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王府,慕莘雪站在前廳,任由司清源打量自己,一盞茶的功夫,慕莘雪站的腿都酸了,甩臉不幹,坐在檀木椅上,隨手拿起旁邊的蘋果。
“殿下讓我來不會隻是為了看這張臉吧?”慕莘雪自認貌美,隻可惜穿越到這幅營養不良的身體裏,容貌依稀還有曾經幾分模樣,眉眼間少了幾分媚意,最為驕傲的身材,如今成了風吹就散的蒲柳。
司清源扶額,道,“趙嬤嬤,把人帶下去。”
“是。”趙嬤嬤行禮,“還請姑娘跟老奴去廂房。”
慕莘雪還不知道讓她過來究竟為何,沒問清楚,怎麼能離開?放下手裏的蘋果,剛張口,就被兩名奴婢架著,跟著趙嬤嬤去了廂房。
幾名丫鬟立刻衝上來扒光她的衣服,慕莘雪一驚,連忙捂住雙手,護住暴露的春光,那幾名丫鬟個個都是練家子,她一下子就被丟進浸著花瓣的木桶裏。
“姑娘,宮裏不比宮外,一言一行都要仔細斟酌,稍後老奴會教你宮裏的禮儀。”趙嬤嬤的話讓慕莘雪嚇了一跳。
半個時辰後,慕莘雪在趙嬤嬤的注視下,步履嫋嫋,美眸微抬,禮儀規矩,朝著司清源曲膝行禮。
“不錯。”司清源看著恍若變了一個人似的慕莘雪,輕輕拍打著手中的折扇。
趙嬤嬤一離開,慕莘雪立刻癱軟在檀木椅上,捶著酸澀的肩膀,“我什麼時候同意跟你一起去皇宮了,你總該告訴我為什麼進宮吧。”
“你隻需要乖乖的待在本王身邊即可。”司清源盯著她那張臉,拿起一旁的麵紗丟給她,“戴上。”
……
禦花園,百花盛開,各色爭豔,慕莘雪一路走來,聽了路上宮女太監的話,才知道今天宮裏舉行百花宴。
坐在司清源身邊,慕莘雪想刻意讓自己融入空氣裏都是徒勞,官家小姐今日個個模樣嬌俏,眼波流轉,恨不得貼在司清源身上,偶有幾人清麗高雅,見了司清源,也不免多看兩眼。
慕莘雪作為他今晚身邊唯一的女子,一出麵就成了所有人的焦點。
觥籌交錯間,慕莘雪昏昏欲睡,直到耳邊響起了太後的聲音,“哀家記得清源今年已有十九,卻還未娶妻,哀家與皇上商議過,想借著今日百花宴,為你選定王妃。”
“你若有看中的女子,便和朕說。”周允天朗聲道,笑意也驅散不了眼裏的陰霾,“朕覺得周禦史的女兒不錯,容貌更是清麗,與你很是相配。”
被點名的周馨嵐羞澀的低下頭,偷偷抬眸看向司清源,卻發現司清毅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隻是端杯品茗,不知身邊女子與他說了什麼,司清源捏了一塊糕點,掀開麵紗,無情的塞進去。
周允天見狀,把注意力放在了慕莘雪身上,開口詢問,“這位是?”
“臣的心上人。”
“咳咳咳……”驚到的慕莘雪被糕點噎住,急忙捶著胸口,一杯茶恰到好處的遞到嘴邊,她看也沒看直接灌下去。
緩和後,她才看清手裏的杯子剛剛還握在司清源手中,她瞪大了眼,急忙擦著嘴,一臉嫌棄。
兩人這一幕,落在別人眼裏,隻當是打情罵俏,惹人眼熱。
太後與皇上同時一愣,看著慕莘雪,目光帶著探視,“清源,怎麼從未聽你提起過,早知你有心上人,哀家與皇上也不必那麼費心再替你操勞。”
她看向慕莘雪,麵容柔和,“你是哪家的女兒,可否把麵紗拿下來讓哀家瞧瞧。”
“回太後,她是慕丞相的女兒,慕莘雪,臣與她在丞相府意外相見,一見傾心,臣準備選個良辰吉日向丞相提親,還請皇上太後成全。”司清源側目一笑,眼神滿是寵溺,動作輕柔的摘下麵紗,挑起垂下的碎發,溫柔的不像話。
“果然郎才女貌,相配的很。”太後笑著道,細碎的目光落在慕莘雪身上,莫名背後發涼,“既然清源有了人選,皇上不如就成人之美。”
……
慈寧宮,檀香嫋嫋,太後麵色凝重,撥弄著佛珠,閉上眼,道,“把熏香抬下去,聞的哀家心煩。”
周允天狠狠的拍桌,神色陰冷,“司清源和丞相府結親,豈不是在向朕表明,他們已為一體!放肆!”
……
離開皇宮,慕莘雪終於忍不住,“我何時說過要嫁你,司王殿下,你能不能提前通知我一聲,這是禮貌你知不知道?”
“本王不需要通知你,在本王手下做事,你隻需要聽從命令。”司清源捏著她的下巴,“所以,你隻需要乖乖聽話,別的事無需過問。”
慕莘雪對上他冷漠的雙眼,一把拍落他的手,冷笑,這個男人不僅腦子有病,還是治不好的那種,她一把掀開簾子,遠離讓她窒息的司清源。
此刻丞相府已經炸開了鍋,慕莘雪一進府,便被“請”到了前廳,一屋子人齊刷刷的看向她,各懷心思,卻都帶著怒火。
慕永昌怒目圓睜,重哼一聲,猛的一拍案,“孽障!你還有臉回來,還不給我跪下!”
“我為何要跪?”莫非這個朝代的人都喜歡下跪,莫名其妙。
“說,你為何會與司王扯上關係,居然與男子珠胎暗結,你把丞相府的臉麵放在何處!”慕莘雨精致的麵容被怒火覆蓋,可惜貌美的容顏沒有來得及入司清源的眼。
慕莘雪看著她一身藍衣,恍惚間好像在席間看見了她,看她一臉怒意,慕莘雪心情瞬間好轉。
“所以你們這是在質問我?”慕莘雪嘲諷的看著他們,事到如今才來裝模作樣的關心,不覺得虛偽嗎,她故意道,“我與王爺相識還要多虧了父親,若不是父親當日棄我於不顧,我又怎麼能與王爺私定終身。”
“你,你個不孝女!”怒氣直衝大腦,慕永昌腳下踉蹌,向後退了幾步,嚇得柳如美急忙扶住他。
“父親還請保重身子,日後你還要親眼看著女兒出嫁,那時,女兒一定會好好多謝父親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