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作為當初太祖朝幾個年長的皇子之一,也曾經是朱元璋看重的兒子之一,九大塞王之一,不管日後如何,起碼王府的規格是最高級的那一撮。
明朝的王府分散在各地,朱元璋定國之初就有就藩的規矩。
明朝皇帝的兒子一律封親王且世,襲罔替,並不遞降,親王的兒子都封郡王,以下是鎮國將,軍、鎮國中尉等名,所以這麼一代代的傳下去,老朱家皇室宗親的人數越來越多,皇室宗親也是逐漸成為了大明朝的一個頑疾。
等到皇子成年後,除了太,子之外,就要被封王,然後“就藩”,也就是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居住,都是一級的大城市,但是基本上就沒機會回到京城了,皇帝老子和兒子真的就是天各一方了,這些藩王都要終生在自己的封地度過,不許隨便出城或回京。
按照大明朝的規定,親王府和郡王府之類的都有著明確的規定,比如親王府的規格就有兩種,第一種親王府的周長是三裏三百零九步五分,城高二丈九尺,下寬六丈,上寬二丈。另一種規定是,東西闊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長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按照的折算差不多是將近有五百畝。
按照朱元璋的脾氣來說,那些功臣良將在忠心也是照著自己的孩子差著一些,所以對這些親王都是十分的看重,希望自己這些子孫能夠世世代代的當自己的建立的大明王朝的屏障。
所以大明朝的親王府建造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四周同樣圍繞高大的城垣和四個城門,城樓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門飾以丹漆金塗銅釘,儼然是皇都應天府紫禁城的縮影,大小基本上都是應天府紫禁城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這種王府基本上都是小城堡,甚至比很多偏遠地區的城池都要壯觀幾分,而王府四城的正門也都是有著獨特的名字,其中南曰端禮,北曰廣智,東曰體仁,西曰遵義。
而晉王的王府規格更是不一般,初代晉王朱棡委托其嶽父謝成修築晉王府,幾經考慮才決定在宋建太原城外東北麵修建起一座富麗堂皇、規模宏大的晉王府。
晉王府分為內外兩城,基本上就是一個獨,立的城池了。
內城即宮城,辟有三個宮門,即仍稱呼的“東華門”、“西華門”和“南華門”。北麵有“後宰門”,那是為方便王府人員行走而開的王府後門。
晉王府的宮城外圍還建有四道城牆,就是仍稱呼的東、西、南、北肖牆,“肖”實為“蕭”,即“蕭牆”。而晉王府的西城牆就是太原府的東城牆,由此可見這晉王府的大小,即使和太原府相比也是不怎麼遜色。
在晉王府的西南有天地壇,是晉王祭祀天地的場所,古代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祀,而像是這種藩王也是算是開了分家了,自然是要有著自己的祭祀場所。
在晉王府的東南和南麵有“杏花嶺”和“鬆花坡”,那是王府花園。西有典膳所,是管理王府膳食的地方,而晉府店則是供應王府生活用品的機構,可以說是分工明確,但是也是占了大量的地方。
明朝初年,晉王朱棡還修建了萬壽宮(皇廟),新建和擴建了祟善寺等寺廟和祠堂,以這個為基礎,後麵的朱棡的兒孫們當然是世,襲為王,他們又在自己的領地內大興土木修建王府並代代相傳。
所以當李歡從太原城出來,來到了晉王府府正門,正好看見了站在晉王府城牆上麵的假晉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