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職場中的細節

第一章職場中的細節

職業的選擇對個人今後的發展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隻有選擇得當,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

適合自己的職業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學習發展,成立家庭,建立友誼,求職就業,是這個時代和社會個體生活的四大主旋律。”而在這四大主旋律中,又以求職就業與人們的關係最為密切,對人一生的影響也最大。

法國哲學家安德森·莫洛亞說:“職業是對人生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一個人隻有從事最適合自己的職業,他才能在工作中創造出非凡的業績。”

一個人要追求成功,要實現自己的“野心”,最直接、最實際的方式就是通過職業這一平台來鋪墊我們的“野心”之路。然而,在新世紀的職場中,可謂是波詭雲譎,高手雲集,容不得人們有半點疏忽、膽怯和猶豫,投機和蒙混同樣也難以過關。一個男人,如果在職場上無所作為的話,那麼,他們連生活都將難以保障,當然。就更談不上什麼發展、什麼野心了。

因此,除了“打鐵還須自身硬”外,了解職場生存之道,會更有利於展現自我,實現“野心”。

一個人為了在職場上獲得成功,首先要選擇最能發揮自己潛能的職業。

一旦工作選定,在工作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表現出特有的敬業精神,拿出出色的工作成績,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夯實自己成功的基礎。當一個人真正按照這樣的要求對待自己的工作時,就一定會登上人生成功之路。

有一份調查報告表明:在被調查的3000多人當中,明確表示對自己工作不滿意的占71.5%。當被問到不滿意的原因時,約有一半以上的人回答:

“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

這些人本來應該有更大的作為,卻因為處在一個不適合自己的位置上,英雄無用武之地,真正的本事沒法施展出來,甚至隨歲月的流逝慢慢地遺忘殆盡,變得與庸人無異了。推究其根源,許多人是由於在求職擇業之前缺乏對自己充分的認識,沒有具體地分析自身特殊情況,便盲從潮流選擇了並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待到無情的現實擺在麵前,他們中大部分的人方覺得為時晚矣;也有人能當機立斷改弦更張謀取新職,但在求職愈加艱難的今日,能有此壯舉的人又有幾個呢?

張某是北京某名牌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時一家國有企業執意要招收他,另外也有幾家外資企業要網羅他,但他的目光盯上某中央機關,雖然競爭異常激烈,但他通過一番周折終於如願以償。他滿心歡喜,以為美好的生活前景便呈現在眼前了,他的親朋好友也免不了要祝賀一番。

可是無情的現實把他最初的設想打得粉碎。他生性奔放熱情,活潑好動,擅長各種球類活動,在計算機的軟件開發與應用方麵更是無所不精。但命運卻把他安排在大量數據的統計、整理之中。他最初的熱情也逐漸消退,變得心灰意冷起來。工作也不斷出現差錯,而且因為出差時私自旅遊耽誤工作,受到了主管領導的嚴肅批評。幾年下來,他原來的專業知識非但沒有派上什麼用場,而且漸漸忘得一幹二淨了,枯燥乏味的工作又使他感到十分氣悶。當他得知當年的不少同窗好友取得了可觀的成績,有的成為技術骨幹,有的已成立自己的公司,有的則在國有企業中擔任廠長、總工程師時,這位當年的計算機專業的高材生百感交集。雖然他也想過要調動工作,但專業知識已經難以補救了。又過幾年,由於他工作無甚起色而被辭退了,他才深刻地體會到“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道理。

索爾格納夫這樣說:“每一個人不要做他想做的或者應該做的,而要做他可能做得最好的。拿不到元帥杖,就拿槍;沒有槍,就拿鐵鏟。如果拿鐵鏟拿出的名堂比拿元帥杖而總是打敗仗要強千百倍,那麼拿鐵鏟又何妨?”

這個比喻生動地說明了能夠做得最好的,往往就是你的最佳才能所在。

對每個就業者而言,充分地認識自己是尤其關鍵的一著棋。如果上例中大學生張某能夠充分認識自己,揚己之長,避己之短,那麼,他的命運便會截然不同了。