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九八四章 憶白江口

“殿下覺得倭國人會不會老實的呆在倭國?”沐澤又問出一個問題。

“倭國人?不是正在內亂嗎?”朱翊鐸不解的問道。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等到他們打完了,肯定不會老實待著了,到了那個時候,倭國之內一群剛打完仗的人,根本不可能老實的帶著,肯定是要向四方動手,而這一方天下,隻有咱們大明最為繁華,所以倭國肯定會對咱們動手!”沐澤言辭確定的說道。

“這個,不會吧?”朱翊鐸和劉柏彤都有些不相信倭國會動手。

“很有可能,當年白江口之戰,倭國可是主動出擊,在白江口和大唐的軍隊打了一場,現在要是倭國戰爭結束,那麼會有幾十萬的士兵閑置,不管是為了壓製他們內部的矛盾還是要不浪費這些士兵,倭國都不會安靜的,肯定會主動出擊,來找大明的麻煩,而李朝則是這個跳板!”沐澤說道。

朱翊鐸點了點頭,覺得倒是有幾分道理。

“白江口之戰?那是什麼回事?”一旁的劉柏彤問道,雖然也是讀書識字,但是劉柏彤可沒讀過史書,對於有些故事還是不神了解。

沐澤笑了笑,給劉柏彤講了一下白江口之戰,聽得劉柏彤一愣一愣的。

“這些倭人可真是無恥,學習我華夏的文化卻還和我華夏為敵,真是養不熟的狼崽子!”劉柏彤聽完之後不由得恨恨說道。

當年的大唐,可是真的講究出將入相的,很多人都是文武雙全,就像是李白這樣的浪漫詩人,也能提著劍去四川溜達,碰見野獸也能自保,所以當年白江口唐軍的主將劉仁軌也是靠著白江口之戰,回去當了宰相。

當年遼東和半島之間,一共有三個地方政權,最大的就是占據東北,讓隋煬帝三次吃癟的高句麗,然後是新羅和百濟,為了除掉高句麗,大唐和新羅聯和,對付百濟和高句麗。

當初隋煬帝亡國,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征高句麗,致使國內民生凋敝,國力大耗。有人說隋煬帝其實不是為了高句麗,主要是消耗國內一些勢力的實力,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三次失敗成就了高句麗,也成就了國內眾多起義軍。

到了唐高祖李淵稱帝後,對高句麗“遺使稱臣並不感興趣,對臣下說:“高句麗雖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可以說一心求穩的李淵不在乎高句麗如何,而且也看不上這塊地方,那個年代,這些荒蠻府地方相對於中原來說,還不如雞肋。

不過當時朝廷之中還是有人勸說的,比如裴矩、溫彥博諫勸:“遼東本箕子封國,魏晉時故封內,不可不臣。中國與夷狄,猶太陽於列星,不可以降。”

這意思用後世的話說就是這塊一直是我們固有領土,雖然我們不去管事,但是他們必須要臣服於我們。

這樣的情況下,當時的高句麗王也是上表投降,

後來高句麗出現了一個梟雄一樣的人物,淵蓋蘇文,這個在曆史上和演義裏都是十分狠辣的人物,當時高句麗內部政變,東部大人淵蓋蘇文殺大臣一百多人,並入宮把高句麗王高建武也宰掉,“殘其屍投諸溝”,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為傀儡王,自為莫離支(主兵元師)。

就這樣,很多人都勸說當時的皇帝唐太宗對高句麗下手,但是被太宗拒絕了,覺得人家死了人了動手不太好。

結果唐太宗是大度了,高句麗和百濟不老實了,聯兵攻打新羅,新羅可是大唐的小弟,挨打了找大哥,於是跟大唐告狀。

那時候的大唐可以說人才濟濟,將星雲集,有仗打誰能忍?於是大唐出兵了,從高句麗手裏奪回原本就屬於華夏的幾個地方,不過最後也是因為天氣原因班師回朝。

後來唐太宗還想著再打一次,結果沒動手就去了,所以這件事就這麼作罷。

到了高宗李治的時候,新羅又來求救,又挨揍了,大唐先是跟他們幾個說別打了,結果這幾個小政權不聽話,隻好再次出兵。

這回帶兵的是蘇定方,那個李靖高徒,滅三國擒三國國主的厲害人物,雖然演義裏被誤導為反派,但是卻是打仗的一把好手,直接就把百濟給拿下啦,讓高句麗斷了一臂,並且在百濟設立了都督府。

不過百濟自然不會罷休,一幫人聯和倭國人,又來個反包圍,把駐紮在百濟的劉仁原給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