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齊魯也暗自咋舌,老沈這也算是“活久見”了啊。
對於古代明輪船,宋齊魯多少也有些了解。
相比較而言,明輪個頭比較大且笨重。
此外,明輪隻能在船的兩邊平衡對稱的布置,不僅工程量大,成本也高,操作也複雜,耗費人力也多。
最重要一點,這玩意兒隻適合跑“靜水區”,不適合在海上用……
因為人力有窮時,跟海浪比起來,再多人踏也是枉然。
而且如果趕上大風大浪的天氣,一個逆浪打過來,對於船倉內踏板的工人來講太過危險。
“老沈,你的擔憂也是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全對。對於你說的螺旋槳的問題,其實隻要調整槳葉的傾斜角度,我們就能獲得一定的螺距,也就是螺旋將轉一圈,所能向前推進的距離。”
宋齊魯邊在旁邊畫了一張草圖,邊解釋道。
“而且螺旋槳在水裏比明輪的阻力要小的多,機械效率更高。通俗點講就是說同樣吃兩個饅頭,用明輪隻能幹一個饅頭的活,其他的力氣都浪費了。而用螺旋槳則能幹一個半饅頭的活,就是這麼回事兒。”
雖然此時的沈富貴還是將信將疑,但有救生艇的“前車之鑒”在那裏,所以他也不敢斷言宋齊魯說的就一定是錯的。
按捺不住內心的火熱,隨意吃了兩口三寶送過來的飯菜,就又打發三寶去把船隊裏的木匠老鄭頭和鐵匠張鐵錘給找來。
他又開始和宋齊魯兩個人討論起,關於這套螺旋槳係統該怎麼更加完善的問題。
沒一會兒,三寶就把老鄭頭和張鐵錘兩個人領進了屋。
二人看到沈富貴精神奕奕,已經完全沒有了前兩天躺在床上病懨懨的樣子,紛紛向前恭喜沈富貴。
沈富貴也抱拳表示感謝,並且把宋齊魯隆重的介紹給二人。
然後廢話也不多說,立馬把宋齊魯畫的圖紙拍在桌子上。
自己又對著二人解釋了一通,問能不能依樣造出來。
二人斟酌了一會回答道,造是能造出來,關鍵得看要用什麼材料,還有精度要求多少。
沈富貴轉過頭看了一眼宋齊魯,示意問你呢。
宋齊魯拿起圖紙連忙說道。
“螺旋槳要用熟鐵鍛打,最好是槳葉可以拆卸的,這樣如果損壞的話,方便更換。”
又扭頭對木匠老鄭頭說道。
“直杆除了要求直,再就是要結實。可以在木杆表麵纏繞麻繩,來防止縱向開裂,其他沒什麼要求。”
隨之又對張鐵錘說。
“直杆頂部的錐形斜齒輪因為比較小,要求強度高,所以最好是鑄造的。絞盤也要做成可以方便拆卸,以便於後期更換易損件。”
“至於絞盤下方的錐形斜齒輪盤,如果鑄造難度太大的話,可以考慮用木材加工,然後在齒輪的地方包裹鐵皮,這樣來減少齒輪磨損速度。”
“至於螺旋槳槳葉的大小形狀和傾斜角度一定要一致,斜齒輪的齧合一定要精密,保證每個齒都能夠相互完全齧合,來保證力能夠全部被傳送而且不傷齒。”
“呃~暫時我能想到的就這些,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也可以提出來,咱們再商討一下補充進來。”
沈富貴連忙拿過紙筆,將宋齊魯的要求全部記錄下來。
老鄭頭沉吟了一下,用剛從宋齊魯那裏學到的半生不熟的“專業術語”說道。
“我覺得直杆跟我們船接觸的地方,最好加些油脂,這樣既能防止過度磨損,還能減小阻力。”
“嗯,老鄭頭這個提議就很好,可以采取。”
宋齊魯也是從善如流,此時充當一個記錄員的角色。
“我覺得在後甲板應該立一個固定支架,用來固定與不同的那個齒輪盤齧,保證完全齧合而不會脫開。”
張鐵錘沉吟了一會兒,說道。
“我覺得關於齒輪齧合齒的精度問題,我們可以先做一個∠45°的斜齒輪,相鄰幾個齒的標準樣齒,然後依此為標準,修整各個齒。”
宋齊魯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按照小宋兄弟講的,這個叫做斜齒輪的物件,如果要求這樣的精度,估計一時半會兒,我們做不出來啊。”
張鐵錘提出了自己的顧慮,有些為難的說道。
宋齊魯冷靜一想,現在的條件,隻能做簡單的鍛打工藝。
