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

但這些錢糧,其中一多半都拿去養活軍隊與官員了。塞王的軍隊,京城的軍隊,這些都要錢糧的。

你說軍屯,遼東、甘肅等一些地方,哪裏種地去?還有一些關外城池,海邊衛所,根本就不具備屯田的條件。

京城的主力,總不能天天扛鋤頭吧?

各地衛所軍屯確實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糧食,可並不能解決全部的口糧。

還有官員,也是要俸祿的。

尤其是那些王爺、皇親國戚,一個個生孩子的本事也不小,自己領一份口糧,老婆孩子也要領,領的錢比內閣大臣都多幾十倍。

左右支出下去,每年的國庫基本上都要見底。

朱允炆歎了一口氣,隻要再和平發展上幾年,大明的經濟還是可以好轉的,隻不過,現在的格局,真的可以實現和平嗎?

朱棣這個強者,他會選擇對抗到底,還是選擇臣服?

朱允炆拿不準。

“工商業啊。”

朱允炆揉了揉眉頭,若是不能解封工商業,讓朱允炆隻靠著農民地裏的產出讓大明變得富庶,那幾乎是天方夜譚。

可是,大明是沒有商人,起碼是沒有法定的商人。

朱元璋痛恨商人,甚至下達過“不事生產者,皆可捕殺之”的命令。在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中,商人地位最低的朝代,便是明朝!

這可能與朱元璋出身有關,奸商害死過他的家人,朱元璋一直認為,商人與貪官汙吏是一樣可恨的,需要極力打壓。

在明初,隻有軍籍、農籍、匠籍等,根本就不存在商籍。

重農抑商,成為了朱元璋的一個基本國策。

想要改變這個國策,最大的困難不是已經躺在孝陵的朱元璋,而是儒家“重農抑商”的思維。

當官的希望安穩,大力發展農業經濟。

商人?

今天在京師,明天到了北直隸,後天說不定就跑到海上去了,我還管不管了?

都給我待在土地上,拴住,這樣才好管理,不是嗎?

再說了,商人都把錢賺走了,形成了一大批富豪,那天下的錢財不就少了,老百姓還怎麼活?

這或許是當下時代官員的心聲。

可是曆史證明,腐舊的製度,是約束不了經濟規律這頭雄獅的。

大明商人有的是方法,比如說掛靠籍,先買一塊地,說清楚,自己是農民,俺是種地的,但至於我為什麼經商了,難道開辟點副業都不允許了嗎?

實在不行,勾結一些軍戶,掛個軍籍,找個子侄代替自己從軍,老子是軍爺,做點買賣你管得著嗎?

這種披著一層皮的商人集體,成為了明代經濟的重要推手之一。

他們身上的枷鎖,還很重,很重。

朱允炆清楚,商人必須得到合法化,這是釋放市場能量的關鍵。

至於商業這頭猛牛怎麼走,那就需要看自己怎麼牽了。

隻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因為朱棣要入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