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氣如臂膀可以隨意調動;而先天氣無法用意念調動,隻能靠入靜培養。
打一個比方,修煉先天氣像麵對一棵樹苗,修行最好辦法是集中注意力默默覺察體內氣機變化。這就是入靜。
入靜程度越深越持久,修行進展就越迅速。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這一階段打坐中氣感如虛空,看不見,感覺不到,很寂寞,但感覺到身體素質越來越好。
隨著修行進展,精力充沛、不畏寒冷是自然現象。這表明真精產生。真精是腎陽與腎陰的來源。真精是真氣的萌芽,精,就是無形。所以,這一階段的氣感如虛空。
這一階段楊明根本就沒有感覺到空虛,有妹妹要養活還有修行要兼並著,哪有心情覺得寂寞,每一次入定對他來說都是不可多得休息,寂寞……
第三階段:氣感如烈日光輝第二階段後期氣感再次明顯,不斷流轉直到像點燃火箭一樣“點燃”太陽輪智慧氣,特征是像烈日光輝一樣明亮,像激流衝刷體內病氣,直到胃脘力量持續增強衝開十二重樓,脊柱內靈蛇蘇醒並騰躍,這表明不久將進入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氣感如烈火赤焰,第三階段真氣不斷流轉,直到會陰處海底輪燃起“衝天大火”,同時口腔湧現芳香甘露。產生這種征候是修煉拙火定的開始。拙火定就是修煉三昧真火。以太極看,人體上為天為陽,下為地為陰,心肝脾肺腎居中為五行。
這是後天人體。而修道,就是從後天返先天。先天人體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其中陰指真陰,陽指真陽。真陰即性根,陽中之陰,太液池甘露;真陽即命蒂,陰中之陽,三昧真火。真陽與真陰是生命大道,肉白骨而生腐朽。
真陽與真陰同時產生進入修煉中脈就是古人所說“乾坤交媾”。修煉拙火定是為下一階段煉神打基礎。到達這一步,改變後天體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楊名能走到現在,說起來還是要感謝巡夜的無常。
當初能夠釋放出通靈之術,就樂顛顛的跑去在墓地招魂。
他哪裏知道,沒招魂這種事情是九幽最討厭的,死人就是死人不要活在世界上,被巡夜無常暴打一頓之後,獲得了真陰,然後正式走上修士的道路。
總的看,修煉內丹如盤旋狀上升,四個階段在不同高度做同一件事情,打通全身經脈。經脈所有人都一樣,包括奇經八脈、十二正脈以及中脈;氣血所有人也一樣,有後天氣與先天氣。後天氣是口鼻呼吸之氣,而先天氣是真氣。
真氣之真與假相對,是道,是生命中靈性與力量的來源。區別是:隨著後天運行,大部分人的真氣和經脈逐漸耗損阻隔以至閉塞。修煉內丹每個階段打通經脈的順序是先打通任督二脈,氣機隨之流轉打通其它經脈,最後打通中脈進入下一階段,隻不過不同階段氣機呈現不同景象。
在來說修道第三個總要的基礎,那就是神魂。
修道,在漢朝的時候時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兩大派。和古法不同,古法的神魂是自身意誌所錘煉出來的東西。
所謂的無名由我不由天正是這個道理。
戰國末期陰陽家灰飛煙滅,修道出現瓶頸,古修再也無法走下去。
佛道釋三家學說開始興起。
儒家功法以心性修養為主要對象,其全體大用,均以心性為本。下手在此,了手補在此。佛家以“明心見性”為工夫,為頭腦,道家以“煉心煉性”為工夫,為頭腦,儒家以“存心養性”為工夫,為頭腦。《大學》提“正心誠意”,《中庸》提“率性盡性”,孟子除提“存心養性”外,又提“盡心”。然此數者,以單提“存心養性”四字較為淺明,最切易入。
但是不管是哪種都講究存心,養性還有明心這三個階段。
“存心”者,存其本心也;“養性”者,養其本性也,亦即養其天心天性也。
人與天俱來之本來心性,無不純乎至善。故隻須存養之勿失,勿為後天境地與乎物欲意念所轉,便自可入於聖地而與天合。
故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心為盡心之本,養性為盡性之本。
“天命之謂之性,率性之謂道”外,其言以至誠盡性時曰:“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此明示人以如能修其率性盡性工夫,擴而充之,即可與天地參。這全是一套最簡要明白的“天人合一”工夫。
存心養性,不但為盡心盡性之本,且亦為煉心煉性與明心見性之不可欠缺的工夫。道家之煉心煉性,固須從存養下手;即佛家之明心見性亦然,不存之何以得明?不養之何以得見?且也,明之之後,猶須存之;見之之後,猶須養之,久而彌光。不然,修證工夫,於證得明見之後,固可立地成佛,然於明見之後,亦可立地失之。
夫心性之存養,即於成聖成道成佛以後,仍不可有一時之失,不可有一念之動!稍一懈怠,此心一放,即爾敗之。故必須守而勿失,死而後已方可。
其實要說存心,養性最強的還是儒家,隻不過儒家入世太深,將修行閥門徹底拋掉了。
至於最後的明心。
就跟字麵上的意思一樣,明白自己的心,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隻有知道了這些修行才不會出現迷惘。
就像佛家一句禪語所言。
一朝悟得此中意,立地成佛在此時!
最後的明心是要靠機緣的,世上之人大多有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而修行者,就必須要明白!不然這道是無論如何也走不通了,看不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