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周玉行和縣主接二連三生了三個女兒。
又因為縣主的身份貴重,周玉行不能納妾,所出的子女隻能是縣主生的,如果縣主生不出來兒子,周玉行這一輩子要不斷了香火繼承,要不就隻能過繼宗族內別人的孩子了。
周老太爺這也算是自食其果吧。
等聞芮將顧氏方才的那一段話完全消化完了後,抬起頭,才發現顧氏已經安靜的停下好一會兒了,重新再提一遍,將那些不堪的往事再回想一遍,對她來說也是種折磨,是種恥辱。
她的曾祖父也曾位入內閣,顧家最風光的時候,她雖然還小,但也一直記得,當初有多風光,後來就有多衰敗,以至於顧家的女兒竟然被人欺負到這種境地。
她也身有傲骨,也心高氣傲,除了夫君離去、遠走他鄉,更是讓她尊嚴破碎,顏麵掃地。
“這件事鬧得不算大,隻是顧家和周家兩家在對鬧,但後來那個縣主要下嫁給周玉行的消息傳出去後,顧家和周家、我和周玉行曾經發生的事情也就被人再次提起。自然有言官抨擊,但是縣主有當長公主的外祖母撐腰,根本動不了她。”
“更何況木已成舟,我已經和周玉行和離了,她也已經和周玉行成親了,縣主再說這些,又有什麼用呢。那段時間,這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我不堪其擾,便主動提出帶著秉之離開。”
說到這裏,顧氏停頓了一下,“還有一個原因。周家不希望讓縣主看見我這個曾是周玉行發妻的人,和秉之這個曾是周玉行嫡長子的人。”
聞芮可以想象得到當時的情況。已經娶了縣主進門的周家,那個時候已經和顧家的地位有了明顯的區別變化了,並且這個區別會越來越大,顧家根本無力抵抗周家,還有甚至來自郡主一方的壓力。
如果顧家,和顧氏再繼續強撐著,無異於以卵擊石。
她帶著顧秉之離開,是最好的選擇。她也能夠離開傷心地,慢慢讓自己忘記這些不開心的事情。
故事說完,顧氏如釋重負。
聞芮長長的歎了一口氣,心裏覺得很壓抑。這就是顧氏和顧秉之一直藏在心裏的事情嗎?真的很沉重。難怪,之前提起恩科開設,顧秉之進京考試的時候,顧氏和沈家的表情那麼凝重。
單純的有權勢的世家,都足以給顧秉之使絆子了,更何況還有皇家的插手呢。
說到這裏,聞芮就忍不住擔心起顧秉之的考試情況了。
“放心,現在事情都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隻要周玉行和周老太爺聯係秉之的事情瞞得好,沒把那個縣主知道,秉之就不會有危險。”顧氏說道,“而且,長公主已經去世了,她們和當今聖上的關係大不如從前,聖上還不至於為了一個表妹和表侄女,就放棄能為朝廷效力的人才。”
長公主是當今聖上的親姑姑,不過和先皇並非一母同胞,所以這個姑侄的情分,也不過是因為聖上隻有這一個姑姑,所以就格外優待了些,反正女子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現在姑姑去世了,別說長公主的女兒和外孫女,就是長公主的兒子和孫子在聖上眼裏都算不上什麼。
聞芮知道了這個後,大大鬆了口氣,這還差不多。
看見聞芮放鬆下來,顧氏微微一笑。
有件事情她還沒有告訴聞芮,那便是這次恩科開放,是因為皇後終於誕下嫡子,聖上龍心大悅。而這位皇後,卻是那個縣主的姨母,她母親佑德縣主同父異母的長姐。
當年長公主下嫁駙馬之前,駙馬已經娶過一妻,生育了當今皇後,後來皇後之母病逝,半年後就迎娶了長公主。關於長公主她們當年的事情太久遠了,那個時候顧氏還小,不太清楚這其中又有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情。
顧氏隻知道,皇後能嫁給當今聖上,是托了長公主這個繼母的福,所以皇後和佑德郡主之間的姐妹之情究竟如何,她無從知曉,也不好分辨。
不知道的事情,也就不必告知聞芮,讓她憑添了煩惱了。
之後的日子一如往常,平靜無瀾。
隻是自從顧氏將那件事告訴了聞芮之後,婆媳二人感覺比以前親密了許多,再也沒有什麼秘密和需要隱瞞的東西了。就連沈老夫人和沈縣令知道了後,看待聞芮的眼光也和從前截然不同。
其實在顧氏和顧秉之將聞芮娶進門的時候,沈家的人就知道他們是接受了聞芮了,待聞芮的態度就非常的親切,但當顧氏願意將那些舊事這麼快也告訴了聞芮,他們就更加高看聞芮一眼了。
不過聞芮顧氏她們能受到沈縣令庇護的日子也不多了。
很快就又到了沈縣令三年一期的考核,沈縣令已經在這裏連任太久了,幾乎是一個官員連任的最高期限,吏部不會再讓沈縣令繼續留在這裏。而且顧秉之以後也不會再在這個縣城留多久,沈縣令當初本來就是為了顧家母女而來的,顧秉之和顧氏一家將要回京城,他自然也會趁這次換任離開。
“不知道下一任縣令是什麼來頭,不過這幾年你們和我的來往並不密切,應當沒有多少人知道我們兩家的關係。我走了之後,你們做事低調一些,尤其的秉之媳婦兒,盡量不要與人爭鋒,能退讓就退讓,隻要別引起下一任縣令的注意,等秉之回來後就行了。”
沈家人臨走之前,沈縣令囑咐說道。
聞芮不好意思的抿唇笑了一下,她在縣城裏發生的事情,雖然沈縣令沒有插手過,不代表他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就衝她這生意裏還有顧氏的一半股份,沈縣令和沈老夫人也會關注的。
不過,那些事情也不能全怪聞芮。不招人妒是庸才,她太出色太耀眼了,那些嫉妒不甘的人自然會上門來找麻煩。
“你放心,我們以後會注意的。”顧氏戲謔的看了聞芮一眼,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