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修煉衛獻決
且說袁弘一行六人,從廣元塔八層獲得半年多來追尋的答案,意外發現了一個通往神秘世界的通道,都激動萬分。食欲也大漲,幾人在野外分工,搜羅一些野果、野菜和小動物,仍由曾梓雯下廚,大家飽餐一頓,甚是滿足。
吃飽喝足,心思都被那本衛獻決所吸引,休息片刻又衝衝進入廣元塔,按照書中記載的方法修煉功法。書中注明,修煉功法時,嚴禁被打擾,若被驚動輕則心神愫亂,真元反噬,重則走火入魔,爆體而亡。
幾人頗為顧慮,於是直奔廣元塔七層,通過迷陣中的水晶,傳送到第八層中。眾人擔心龐彪又沒有被傳送上樓,袁弘費了一番心思,教授集中精力的方法,把他先送了上樓,其餘五人也陸續上樓,根據顧金銘翻譯出來的口訣和方法,六人各自熟讀默記,直到滾瓜爛熟後,分別找個位置。盤坐在地板之上,雙手置於兩腳膝蓋之上,眼睛微閉,全身放鬆,氣沉丹田,神凝於胸,心無雜念。
書中口訣在腦海中形成字幕,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塞其兌,閉其門,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一行行不斷出現在幾人眼中。袁弘按照書中解釋,閉眼參悟,放鬆調動全身氣息,凝氣成元,貫穿奇經八脈,遊走龍蛇,突破衝衝障礙。清靈之力散發,遍布全身,袁弘感覺到一絲元氣在體內浮起,口訣浮在腦中,嘴巴默念,深深體悟,迅速抓住一絲元氣。
操縱一絲元力東奔西竄,滿身尋找那顆沒入體內的仙魄種子……
顧金銘五人也在各自角落中,閉目養息,衛獻決深奧難懂。勝在幾人不懂古文,讀熟了,記在腦子。反複細嚼慢咽,推敲猜測,細細品嚐,也發現了一絲怪異。五人意識順著點點星火探去,越走越深,逐漸進入一個龐大的黑暗空間,見那點星火在黑空中正如螢火蟲一般飄動。幾人都知道是凝氣成元,化為的力量,迫不及待操縱意識,箭步奔過去。星點卻如泥鰍,四處遊走,幾人不肯放棄,窮追不舍……
袁弘六人皆入定修煉,在體內形成的巨大空間中流連忘返。修煉產生的精氣和真元的感覺,美妙異常,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什麼感覺能比得上,飄飄欲仙,欲生欲死,空無飄渺,如癡如醉。時間白駒過隙,幾人越修煉越起勁,竟不知不覺已過6、7天的時間,都還沉浸在神奇的功法之中,不能自拔。
袁弘等人都認為這功法也太過容易,隨便定神一閱就能產生效用,並沒有像空智大師所說的那樣,修真艱難,沒踏出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所有在修真界中,境界每相差一層,造成的實力差距就在十倍以上。
現在看來如此順利,倒是不怎麼把空智大師的話放在心上。幾人並不知,空智年老入道,並無靈根,隻是當年仙帝試驗降神,將一丁點仙魄破界落入地球中,恰好被廣元塔佛宗修煉者圓慈大師遇見,圓慈不知是仙魄,隻看那類似玉塊的東西暗含王者之氣,定是不凡之物。
圓慈當時已經收空智為徒,還是凡人之軀,兩人都修煉於廣元塔中,那日揮手招進仙魄後,急急閉關煉化。是時,圓慈已有元嬰中期修為,強行煉化仙魄,吸進體內。不料仙魄霸道異常,一進肉體,立刻反噬,釋放仙元,將圓慈肉體毀得七零八落,圓慈被迫放棄肉身,元嬰逃出,仙魄如餓狼見到野兔,光芒一閃,將元嬰吸得隻剩一具幹屍。
圓慈不知道仙帝仙魄隻能由凡人承載,不能被修真者煉化,否則必死無疑。當日空智在場,目瞪口呆,仙魄落入空智手中,空智大驚瑟瑟發抖,仙魄在空智手掌轉動片刻,沒入掌心,不見蹤影。
空智剛見師父強行煉化,落得如此悲慘結局,怎敢再碰這仙魄。不料仙魄進入體中,卻沒有絲毫不適,反而神清氣爽。之前空智因靈根不佳,在圓慈門下修煉多年沒有絲毫結果,才借助仙魄力量不久立即築基成功。
後來一百多年裏,空智又憑借仙魄之力,將功力修煉至金丹期後,便停滯不前了。一方麵是因為仙帝試驗仙魄威能太小,無法幫助多少。另一方麵是空智晚年入道,體質不佳,又無靈根,本身不是修仙材料,強行提至金丹期,還是靠著強大的意誌力做到的。之中所吃的苦頭,他比任何人都來得清楚,所以在空智眼中,修真進階艱難無比。
而袁弘幾人是經過仙帝幾千年試驗後的一次大降神,六人仙魄中所藏威能何止空智仙魄的萬倍之上,豈是空智所能比擬。另一方麵,幾人少年入道,身體各個組織都在最佳狀態,幾人都有些許靈根,在仙魄幫助下,修煉起來自然是水到渠成,日進千裏。
特別是袁弘,悟力極好,靈根又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奇才,加上承載著仙帝六人中實力最為強悍的古真仙魄,修煉起來更是手到擒來,毫無障礙,剛入定就迅速凝息成氣,抓住真元尋找仙魄起來,若是換做修真界任何一人,單單是築基往往都要入定參悟幾個月,豈能半日就能做到。有些靈根一般,悟力又不怎麼樣的人,一輩子都無法築基,隻能平平凡凡,安安分分地勞作,直至老死。
幾人並不知情,還認為修真道路暢通無阻,並沒有多艱難,幾人體會到其中奧妙,不肯舍棄,如狼似虎緊咬不放。
樓層內,燭光依舊閃動,帶著幾人的身影,鬼魅地遊動在地板上,幾人不知不覺,盤坐在地,專心一誌,紋絲不動,簡直要忘卻時間流逝,朝代更換,就這樣沉浸在美妙的感覺之中,不忍清醒。
此時又是一日黑夜,幾隻餓狼又闖入廣元塔內,在塔中四處嗅嗅,直奔七樓,卻也陷入迷陣之中,五六日後,幾隻餓狼紛紛死去,樓上六人並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