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

理不說不清,道不辯不明。

隨著徐天講出,少年時疑惑不解的幾個問題。

就連蘇長茂這個外行。

也差不多明白了雙低氧技術的意義。

副廠長趙大力眼中充滿欽佩。

到底是文化人,解釋起來井井有條。

不像他。

看明白這裏麵的相互關係,卻因為笨嘴笨舌,根本解釋不清楚。

鋼液含氧量和稀土元素裏的氧,很可能就是影響稀土鋼性能的攔路虎。

徐天提出的雙低氧技術。

說白了,就是分別降低鋼液氧和稀土氧。

讓它們變得能夠被人為控製。

知道歸知道,退伍軍人出身的趙大力,無法找到合適的詞,將這些意思說出來。

加上楊偉民和孫立業,根本沒心思聽。

才導致了現在這種局麵。

“它們的內部氧含量,真的能夠被人為控製嗎?”

張主任喃喃自語。

不敢相信這個大難題,會被一個知青解決掉。

“徐天同誌解決的問題,可不僅僅隻有它們內部的氧含量,還能人工控製雜物和稀土固溶。”

趙大力一臉自豪地說道:“這就是群眾的智慧!”

“什麼都不幹,等待我們的,隻有外國人的步步緊逼。”

“徐天同誌說依靠外國持續為我們供應原料,無異於癡人說夢。”

“我認為這句話,應該貼在生產車間,讓每一位工人師傅都看到。”

徐天帶給趙大力的驚喜,可遠不止這些。

夏國現在最缺的就是錢。

針對這一點,徐天明確寫出。

他研究的雙低氧技術,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省錢。

既不用增加成本。

也沒必要改變工藝流程。

現有的鑄造設備,完全能夠實現。

“徐天同誌既能找出,困擾我們的問題關鍵,又能給出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而且還能因地製宜,針對咱們國家現在的經濟壓力,竭盡所能地降低成本。”

“細心發現問題,敢於創新,想辦法幫國家省錢,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趙大力帶頭鼓掌。

頓時,會議室裏掌聲一片。

隻有一條胳膊的蘇長茂,顯然沒辦法鼓掌。

用長輩表揚晚輩的特有方式。

麵帶笑容地拍了拍徐天的肩膀。

看到楊偉民動了動嘴唇,徐天笑道:“楊總工,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有。”

楊偉民找出被自己花了橫線的圖紙。

“你提供的冶煉工藝,到底是碳素鋼冶煉工藝,還是合金鋼工藝?”

“從技術內容來看,與碳素鋼冶煉工藝十分相似,但是你又要加入合金,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聞言,會議室的掌聲隨之停歇。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趙大力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單以製造軍艦而言。

不論是碳素鋼還是合金鋼,其實都可以。

可如果從細節處深究,碳素鋼比起合金鋼,性能差了足足幾倍。

碳素鋼是一種普通鋼,內部隻有一種元素。

碳。

一百年前的軍艦,使用的全部都是碳素鋼。

之後的幾十年裏,科學家又在碳素鋼的技術上,研究出了合金鋼。

在碳素鋼的冶煉過程中,加入一種以上的合金,將其變成合金鋼。

部分合金鋼,又被稱為特殊鋼,軍用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