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一章 找人接陣

力量,可以說是練武之人必備的一個資質,但凡是練武之人都要有比一般人更強的力量,更要通過不斷的訓練繼續增強。

就是對於練武之人十分重要的武科舉來說,舉重也是其中最重要的項目。

武科舉最早開設是在唐朝,武則天執政時期,唐代的武舉主要考舉重、騎射、步射、馬槍等技術;此外對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軀幹雄偉、可以為將帥者”。

到了宋代時候就規定武舉不能隻有武力,也要“副之策略”,問孫吳兵法等,當時即便是武科舉出身,也不受當時主流的官員看重,丞相韓琦曾說,隻有東華門外唱名的方為好男兒。到了明朝時,文官勢力更加龐大,武科舉的要求更是改為“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如果在答策的筆試中不及格,不能參考武試。

等到了清朝時,改為先試馬步射,馬射二回六矢,中三為合格。步射九矢中五為合格。然後就是比力氣,包括拉硬弓、舞刀、舉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筆試。

可以說,這力量的展現在武林之中十分重要。

就像是這些話本故事裏麵,形容誰的力氣大都是會說兩膀有千鈞之力,或是什麼力拔牛牯,在不就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尤其是隋唐演義裏麵,好漢的評價跟力量直接掛鉤,李元霸是第一,所以他三錘子就把宇文成都虎口震烈了。

這也算是明朝武林的一個反射,像是水滸傳裏麵,功夫好的力氣也大,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鬆扔石墩,都是這個體現。

但是雖然練武術的人很看重力量,但是不是誰都能有大力氣的,有些東西還真是靠天賦,尤其是羅昌河這第一陣,更是不是一般人能夠接的下來的,必須要那種天生神力才行,你想要贏過羅昌河,就不能舉起比羅昌河還輕的石獅子,他羅昌河是二百斤一對,那就是四百斤,下一個上場的就得四百斤一對的,要八百斤才行,當然一個四百斤一個二百斤似乎也是可以的。

而且這還是比較輕鬆的,隻是提起來,沒準到最後就要舉起來,那更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到的。

不過雖然台上最重的是一千斤的,但是定安定然可不認為有人能夠抬起來兩隻千斤重的石獅子。

定安幾個人湊在一起,商量著派誰上場。

“我的四徒弟慧方倒是有幾分力氣,但是舉起千斤重的石獅子恐怕還是力有不逮,不知道幾位可有什麼人選?”定安說道,這個事情他倒是沒回頭詢問,因為在他身後的人顯然不會管這些問題,他們要的是時間,而不是輸贏。

“我們也沒什麼選擇。”青雲道長說到,武當山倒是有這麼一個人可以舉起千斤重物,但是那人乃是武當山上紫霄宮的人,不是青雲的人,這次也沒跟著來,所以這是沒辦法。

一旁的元真也是搖了搖頭,表示沒有辦法。

這時昆侖派的坤元道長卻是笑了笑說道,“這有何難,我昆侖派有人能夠辦到!”

定安等人都是大喜,一起把目光看向坤元道長。

就看見坤元道長對著身邊的徒弟說了幾句話,然後轉過頭來看著定安等人說道:“前些年我去西域辦事,路上撿到一個孩子,那整個身子都像是黑炭一樣的孩子,幹瘦幹瘦的,我也沒多想,就留下來,這麼多年一直帶著,問他名字也不知道,隻知道自己叫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