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第1326章

“乖孫怎麼想的?”

朱元璋看完了奏章,沒有馬上表態,而是反問了朱炫一句。

以經濟手段,來控製一國。

這個成果,老朱是看得到。

安南等地正是通過如此手段,被大明牢牢地掌控在手裏,再以文化同化,現在去安南問一句,他們是什麼人。

那些安南人保證會說,自己是大明百姓。

因為當大明百姓,要比當安南人更有自豪感。

“孫兒認為,可以試一試。”

朱炫說道:“重開馬市,孫兒可以安排幾個商隊北上,盡快地通過經濟,控製一切。”

主要是看朱元璋同不同意。

朱炫覺得可行,完全沒問題。

至於商隊,他手底下多的是。

如今大明的商人,基本是他的人,或者能聽從他的安排,比如蘇州府那一批,隻需要讓沈家的人提出一下,都能輕鬆地做好這個。

“商隊北上,以經濟控製,孫兒認為不錯。”

“如今我們大明不缺糧,有土豆、紅薯和玉米,又有化肥增產,糧食充足,可以滿足我們全國的需求。”

“穀賤傷農,如今不少大明百姓,不需要耕作,北邊百姓說不定還能空閑下來,除了種完幾畝地,把未來幾年的糧食種出來,不知道可以做點什麼。”

“這個時候重開馬市,就能讓他們經商貿易。”

“可以加快經濟增長,改善大明百姓的生活,又能為大明增加稅收。”

“我們在北邊,長年有大軍鎮守,也不怕那些商賈和外族人亂來。”

朱炫比較傾向於重開馬市,平安和朱桂他們的想法不錯。

曆朝曆代,重農抑商。

主要原因,還是商人不事生產,到處走,沒有固定的住所,這樣做一來會導致田地沒有人耕作,國家的糧食無法保證,二來隨處走動的人,會導致人口的不穩定,甚至會帶來混亂之類。

古代的王朝,恨不得所有百姓,永遠紮根在自己耕作的土地上。

如今糧食不再是問題,大明不再缺糧。

一年種植的糧食,足夠食用兩年,少部分人耕作供養大部分人已經實現了。

朱炫甚至還在研究,未來的機械化種田。

對於流動人口太多,造成混亂等,其實在邊地,常年有大軍駐守,也不是什麼麻煩。

“言之有理。”

朱元璋看著奏章,沉思良久道:“那就按照乖孫說的去做,這份奏章,咱同意了,那些商隊,乖孫你來帶動,馬市也是你來負責。”

“好啊!”

朱炫滿口答應下來。

互通有無,發展經濟,確實比較重要。

朱元璋又道:“咱老了,關於經濟方麵的事情,遠不如乖孫精通,隻要你把握好這個度量即可,但是要注意,不能讓鐵器等,大量流出去。”

除了鐵器,還有火藥,都是大明違禁品。

這些可以用來製造武器,必須嚴格管控。

大明民間,早就不允許存在火藥,但不保證會沒有人私藏,鐵器就更普遍在民間存在。

必須要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