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可是看出了什麼?”何於聽聞和尚說的兩句話,總覺得他似乎知道了些什麼,“什麼叫做前世之因後世之果?”
和尚搖搖頭,道:“有些因果是今生注定的,有些因果是前世注定的。也許前世的因注定的是今生的果,也許今生的因注定的是來生的果。”
何於皺著眉頭,想了半天,卻仍舊是想不明白這和尚沒頭沒尾的幾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隻能是搖了搖頭。
“懂了,是天資斐然;不懂,是時機未至,小施主何必急於一時。”和尚淡淡地道。
“大師所言極是,小子受教了。”何於點頭,然後伸手將脖子上的那枚玉墜摘了下來,遞到身前,“還請大師幫忙看一下這枚玉墜。”
和尚接過那枚玉墜,忽然有些動容:“好一枚玉墜,靈氣居然如此之濃厚!”可隨即又眉頭一皺,“隻是,有些可惜的是,這枚玉墜不完整,似乎隻有一半。”
“沒錯,現在在大師手上的,的確隻有一半,我隻是想請教一下大師,這玉墜有何奇妙在於其中。”
和尚點點頭,眼中露出思索之色,半晌之後,道:“玉乃天地孕育的石中之精,但是卻也有優劣之分。但是像這塊玉這般,有如此之濃的靈氣,卻是少見。有的玉卻是能護主,有的玉卻隻能起點綴作用,這便取決於玉的靈性。一般的玉是沒有靈性的,甚至有的玉連靈氣都近乎於無。小施主這塊玉,老衲卻是生平僅見,如此之濃的靈性,其上先天靈性簡直駭人。”
“什麼叫做先天靈性?”
“一塊玉,最難得的便是先天靈性。靈氣逼人是一回事,靈性是另外一回事,這先天靈性便可稱之為第三回事。靈玉隨主,一塊靈氣濃厚的玉,佩戴在主人身邊,久而久之,靈玉便會沾染上主人的氣息,在遇到陰邪之物時,便可自主護主。這,也僅僅是玉墜通人性而已。在術法界,有的道術可以在臨死之前,將靈玉融入靈魂之中,隻不過這種融合隻是短暫的,少則數個時辰,多則一兩天。等到跨入輪回,進入母體之中,便與靈玉分離,這樣,便能夠吸收胎內德先天之氣,靈玉在先天之氣的洗禮下,便可形成先天靈性。十月懷胎,誕出之時,便含玉而生。這樣的玉,靈性最是濃厚,也最是忠主,還有可能會依照主人而產生類似的性情。”
“那…可不可以,寄托一個人的感情?”何於忽然想起昨夜那黑衣人說的話,心下竟然有些傷感起來。
“應該是可以的吧。”何於沒有等老和尚回答,就自顧自的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和尚似乎也看出了什麼,沒有說話,隻是將玉墜還給何於,然後閉上了眼睛,一動不動。
何於緩緩地轉過身去,看著門外幽暗的世界,開口問道:“敢問大師,何為宿命?”
“小施主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又何必再問?”
是啊,有了答案,為什麼還要問?為什麼還要問?
是心存僥幸麼?何於迷茫了。
何於啊何於,當真是河中之魚,永遠擺脫不了宿命的長河麼?
前世之因,說的就是這個麼?
“大師,請告訴我,該如何抉擇?”何於轉過身來,看著和尚,問道。
“敢問小施主,你的本心是在何處呢?”和尚還是沒有睜開眼睛。
“本心?”本心在哪裏?是她麼?何於心中忽然浮現出一個身影,是為了她麼?還有許許多多自己在乎和在乎自己的人。
何於眼中,漸漸露出明悟之色:“多謝大師提點。”
和尚點頭微笑:“小施主的問題可是問完了?”
“大師如何得知?”何於一愣,隨即轉念一想,又問道,“難道昨天大師便知道我問題沒有問完,所以才知道我今日會再來?”
和尚睜開眼睛,眼中滿是讚許之色:“昨日,施主離去匆忙,定會有所疏漏,所以,老衲料定,施主今日,還會上山。”
“不錯,昨天,我正好是想了一個關鍵點,所以就將原本要問的給忘了,好在今天還沒有來晚。”何於一五一十的答道。
和尚點點頭,道:“施主可要將那塊玉墜收好,這塊玉墜事關重大,前世之因,此物便是見證者。”
何於用手觸碰了一下胸口的那枚玉墜,感覺到其上傳來的溫暖,眼中滿是失落,為什麼,為什麼,再也沒有了當初的那種感覺呢?
“七五之劫,施主可有應對之策?”和尚忽然問道。
何於對於和尚這個問題也是頗感意外,卻也隻能是苦笑:“微薄之力,難以見效。”
“非也,非也。”和尚搖頭,“施主所做的,並不是無用之功,這一劫,與施主定是有著莫大的關係,沿著你認為的路途一路走下去,也許,事情就會有所轉機。有些事情隻有當時機到了,才會發生,所以,小施主要做的,便是創造這個時機。等到萬事俱備,這東風自然會出現。”
“大師所言當真?”何於臉上不再如之前那般消沉。
和尚微微一笑,道:“出家人不打誑語。”
“如此,便多謝大師指點。”何於像和尚拜了拜。
“這些原本不必我來說,想必施主都會一直走下去,隻是,有些事情,若是以不同的心情去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師所言甚是,有些事情明知無用卻要繼續下去,這是一種無奈,徒勞無獲,是一種悲哀。”說完,何於也感覺到此行目的也已達到,正要告辭,卻是聽到和尚有話要說。
“施主來此,便是隱零寺與失主的緣分。我佛門最講緣分,況且施主悟性甚高,隱零寺覆滅在即,有些事物,便要托付施主,還望施主不要推辭。”
“哦?”何於有些奇怪,為什麼這些東西不能托付於隱零寺弟子,卻要托付自己這個外人,但是口中卻道,“不知大師是要托付何物,若是何於能夠辦到,必不負所托。”
“施主必可為之,也非施主不可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