定性,職工安置,資產處置等等,哪一個出了問題都難啊!”

徐澤無奈歎氣道:“先公示看看吧,看看有沒有企業或者個人願意接手,我是一點思緒都沒有。”

隨著報紙刊登公示內容,內河日化廠的職工們可徹底坐不住,他們這是被賣了啊,關進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這樣被賣了,有沒有人買還不一定!

這是工人是工廠主人的時代,區裏要將廠子改革是所有人想不到的。

本來還熱火朝天幹著代加工的車間機器停轉了下來,職工們圍在一起討要說法。

內河日化廠徹底停產,陳南南趕緊打電話通知了這一消息。

王大山在電話那頭罵娘的心都有了,這內河日化廠一天天的破事怎麼就這麼多呢,關鍵是還沒法聯係到秦風。

秦風下了飛機腰間的尋呼機接連響個不停,秦風一看這頻率暗道不好。

趕緊在機場找了個公用電話亭往廠裏打電話,電話那頭的王大山聽到秦風熟悉的聲音既驚喜又有些抱怨:“秦廠長我的秦廠長誒,前麵還好好的,咋這半天就不冒個泡。”

“我先前在飛機上,這會兒剛才才下飛機呢!”秦風解釋了一下,趕緊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

電話裏聽得不清不楚,不過肯定的是內河日化那邊出了亂子,掛了電話帶著宋路直奔內河日化廠而去。

內河日化廠在漢美日化未來三年的發展中至關重要,漢美日化廠本身的規模太小,能滿足附近區縣的市場已經是加足馬力的結果。

內河日化廠員工足足八百號人,其規模設計之初是可以容納兩千多職工,漢美牙膏的代加工短期內還真隻有這裏最為合適。

1988年的國營廠子雖然開始出現頹勢,有些步履維艱,但是離真正的國企改革浪潮還有五到十年,附近市縣內內河日化是最理想的代加工廠,否則當初秦風也不會對這裏這麼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