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接受傳承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接受傳承

書中第三句:“中中無直傳天下,卻是春禾換日頭。”指出了呂不韋,點明了秦統天下。

而第五句“卯坐金頭帶直刀”正是繁體的“劉”字,劉邦的劉。

漢朝建立四百年,至東漢末年,諸葛亮出山,寫下了中國曆史上第二個傳世預言:《馬前課》,共十四卦,每卦講述一個朝代。

對於清朝的預言是《馬前課》的第九卦:“水月有主,古月為君,十傳絕統,相敬若賓”。

水月有主為清字,古月為胡字,胡人為君,滿人入侵。“統”指“宣統”,“十傳絕統”是指清朝從順治入關稱帝到宣統共經曆十個皇帝。

偉大的預言天輿一直不絕!

在唐朝,李淳風和袁天罡將未來推算到了兩千年後,預言以讖、頌和圖記錄,共六十象:“茫茫天數此中求,世道興衰不自由,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這部預言也就因此稱為《推背圖》。

《推背圖》第三十四象讖語:“頭有發,衣怕白,太平時,王殺王”,又有頌詩說:“太平又見血花飛,五色章成裏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見夢全非。”精確無比地預言了太平天國從興到亡的曆史。

北宋真宗四年,誕生了偉大的易學家邵雍,他以十首詩預言了身後直至今天的曆史大事,總名《梅花詩》。

對於宋朝的滅亡,《梅花詩》中以“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歎彌彌”來預言。

其中“山河雖好非完璧”指北宋割讓燕雲十六州,“黃金”者,定都黃龍府的大金是也。

“三百年來終一日”指北宋共享國祚300多年,“長天碧水歎彌彌”是指宋朝悲壯的崖山海戰。

明朝時又出現了大謀士劉伯溫,因為一個燒餅,君臣彼此問答,一直講到今天曆史上將要發生的大事,這就是《燒餅歌》。

一個個精準的預言猶如曆史劇本,這種預言天輿的現象是風水界中的謎,它是如何出現、怎樣傳承的,在整個風水界中,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根本沒有任何的蹤跡可尋。

“薑子牙的《乾坤萬年歌》,諸葛亮的《馬前課》,袁天罡的《推背圖》,邵雍的《梅花詩》,劉伯溫的《燒餅歌》,此乃風水界的五大預言天輿傳承神人。”

“小家夥挺不錯。”劉伯溫的身影淡淡的一笑。

“晚輩李響,見過前輩。”李響恭敬地行了一個風水古禮。

“不必多禮,這不過是我三魂七魄中的一殘魄而已,所能存留在陽間的時間不多了。等待了這麼久,終於等到了一個適合的人。”劉伯溫注視著李響,“小家夥,你能到此地,便是機緣,這裏是我所立的傳承之地。”

李響想說什麼,劉伯溫做了一個製止的動作:“我知道,你此刻心中有著無數的疑問,你也不用詢問,我會將這一切都告訴你。”

“炎黃一族,立於華夏大地,數千年前就存在,上古時代至今,有著三大守護,守護著華夏大地,我們天輿傳承就是其中之一。”

“這三大守護分別華夏十大風水家族,天輿傳承和昆侖傳承。十大風水家族以戰鬥力著稱,天輿傳承是以堪輿預測著稱,而昆侖是以醫護著稱。”

“自炎黃之後,三大守護一直存在,曆史的長河滾滾向前,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華夏十大風水家族出現出了衰退之勢,天輿傳承也出現了斷層,昆侖傳承則是消失……”

“前輩,華夏十大風水家族我知道,天輿傳承我也聽說過,至於這昆侖傳承……”李響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昆侖傳承我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消失的,不過根據我所了解的,昆侖傳承的傳人,最後一次出現,是在千年之前,所以風水界中對於昆侖傳承的信息,記載的十分少,時至今日,知道昆侖傳承的風水師更是鳳毛麟角。”劉伯溫感慨了一句。

李響伸手指了指五體投地的七人:“前輩,這七人是?”

“這七個人是屬於有緣沒福之人,所以身死在這裏,他們來到了這裏,也算是一種機緣,下一世自然不會吃虧。”

李響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隨後目光不由落在了那本古籍上。既然劉伯溫是天輿傳承之人,這裏又是他一魄的葬身之所,那麼那本古籍應該就是天輿傳承。

劉伯溫的身影似乎是知道了李響的想法,順著李響的視線看過去,開口道。“這祭台,是我天輿傳承的傳承之地,此祭台存在數千年,每一次傳承之後,都會消失,這裏其實是一個獨立的空間,也就是俗稱的小洞天。”

“小家夥,你想接受我的天輿傳承嗎?”

李響毫不猶豫的點點頭。

“接受我天輿傳承之前,必須先答應我一個要求。”劉伯溫又補充了一句。

“前輩您說。”

“我的要求很簡單,日後若有機緣遇到昆侖傳承之人,救她一次。”劉伯溫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李響愣了一下:“前輩,你不是說昆侖傳承消失了嗎?”

劉伯溫笑了笑:“消失並不是不存在,我死前曾堪輿過一次,昆明傳承之人應該還會現世,就在現在這個時代。”

“好,前輩,我答應你。”李響鄭重回道。

就在李響話音剛落,祭台上頓時發生了神奇的一幕。

一道紅色的光芒,從祭台上空著的那根石柱上閃爍出來,直接籠罩住李響。

這是……血咒!

自己隻不過是應承下來劉伯溫的要求,就直接成為了血咒。

“你在這裏所說的每一句話,一旦承諾,皆成血咒。”劉伯溫淡淡的聲音,傳入了李響的耳中。

李響聳聳肩膀,無可奈何。

“好了,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在這最後的時間裏,你走上祭台,接受傳承吧!”劉伯溫的語氣中帶有一種沉重感。

李響點點頭,邁開步子,走上了祭台,站立在三根石柱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