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騎重甲夾矛帶韁,一根根蠕動的筷子一樣,朝呼嘯奔馳出官軍陣營,前鋒已過中線的騎兵線列,層層而進。
前排加速,中排提速,後排緩步,間距行進中漸大,一波又一波的連環馬啟動,“玎璫”的鐵鏈撞擊聲與鼻腔間時而揚起的馬嘶,一浪一浪朝前拍去。
看著交戰地域中勒馬驚呼,被一條條馬間揚起的鐵鏈,越來越近的一排排鐵馬,驚的魂飛魄散,尚未接戰就亂作一團的梁山軍馬,呼延灼手撚須髯笑了起來。
這就是他呼延家的連環馬陣,此陣法的創始人倒不是呼延家的祖先,而是燕國絕代名將慕容恪。
慕容恪雖然曆史上名氣不是那麼的大,但是卻是曆史上一等一的名將,騎兵戰術大師,若說有一名將,可超二十三歲就英年早逝,卻已彪炳千古的霍去病,那一定是慕容恪。
慕容恪十六歲時,就已率三千騎兵,摧垮數十萬的軍陣了。一生征戰,戰役層級無一敗績,僅次於一生征戰,未嚐一敗的武安君白起,英武絕倫,賢德兼備,鮮卑版的周公,真正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千古人傑。
慕容恪就是將甲騎具裝的幽州突騎再進階了一步,重騎兵與重騎兵之間,再用鐵鏈相鏈。
直至後來的女真金國,仍在使用這一重騎兵戰術,重騎叫鐵浮屠,兩翼負責掩護的輕甲,由於隻斜線切入,隻從側翼掩護重騎兵,故而叫拐子馬。
慕容恪將幽州突騎加了個鐵鏈相鏈,而呼延灼的祖先便是慕容恪的副將,呼延家繼承了鐵鏈連馬,但做了編製改變,將鏈騎兵坐騎,改為鏈沒騎兵的空馬,第一波由重騎兵牽帶衝鋒。
因為呼延家的連環馬,在連環撞擊的第一個戰術突擊動作過後,會再用一個個鐵甲騎兵,重新組成一條條新的鎖鏈,以緊密隊形排成橫線,如牆而進,變為撞牆式重騎兵線列。
如果鎖鏈鏈騎兵,第一波衝擊損耗過大,且會被遲滯,將喪失第二個戰術突擊動作,盡管,連環馬一次衝擊就完全夠了,沒被撞死拖死的幸存者,一次也就崩潰了。
一百輛坦克衝萬人大陣,碾不死幾個,把一百輛坦克之間用鐵鏈鏈起來,坦克隊衝擊過後,背後一片血肉模糊。
梁山軍馬躲都沒地兒躲!真可以說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兩軍陣前,呼嘯而至的梁山軍馬,處於中線附近,被連環馬一浪一浪拍中的不過五六百騎,可就一下,一片淒厲的慘叫與骨裂聲中。
一片人仰馬翻,土塵滾滾,三千鐵甲戰馬,三千條奔騰的鐵鏈,一千多條撞入梁山軍馬隊列中部,一時間死傷無數。
本來士氣高漲的梁山軍馬,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給嚇到了,頓時便沒有了剛開始的士氣,因為他們發現這個連環馬根本就攻不破,即便是來了多少人依舊阻擋不了連環馬陣的前進。
神機軍師朱武在後方見得梁山軍馬損失慘重,知道自己失算了,沒有想到呼延灼居然還有這麼一手,急忙下令,鳴金收兵,返回營寨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