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地方大豪

龍陽郡和丹崖郡當初民變起事之後,各自推舉了一位民軍首領。一位名叫馬仁魁,一位名叫牛世清,兩人還是世交。

這兩人也都是有來曆的。牛家的祖上曾是大楚帝國戎儀衛將軍牛汝明,而馬家的祖上則是大楚帝國靈寶郡使寧遠伯馬靜之。這兩家都是名將之後。

大楚帝國亡國之始,起於胡亂。

楚睿宗順化七年。圖勒汗國烈炎部二十萬鐵騎攻破鐵劍關。劫掠江北六郡,殺俘百姓三十餘萬戶。洛江北岸幾乎成了無人區。鎮守江北的三大都護、九衛將軍、六郡鎮使及其轄下的護軍、衛軍、鎮軍並各縣團練、營防共一百餘萬軍隊被這二十萬鐵騎殺得四散潰逃。

鎮西都護舞陽侯嚴林、京畿都護章勇侯雲奇死於亂軍之中,安北都護清平侯李繼遠被俘,承宣衛將軍陸儀、順義衛將軍陸仁兩兄弟投降,並勸降均成、寧威、臨武三衛將軍。戎儀衛將軍牛汝世率軍駐於屺山,與靈寶、吳陵互為犄角之勢以禦強敵。烈炎部主帥突魯奴接受陸儀之計斷汜水引水破吳陵,並盡屠吳陵之俘民與屺山山下,引牛汝明出戰。

牛汝明不敵烈炎部第一勇士巴斡塔,戰敗被俘,最後死於亂箭穿心之刑。屺山吳陵一失,靈寶孤城被圍,靈寶郡使馬靜之與吳陵失守後逃至靈寶的吳陵郡使韓運,力戰孤城,最後城破人亡。這一戰史稱“屺山之戰”。

除了這一戰,整個大楚帝國軍隊沒有可以值得稱道的抵抗,基本上是一觸即潰。甚至於除了承宣、順義、均成、寧威、臨武、戎儀這六衛,其餘的三衛將軍常年留居京城其轄下衛軍無人統領,所屬將領常年遊樂嬉戲,遇到敵軍是逃的逃、降的降。這就是被史書稱為“順化胡亂”,而順化胡亂也是從大楚至今這百餘年戰國亂世的開端。

順化胡亂後,洛江以北就再也沒有安寧過,繼烈炎部之後,圖勒汗國各部先後多次踏關入中原劫掠。隨後又邪陀、馬伊等異族南侵。經曆了十年的離亂之後,大楚帝國早已是千瘡百孔,北方各都護均無力管轄地方,各衛將軍皆奢靡腐化,郡使擁兵自重、交結外邦、互相攻伐,儼然已自立為王。

直至楚睿宗被皇叔楚賢弑殺,楚賢隨後又被馬伊部烏骨拓攻破洛都,楚室南遷。大楚立國千年,曆三十六帝,千年一統的皇朝倒了,中原一統的帝國散了。泱泱大楚,中央帝國,腐爛得空餘一個偌大的架子,就好象一棵參天的大樹從根上爛了、死了,最終轟然崩塌。

從大楚帝國分崩離析之後。牛、馬兩家承祖訓,不入仕不從軍。守著祖產田地,耕讀傳家,倒也逍遙自在。牛家祖籍龍陽,馬家祖籍丹崖,離得近往來也頻,這百餘年來,五世的交情,直至傳到了馬仁魁和牛世清這一輩。

馬仁奎和牛世清都是將門之後,家傳的武學兵法均是精熟的。兩人自小就崇敬其祖上之功勳,平日裏在家中田莊積聚了家丁護院多達千人之數。兩家也算是一方豪強。以其財力實力在兩郡都堪稱數一數二的人家。即便當初越軍占領期間,當地官員都不敢小覷。他們也不願和官府往來,關起門來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當個小土豪也是獨善其身。

原州軍南征之後,龍陽和丹崖光複。江南總督府派出的官員上任伊始還曾上門拜訪。這也是官場規矩,不論是誰家天下,各地的豪強門閥都是以安撫為上的。

原本江南總督府派出的這些官員和鎮軍,貪腐也好,欺壓百姓也罷。都是惹不到這兩家頭上的。他們也不願多事,雖然依附於他們的那些民戶受到欺壓之後,也有求告上門請求庇護的。但按照兩家的祖訓,他們是不能參與此類事情的,隻能婉拒。

但偏偏就有那麼個愣頭青不信邪。

新任的丹崖郡鎮軍指揮同知是魏涯的同族兄弟,名叫魏天浩。這家夥也是徐文業的親兵出身。此人倒不貪錢。就是有一個毛病——好色。

也不知是什麼緣故,這家夥在一個偶然的巧合之下,見到了一個女子,對此女動了心。這女子姓田,丹崖郡的一位茶商之女。長得也不是花容月貌,僅隻是青春靚麗而已。但這魏天浩就是看上了她,還一本正經的上門求親。

按說這鎮守副使看上了自家的閨女,不論是情願不情願,胳膊擰不過大腿,答應了也就沒事了。可偏偏這田家直接以女兒已經許人為由拒絕了魏天浩的求聘。

這倒也不是田家矯情,這是事實。田女的確是早就許配了人家。而且這未婚夫婿不是別人正是丹崖大豪馬仁奎。

馬仁奎原配早亡,後經人介紹聘下了田家女為續弦。這事情正好是殷永南征之前。原本準備成親的,遇到了戰事就拖了下來。原打算等江南這邊情勢穩定了之後就辦喜事的,可沒想到魏天浩這邊橫插了一杠子。

田家拒絕魏天浩的時候也說明了情況的。可偏偏這小子色蒙了心,根本不和田家理論。既然明著求親不答應,那就一個字——搶!

