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書院

永樂二年,北平郡學複稱國子監。永樂十八年,明遷都北京,改北京國子監為京師國子監,於是明代國學有南北兩監之分(亦稱南北兩雍)。

永樂二十年,南京國子監達9900多人,盛況空前。當時鄰邦高麗、日本、琉球、暹羅等國“向慕文教”,不斷派留學生到南京國子監學習。

可以說,南京國子監可以說是讀書人的聖地。

不過隨著武宗改革,傳統儒學受到了一些影響,很多非科舉出身的人都進入了大明的官場,有些人也隨著大明對外戰事而棄文從武,因此此時的南京國子監不過隻有兩千餘人,這也是為什麼帝師孫茂敢在南京開書院的原因,畢竟國子監人少可是十分罕見的。

帝師孫茂雖然已經提前告老還鄉,不在身居高位占據中樞,但是他的能量卻是沒人敢小覷。

孫茂,陝西人,今年已經七十二歲,二十歲中狀元,曆經三朝。科舉之後,先入翰林,又經六部曆練,當今聖上還是太子的時候,被先帝下旨為太子太師,從此身上被深深的打上皇帝嫡係的印記。

當官這麼多年,孫茂擔任科舉主考十二次,可以說門生故吏在朝中已經算得上是很大一股勢力。

當今聖上在位十二年,前六年都是任用孫茂為內閣首輔,進一步實行先帝指定的計劃,平衡朝中文武,大力提拔新人,要不是當時文官集團大力發動民間物議,加上當時天下接連三年大旱,孫茂為了避免文官誣陷天子失德,先下手引罪辭職,告老還鄉,抗下文官這波攻擊。

孫茂離京之時,與皇帝會晤,一致認為朝廷的改革雖然得到了民心,但是百姓太容易被那些讀書人忽悠了,而皇帝又不能親自下場宣揚皇帝的好,所以必須要有自己的士林喉舌,用以宣傳天子聖明,於是就有了尚儒書院。

孫茂建立尚儒書院僅僅六年,就在江南的士林之中狠狠的多下一塊地方,如今尚儒書院已經有了學生一千五百餘人,這樣也不免得造成了和其他地方的讀書人的矛盾,畢竟那些人的想法可是皇帝垂拱而治,而不是現在這樣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南京國子監,作為江南的文教中心,更是與尚儒書院針鋒相對。

這種情況下,兩邊書院的人都在這裏,顯然會是有熱鬧瞧了。

正在沐澤思索書院的事情,大街上的兩夥人已經開始對罵了。

“嶽子牧,你們尚儒書院都是匹夫,莽夫,如此行事有辱斯文。”太學生這一邊站在最前邊的一個人對著那些尚儒書院裏的學生說道。

尚儒書院同樣是最前邊的一個人不屑的笑了笑,正是嶽子牧,

隻見嶽子牧挖了挖鼻孔,說道:“於蒼,別說這些有的沒的,我上回就跟你們這些太學生說了,逛青樓就得給錢,逛窯子不給錢還好意思說自己是讀書人。”

“你你你,真是有辱斯文,什麼叫逛窯子,那是名士風流,是文人雅士,豈能說出如此粗魯之言。”於蒼氣的伸出右手,指著嶽子牧說不出話來。

聽到這裏,沐澤已經被雙方說的話雷的外焦裏嫩,萬萬沒想到啊沒想到,雙方竟然因為這個理由在這裏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