因為沒有鑄造模具和車床加工,想要得到保證精度和強度的斜齒輪和齒輪??盤根本不現實。
眾人一時間有點冷場,再好的東西,如果隻停留在理想層麵,沒辦法轉換成現實物件,那也是枉然。
宋齊魯雙手手指交叉,敲打著桌麵,腦中不停的想著簡化工藝和尋求替代的物品樣式……
“有了”張鐵錘猛然一聲,頓時讓在座諸位抬起頭,滿眼期望的看著他。
“諸位,往這裏看。”
張鐵錘指著宋齊魯交叉的雙手說道。
“斜齒輪我們做不出來,完全可以做成類似分開的五指交叉傳動的樣式啊????,猶如張開的五指,隻要布置的時候稍微傾斜一定角度,是不是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
宋齊魯驚為天人,突然覺得不敢小覷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他們雖然都是最底層的勞苦大眾出身,沒什麼文化跟理論基礎,但是他們長期在實際操作的第一線,他能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不乏創造的智慧。
甚至有時候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讓宋齊魯這個穿越者都感到驚豔。
四個人邊琢磨邊討論,力求完善功能和簡約工藝,不知不覺中一上午的時間悄然而逝。
眼看快要到午飯時間,沈富貴也是沉醉討論中不可自拔,抓緊回頭吩咐一邊伺候著的三寶。
讓他去準備一桌好酒好菜送到房間來。
而四個人仍舊在討論到底用什麼材料,怎麼樣保證精度等話題。
“我知道有一種鐵梨木,這種木頭浸泡在海水裏能夠分泌出一種粘液,我們完全可以用他來做潤滑直杆的保護套(充當軸承套,減少磨損)。”
老鄭頭說道。
“嗯嗯,這種鐵梨木我也聽說過,我們隻要再在直杆表麵包裹一層光滑的鐵皮或者銅皮,這樣外麵用鐵梨木充當填充物做一個可以活動的保護套,根據吃水的不同,我們可以把螺旋槳以不同的角度放入水中,然後再固定保護套。淋上海水就能潤滑了,這樣摩擦力小,還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力的損失!”
宋齊魯此刻也是大腦處於極度活躍的亢奮狀態,越說越興奮。
“我倒是覺得把船尾往下朝後開個凹型槽,兩邊再密封住,這樣螺旋槳下放時候就能減少直杆的長度,也可以防止直杆扭斷。”
張鐵錘說道。
“我不讚同張大哥的建議,我覺得這樣工程太大了,得不償失,而且船殼一破開,即使再密封住也會影響船殼強度。主要是我們還要趁著夏季風返航,工期不允許。”
宋齊魯回複道。
“我也讚同小宋兄弟的看法,這一條先暫時擱置吧。”
沈富貴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小宋兄弟那條救生艇我從外麵看過了。其實我還是覺得如果時間允許,直接在船艙內部開洞將杆伸出,把齒輪盤安裝在船艙內部最好不過了。”
“同時也方便在螺旋槳的後麵加裝舵葉,用來控製水流方向來改變船向,這比通過掌帆改變方向要容易的多,而且也用不到那麼多人了。”
老鄭頭一邊撫須,一邊說道。
此時的宋齊魯,已經被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了,古人的智慧並不亞於現代人啊!
隻不過是知識累積和認知暫時達不到,還有生產力的條件,暫時不允許罷了。
他能更能通過自己的智慧去改造,從而達到機械文明所能達到的效果。
宋齊魯頓時起了愛才之心,一定要想辦法把這兩個大才挖到自己手下……
“嗯,老鄭頭兒的想法我也讚同,而且水平配置的話,我們還可以用鑄造鐵杆充當連接軸,這樣就不用擔心強度的問題了,而且也無須使用斜齒輪了。”
“那個怎麼說來著?對,附議!哈哈還是小宋兄弟這詞總結的到位,簡潔明了。”
張鐵錘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