求親被拒的第二天,魏天浩就帶著兵上門搶親,直接就在田家小姐的閨房裏把事情辦了。田家小姐受辱之後,趁魏天浩不備,用妝刀自盡了。

這樣一件事情,在魏天浩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睡了個女人而已。

另一邊馬仁奎接到消息之後趕到了田家,看到田小姐的屍首之後,怒急攻心一下子暈了過去,隨後就大病一場。

等他的病勢緩和了一些之後,他就開始了準備報複。當他和龍陽的牛世清聯絡之後,雙方商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舉兵反了!

兩人聯絡了不少當地豪強,又在田莊中組織民壯。這些事情竟然官府一點都沒有覺察到。就在殷永率軍進逼越州的同時,丹崖和龍陽兩地發生了民變。最終將鎮軍和官員全部趕出了兩郡。

民變發生之後,兩人也在本地士紳的推舉之下擔任了民軍首領。後來殷永率軍回師平叛。但在兩人的指揮之下,兩座郡城竟巋然不動。這點倒是讓殷昊都有些佩服的。通過龍影收集上來的資料。殷昊了解了兩人的家世生平,頓起了愛才之心。

這次整肅江南鎮軍,殷昊準備在丹崖和龍陽以及寒武三郡立個威,同時也算是給三郡百姓一個交代。所以才有了投送傳單揭帖的舉動。

看到傳單揭帖之後,兩郡的百姓都有點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紛紛上城樓向外觀望。他們這才發現,在兩郡的東南西北四座城門之外,圍城的軍隊正在搭建四座高台。看到這高台,以及聯想起那傳單揭帖上的字句。這些民眾都暗自揪心不已。

之前的對抗之中,有不少的人被俘,這些俘虜都是各家的子弟。按照他們的猜測那肯定是要將這些俘虜當著全城的麵加以酷刑。以此來震懾城中百姓。

為了這事情,城內都有些慌亂了。那些士紳紛紛前往牛家和馬家。

“賢侄啊!這掃蕩軍要用酷刑了!那些可都是本城子弟啊!得想想辦法啊!”

“我們不也抓了不少的俘虜嗎?要不和他們商量一下,交換交換吧!”

“換俘我們是願意的,他們可未必啊!”

這些士紳都是牛世清和馬仁奎的長輩。也都是本郡的頭麵人物,也都一直支持和資助著他們的反抗行動。但是當那些被俘的民壯即將麵臨“酷刑”,他們也坐不住了。

對於這件事情牛世清和馬仁奎其實一早就開始關注了。想了不少辦法,但以目前的狀況似乎並沒有什麼好辦法。他們這些本郡的頭麵人物商量了半天也沒能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隻能黯然的散了。

不過當這些士紳離開之後,馬仁奎發現了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東門外”三個字。

看著這字條上的三個字,馬仁奎有些納悶,他能猜出來,這東門外應該就是請他去東門觀刑。可他想來想去,自家的子侄之中並沒有被俘的,讓他去東門外看誰受刑呢?

到了約定的日子,城樓上全是來觀刑的百姓。他們中很多人都是有家中子弟被俘的。出於擔心親人的心情,他們都聚在這城樓上觀刑。雖然知道這樣對民心士氣有影響,但牛世清和馬仁奎並沒有強力阻止。畢竟誰都有父母妻兒,這種事情又豈是他們想攔就能攔得住的?

不過當這些百姓上了城樓之後,他們之中有細心的人就發現,外邊的這些軍隊,從盔甲到旗幟,似乎已經不是原州軍,也不是被稱為“掃蕩軍”的江南鎮軍了。

在高台的中央赫然立著一麵大旗——“景州都護殷”。

景州軍!

景州軍的威名他們當然聽過。當年殷昊帶著景州軍在江南四郡打遊擊的時候,他們也都曾經和景州軍打過交道。這支軍隊在他們的印象中是非常深刻的。軍紀嚴明、戰力強悍,而且景州軍中應該還有不少江南籍貫的子弟。

景州軍南下了?

自從殷昊派人接管了圍困兩郡的防務之後,景州軍就沒有發動過一次攻城。對於外圍的包圍,他們也都放鬆了不少。有些膽子大的悄悄地出城運糧,碰到了景州軍之後,景州軍並沒有為難他們。隻是這些人的人數少,而且他們所描述的經曆太過“離奇”。沒人肯相信罷了。所以兩郡的百姓至今都不知道景州軍已經南下的情況。

如今景州軍的大旗就豎在他們的麵前,他們又怎麼會不相信呢。

但是現在雙方對壘,即便是對景州軍印象不錯。但也沒人會跑下城去歡迎他們。百姓們最關心的還是今日的“行刑”。

就在這時,一個景州軍的軍官走上了高台。這是特意從軍中選拔出來的大嗓門。因為他接下來要宣讀的這份公告,是必須讓城頭上的百姓聽清楚的。

他拿出了一張公告,展開之後,清了清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