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漢興衰事,皆在童謠中

諸葛亮返回成都之後,馬謖也隻能老老實實待在長安了。然後馬謖就要麵對太子的控訴,在劉璿的委屈的痛哭之中安慰太子。

沒辦法,誰讓馬謖耍無賴,偷襲了劉璿這個十歲的少年人呢。而且作為太子太傅,太子哭了他也有義務去哄他。

在哄天子的同時,馬謖同樣還得跟黃權一起處理起政務。

這些政務原本是諸葛亮一個人處理,基本一天就能辦完還有時間喝杯茶。而現在,馬謖和黃權兩人一起處理到深夜都沒完成,工作多的難以置信。

也隻有在這個時候,馬謖才真正能切身體會到丞相的才能有多強。也怪不得他在外作死這麼多次,朝堂上一點對他的動靜都沒有。

不然光馬謖那一次次僭越的作死舉動,足夠他下獄好幾次。但每一次內部的影響都被諸葛亮提前解決了,這才讓馬謖可以一直作死但依然深受皇帝信任。

“孔明真乃臥龍啊,這麼多公務竟然隻是他一天的工作量。”工作之餘,黃權同樣不由感慨道,

“也不知道孔明這麼多年是怎麼撐下來的。如果換成某,恐怕早就累死了吧,哪有餘力開展北伐啊。”

“怪不得幼常你用兵喜歡冒險,這局勢真不容易破局。”

黃權治世才能雖然比不上諸葛亮,但軍事才能是很高的。在馬謖將這些年的形勢變化跟他講解之後,黃權被震撼的說不出話來。

平心而論,不管把他放在諸葛亮的位置,還是馬謖的位置,他都做不到更好。尤其是那種絕望的處境,他大概率會直接意誌崩塌擺爛吧。

“罷了,幼常這些事情由我來做吧,你去休息吧。”黃權沉默了一會,突然開口說道,並主動提出讓馬謖休息一下。

“你這些年為大漢的貢獻可比我這個老家夥大多了,在這個時刻你還是多休息一番好了。”

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去東宮教一教太子治經,這些我來處理就好了。”

“還是算了,咱倆多努努力,早點把活幹完最好。”馬謖擺擺手,倒也並沒有為此當個逃兵,而是繼續和黃權加班。

“至於太子那邊倒不著急,讓他多在宮中宅幾天也無妨。”

劉璿:“???”

倆人連同丞相府其他官員練手,一直幹到日落黃昏,這才將一天的活處理的差不多。加班到了腰酸背痛的馬謖打算再回軍中瞅一眼,順便將他的一點新的想法實踐一下。

不過就在馬謖帶著親兵騎馬穿過長安的街道時,他突然聽到了路邊的幾個幼童在口口傳唱著一首童謠。

“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嗯?這童謠……”馬謖猛然間要素察覺,迅速勒馬停住,轉頭看向那幾個幼童。他身後幾個親兵一下子緊張起來,還以為馬謖察覺到有刺客了。

不過很快,馬謖自己反倒是笑了起來,臉色多了幾分玩味。

任何時候,傳唱於民間的童謠價值是非凡的。甚至在關鍵的時候,一些童謠是會為增值服務的。

比如說後世的“馬蘭花開二十一”就是其中的典型。

而這群小兒傳唱的這個童謠還是很有名的,甚至史書上都留下了一筆。這個是當年董卓亂京的時候,由李儒編寫的童謠,以此來給董卓提供遷都長安的證據。

沒想到董卓的骨灰都已經被揚了的幾十年之後,這個童謠竟然還在長安街頭傳唱。

不過有一說一,這個童謠雖然是昔日李儒有目的的編寫的,但現在卻出奇的應景。尤其是在兩漢興衰四百年之後,而今大漢再次遷都長安時,這個童謠甚至能給政治賦能了。

想到這裏,馬謖突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輕輕的跳下馬,闊步走到了幾個玩耍的幼童身邊詢問道。

“小兒,此童謠你們傳唱多久了?”

見到騎馬通行的大官突然走上前,幾個幼童的家裏人趕忙走上前迎接行禮。對此馬謖溫和的擺擺手,一點架子沒有的安撫他們。

在馬謖的詢問下,一個幼童的家人解釋說,

“稟將軍,此童謠乃我等少時就傳唱於關中,一直到偽魏篡漢從未停息過。”

“原來如此,此童謠乃上天的昭示,應該讓整個關中小兒都傳唱下去。”馬謖笑了笑,隨後意味深長的開口說道。其中莫名的語氣讓早就跟隨他多年的親兵立馬會意,隨後就有人下去布置去了。

眼瞅著大漢要從成都遷都長安了,這個童謠也是時候起作用了。

董卓恐怕做夢都想不到,當初他為自己的一己之私編出來的童謠,能在幾十年之後再次給大漢添磚加瓦吧?

這以後劉禪高低得給董卓道個謝。

很快,在馬謖派人有準備的組織下,這一首幾十年前的童謠再次在長安街頭傳唱起來。尤其是其中的“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這一句話,更是給即將遷都來長安的大漢朝廷加了一把天命的光輝。

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關中百姓都想起了曾經的童謠。這使得大漢有了更高一層的合法性,在這個底層普遍迷信的時代這一招那是相當的管用。

在長安待了一個月,馬謖終於在空哈哈的加班之中,接到了天子北行即將到達長安的消息。馬謖這下終於可以從昏天黑地的加班之中喘口氣,準備迎接天子車駕了。

當然馬謖也下定決心,之後一定得推薦丞相軍政分開了。不然既要打仗又要處理政務,軍政一體光忙都要把人忙死了。

在派人通告了東宮的太子之後,馬謖和黃權二人帶著長安文武官員出長安迎接天子車駕。在陽光逐漸升起的早晨,劉禪的天子車駕出現在了西方,帶著宛若長龍的隊伍緩緩的朝著長安駛來!

“天子車駕到了!”

長安文武官員紛紛於道路旁行禮供應,各個禮數到位。除了馬謖之外,所有人全都低下頭恭敬的等候天子車駕到位。

而馬謖則帶著太子在道路正中央,老老實實迎接。

“恭迎陛下北行長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